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丨成长型思维,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

01

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你的未来

春节回老家,约了许久未见的发小潇潇一起吃饭。

等见了面,却惊讶发现印象里那张意气风发的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面愁容。

连忙追问起来才知道,发小工作不太顺心。

原来,在公司做业务时,由于经验不足,潇潇搞砸了一个项目,被上司狠狠批了一顿。

这件事深深扎在她的心中,一次又一次戳中她那根脆弱敏感的神经。

“真不怪我,本来就不是我擅长的,我怎么可能做得好,我看他就是故意为难我。”

“烦死了,生活为什么就只跟我过不去!”

潇潇的回答让我无言以对。

生活中,类似的声音是不是也经常围绕在你的周围:“人生不公平”、“都是xx的错”、“所有人都看不起我”……

他们像潇潇一样,遇见一点困难就想赶快撇清一切,最终陷入抱怨——失败——抱怨——失败的死循环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斯坦福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将人的思维分为两种模式,即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拒绝改变,他们想时刻证明自己的能力,却不会从失败中学习,甚至容易将自己定义为失败者;

相反,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他们热爱挑战,相信努力,面对挫折仍可以重新站起来。

虽然即使拥有成长型思维也不一定保证百分之百成功,但是相比于固定型思维那漫无目的的努力,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正如樊登老师说的那样:“所有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要素都归结于我们的思维习惯模式上。”

02

拒绝成长,再优秀也没用

前阵子,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爆火,让大家对贾玲这个半路出家的导演刮目相看。

上映第5天,豆瓣就为它打出了8.2的高分。

有人说,踩着亲情的痛点,赚足了大众的眼泪,电影火了是理所当然。

然而,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单单剧本,贾玲就和团队打磨了整整三年时间,甚至直到开拍前还在反复修改。

拍摄当中,一场哭戏就重拍了二十多次,最后贾玲的眼睛都哭到肿得不行。

事实上,贾玲本就是一个如此“执拗”的人。

刚从中戏毕业的那几年,是贾玲一生中最难捱的日子。接不到演出,没有收入,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姐姐觉得她过得太苦,就给她在老家找了个稳定的工作,但贾玲不觉得日子苦,她不断苦练相声技巧,哪怕火了以后也不忘继续打磨自己。

贾玲是天生的喜剧演员吗?

并不。假如一开始她妥协于生活的不公,惧怕犯错或者难堪,不肯花时间与精力去提升自己,老老实实领着一个月3000块钱的工资,那么我们也看不到如今成功的贾玲了。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这正是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遗憾。

我自己之前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

写文章只写一种风格的,即使朋友三番五次地劝说我尝试另外类型的文章,我都不敢涉足。

“我不行。”“那太难了,我真的做不到。”

渐渐的,我开始不自信起来,我真的适合写文章吗?别人都做得到,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差劲?

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后,虽不能说取得多大的成功,但至少每当面对一些从未尝试过的事时,我会把它当成一种学习方式,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不少提升。

所以你看,天赋、勤奋会让一个人走得更高,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让一个人可以走得更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拉开的。

03

如何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

当你发现你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时,不要急着产生挫败感,我们可以尝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改变:

1、拒绝「标签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这个标签,无论是好是坏,它都会给我们强烈的心理暗示,使我们想成为或者被迫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个样子。

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只要经受挫折,就会不由自主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卡罗尔·德韦克在书中讲了约翰·麦肯罗的例子。

当麦肯罗在夏威夷毛伊岛举行的一场赛事中输给对手后,就给自己贴上了「不可能再赢」的标签,堵住了他通往成功的道路。

结果显而易见,麦肯罗之后接连失误,20年里再也没有打过混双。

当失败找上门时,别急着否定自己,换种角度想想,这不正是自我提升的好机会吗?

从失败中找到出路,才能迎头赶上。

2、接受你的恐惧

《终身成长》书中还说到,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总是用「自我」守护「自尊」。

卡罗尔·德韦克曾经会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成果,并在记分栏中给自己打分,这让她自我感觉良好。

当她开始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后,她就停止了这样的行为。

尽管每晚当她忍不住记分栏时,一个又一个的零分让她不安、痛苦,更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她想即刻冲出去,回到以前的模式,给自己赢得高分,好弥补内心的恐惧。

但卡罗尔明白,自己一旦接受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提供的避风港,就会不断诱惑

自己,之后将再次失去自我。

改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然后战胜自己的懦弱,不被固定型思维模式控制,才能迎来全新的自己。

就像卡罗尔·德韦克说的那样:

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不管它们来自何方。

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你的思维模式:你已经做好了成长的准备。

3、懂得假装的力量

TED论坛有一期演讲叫《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

演讲者Amy Cuddy发现,不论人类还是动物,在自信心爆满的时候,整个躯体,都是往外扩张的;

而垂头丧气的时候,整个躯体则呈现蜷缩的状态。

针对这一现象,她与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在任何缺乏自信心的时候,花2分钟的时间维持一个可以增加内心力量的肢体动作。

测试后发现,无论从生理数据还是心理表现来看,实验者在两分钟后都更加积极且充满力量。

对此Amy Cuddy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先假装成功,直到成功为止,并把它溶到你骨子里去”。

举个例子,当你向领导提出某个方案被拒时,别急着沮丧,敢提出来,何尝不是成功了一半呢?

「假装」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抛去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悲观,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失败。

当你深陷困境的时候,换种思维方式,也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04

写在最后

著名棒球选手阿莱克斯·罗德里格兹曾说:“你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成功的前提,首先就是改变你的思维认知,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改变思维模式很难,成长型思维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是当我们咬着牙走过很远的一段路后,回首发现,已经抛却了曾经消极、胆怯的自己,成为一个可以决定自己未来方向的人。

编辑: 徐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