两项高产纪录均指向同一技术:密植,玉米高产的良方

又有高产纪录诞生。近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经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测产,科尔沁区钱家店镇20亩高产示范田亩产达1234.88公斤,创东北玉米机械粒收规模种植高产纪录。

不过,这并非2020年玉米的高产纪录。9月25日,在新疆奇台总场示范田,玉米品种MC670以1663.25公斤的产量(水分14)创造了新的全国玉米高产纪录,此数据将先前玉米亩产纪录,足足提升了146.14公斤。

巧合的是创造这两项纪录的示范田均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栽培生理创新团队主持,在技术方面则均指向“密植增穗增产”。

玉米密植增穗增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密植并非简单的密集种植,因为玉米种植密度的提高也易导致株高升高、穗位高升高、秃尖率升高“三高”问题,而且茎秆细、弱、韧性差,同时容易出现病害、虫害。合理密植要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及养分资源,同时要优选适合当地的高抗高产的耐密植品种,确保植株健壮生长,实现穗多、穗大、粒多、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据介绍,该团队自2004年起在全国多个生态区组织实施玉米高产潜力探索,明确了以“密植增穗增产,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和高效分配”为核心的产量突破途径,搜集筛选了一批有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并创制出密植栽培、水肥一体化、机械粒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高产高效协同,从而连续7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

玉米的合理密植/ 图来自网络

在新疆奇台总场,最高纪录示范田每亩播种玉米9000株,实收达到8600多穗,每穗单穗粒重达192克;而西北灌区玉米种植密度一般仅为每亩3000-5000株,相当于玉米种植数量提升了1倍左右。该项技术经过长期研究已趋于成熟,示范田内包括MC670、中单111、中单8812等11个品种单产已能稳定实现亩产1500公斤水平。在通辽市,千亩示范田玉米播种密度每亩6000株,收获时可达每亩5300-5500穗,较当地农户亩均穗数3500穗,增加了50%以上。

而在田间管理方面,为应对密植后人和机械难以进入田地的情况,该团队使用了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人不进地,也能够在玉米生长期内按需浇水、追肥,在更好地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的同时,还降低了水和肥的损失,确保植株健壮成长。就实际效果看,虽然今年通辽市经历了春季低温、夏季干旱以及秋季台风冰雹等多次灾害性气候影响,但千亩示范田玉米长势良好,亩产依旧超1000公斤,较当地农户平均产量增加450公斤以上,实现了增产增收。

玉米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农作物,应用广泛,可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材料。在过去几十年间,得益于玉米种业和种植技术的发展,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明显提升。就近10年而言,玉米单产已从2010年的363.6公斤/亩,增长到2019年的421公斤/亩。

但就单产而言,目前我国玉米单产水平仍与世界上一些玉米生产大国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米的耐密性差异。如美国的玉米种植密度每亩逾6000株,而目前我国玉米种植亩均密度不到4000株。

因此,未来玉米密植技术的应用大有潜力可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