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篇丨三溯湘江

回雁峰头声断处,青杉翠竹是衡州

巍巍南岳和浩浩湘江,吸引着徐霞客奔赴楚南。他曾流连衡山八日,三进衡州府,三溯湘江,在衡阳境内停留的时间,累计六十天,足迹遍及今衡阳市的十二个县市区,留下一万六千五百余字的游记。对于明末衡州府的山水、城郭、寺观、人文、风俗等,都有详细记载,成为世代相传的无价之宝。

下文选自谭民政作品《陪徐霞客游湖南》衡阳行中“三溯湘江”篇,更多精彩内容,您可自行购买书籍欣赏。

▲东洲岛

湘江是徐霞客记忆深刻的一条河流。他曾三次逆湘流而上,前往永州和广西。第一次,崇祯十年(1637)二月九日,徐霞客按计划从衡州城出发,前往永州。十一日晚泊舟于新塘站(现衡南县云集镇新塘站村)上游对岸,半夜遇劫,盘缠尽失,被迫中断行程,于次日返回衡州。第二次乘船离开衡州,前往永州、道州、郴州等地考察。第三次,则是几经周折筹借到旅费后,再继续他的西南万里行。

有宫翼然

▲“有阁翼然”的地方,现在是一个美丽的亲水平台。

水府庙,是一处已经不存在的景观,连同它的名字。

徐霞客一溯湘江,第一个晚上就是挽船于水府庙下。

从徐霞客的记述里,可以推知它的位置,是在回雁峰南面山脚,距阅江门码头(现先锋码头)5里。大约在今湘江公铁大桥西岸上游附近。

徐霞客这样描写水府庙:“回雁之南,有宫翼然于湘江之上,乃水府殿也。”“盖此殿亦藩府新构,其神极灵也。”

当徐霞客为从湖北还是从广西前往云南而犹豫不决时,他到水府庙来求签,请求神灵决定。结果是广西大吉。

在《衡州府志》和《清泉县志》里,也记载了一座水府庙,但此庙非彼庙。那个水府庙在浮桥码头(今潇湘街对岸),这个水府庙为桂王新建。大约倒塌之后,再没有重建,名字随之也被人遗忘。就像桂王的短命,庙也是昙花一现。

我不可惜这座庙,但却觉得以湘江此处的风光,应当建一观景亭,形状就像欲飞的双翅。来此坐坐,岂不美哉。

南有白沙洲,北有樟木寺

当白沙洲街出现在我面前,的确感觉几分意外。

在绝大多数衡阳人的概念里,白沙洲,就是三路车的终点,衡阳棉纺厂一带,这座城市的最南端了。其实,湘江边的白沙洲街,与城里的白沙洲,中间是隔了好几里路的。

我是寻找钩栏滩来到这里的。居民们说:“这里就是白沙洲,不信,你看门牌码。”真的,那上面写着:白沙洲街23号。

白沙洲街,位于雁峰区湘江乡湘江村。街上的老人们说,这里原来可热闹了,早市屠户都要卖两头猪!街上攒满了饮食店、南杂店、伙铺。商旅之客从南面进入衡州,这是最靠城的一处街市,歇一晚,第二天就进城了。故有“南有白沙洲,北有樟木寺”之称。

曾经的繁华已经风吹云散,拓城的脚步已到近旁,静谧的梦行将惊醒。湘江岸边,断断续续、破破烂烂的白沙洲老街,存在的意义,只是等待拆迁队的到来。在它谢幕的时候,才会“身价”倍增。

▲钩栏滩所在地,现架有南外环湘江大桥。

雅俗钩栏滩

“钩栏滩,衡南首滩也。”徐霞客写道。那时还没有衡南县,此处的衡南,指衡州府城之南。

然而,寻找钩栏滩,并不容易。

问熟人,翻书,上网。没有谁能解释这个名字。

反复琢磨之后,还有点怪怪的感觉:钩栏,曲折如钩的栏杆,或指唱戏和杂耍的场所。这个带有斯文味道的名字,与作为自然地貌的河滩,有什么关系呢?

徐霞客是一个严肃的地理学家,他不会杜撰任何地名,最多因口耳相传的缘故,偶尔用谐音记下名字。

于是,去实地寻访。

据徐霞客游记所载,钩栏滩在衡州府城南30里(水路)。这个距离,大约在今白沙洲一带。

2010年5月30日上午,来到城南白沙洲河边。这里属于雁峰区湘江乡湘江村。问当地人,对钩栏滩这个名字一片茫然,就像地球人面对天外来客。

“这一带哪个河滩比较出名呢?”我又问。

他们说:“那就是茅叶滩了,隔市里也是三四十里。”

7月24日,辗转来到茅叶滩。茅叶滩在白沙洲工业园金龙坪街道,在湘江乡和白沙洲一带知名度较高,找到并不难。绕过一处机声轰呜的砂石场,向西登上一片台地,有几栋民房相对而立,形成一条小街。一位姓丁的老人告诉我:茅叶滩是个老地方,原来有一条街,开了好些商铺。有青石板路,直通黄茶岭,然后进入市里。河边有码头,有凉亭。对面叫茅叶滩对河,属珠晖区东阳渡乡。

我循循善诱:“这个地方,古时叫钩栏滩,大家听说过没?”

老丁不假思索:“没有。我六十多岁了,小时这里就叫茅叶滩。”

我想,钩栏滩,也只能是茅叶滩了。只是地名的变化,前后如此之大,两个名字无任何关联,就我走过的地方来说,极为少见。

这时,老丁忽然说:“莫不是狗卵滩吧,在下游一些,啤酒厂河边。”

老丁是船夫,对湘江沿岸地名非常熟悉。他介绍说:狗卵滩水深流急,是上下船只难过的险滩。

我怦然心动。凭直觉,真正的钩栏滩终于找到了!狗卵滩,钩栏滩。通过谐音,徐霞客把一个粗俗得叫人难为情的名字,转为了百分百的斯文语。虽然没有一个老百姓使用旅行家取的名字,但是有个“学名”总是好事。

赶紧来到啤酒厂河边。这里处于南外环路湘江大桥西头,湘桂铁路大桥正在下游挨近处兴建,巨大的桥墩在水面上高高耸立。

当地的周扬志老人告诉我,这里就是狗卵滩。河西是几里长的沙滩,水面很浅,对面的小山脚下,有长石嘴伸入河中,船只只能从狭窄的河槽中通过,他小时候经常看到有船只在这里触礁搁浅。

至于得名的原因,当然是石嘴又细又长,像极了狗的雄性生殖器官。最先叫出这个名字的人,想像力还挺丰富的。

狗卵滩之险,在秋冬季节最为突出。那时,水位下落,西岸沙滩裸露,东岸礁石森然,河道更窄,水流更急,行船至此,不能不小心翼翼。

现在,由于大源渡电站的修建,抬高了水位,沙滩露不出来了,礁石也隐入水下,航道得到改善。但是,这里仍然不是行航安全区。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从水面上浮着的两个航标船,就可以看出来。

徐霞客对此地的描述是:“江深流缩,势不甚汹涌。转而西,又五里为东阳渡。……又西二十里为车江。”

所写与所见完全吻合。狗卵滩的西岸,原属雁峰区白沙洲街道金龙二组,去年已划入白沙洲工业园区金龙坪街道。

湘江是徐霞客记忆深刻的一条河流。他曾三次逆湘流而上,前往永州和广西。第一次,崇祯十年(1637)二月九日,徐霞客按计划从衡州城出发,前往永州。十一日晚泊舟于新塘站(现衡南县云集镇新塘站村)上游对岸,半夜遇劫,盘缠尽失,被迫中断行程,于次日返回衡州。第二次乘船离开衡州,前往永州、道州、郴州等地考察。第三次,则是几经周折筹借到旅费后,再继续他的西南万里行。

▲在香炉山上北眺,斜对面沙滩为徐霞客遇劫处

远去的虎啸

香炉山,湘江东岸的一座寻常小山,却因徐霞客的“劫”与“情”而载入古籍。

徐霞客在此住过两夜。一次是湘江遇劫之夜,徐霞客落水而逃,搭乘相邻的另一条船,避难于斜对岸的香炉山下。他赤身裸体,靠着船夫的薄被熬过一宿。另一次是离湘赴桂时,为了与追赶送行的朋友相遇,从松柏上岸,沿湘江东岸往衡州方向回走。到香炉山时,天色已晚,在山顶茅庵住了一夜。次日向庵里老婆婆讨了一碗饭吃,继续赶路。

▲香炉山小码头

徐霞客两住香炉山,都是多雨之夜。而我寻访至此,正是八月炎夏。

此地属衡南县向阳镇湘江村塘木皂组。远远地,村民指着建有输电铁塔的小山包说,那就是香炉山。山不高也不大,在湘江沿岸的山包群中,一点也不起眼。

山上长满荆棘灌木,油绿一片。在山下人家小孩的带领下,披荆钻竹,来到山顶。爬上铁塔,河流原野,一览无余。往北看,雾霭沉沉的地方,是云集。斜对岸,有长沙滩,就是徐霞客遭劫的地方了。往南,江中有洲,西岸也是沙滩。滩上到处是挖沙船,机声噪耳。

小朋友告诉我,春天沙滩落到水下面,夏天露出来,秋冬半边湘江都干枯了,只有香炉山下有河道,常有船只搁浅。

徐霞客过夜的小庵遗址,已被柴草和小竹淹没。找了半天,只有一些破碎青砖而已。村民说,有一个断头大石头菩萨和几个小菩萨,在某处柴草堆里。却是无法找到。他们还说,山上有宝物,会四处走动。当然没能相遇。

来到河边。徐霞客乘船的系缆处,就在一个小河弯里。河中水流清澈,岸上青藤铺地。仅存的遗迹,只有一个伸入河里的小石台,也不知何年所建。据说,原来沿河都是通衢大道,北下衡州,南到常宁。后来公路发达,沿河的路逐渐荒芜。

村民告诉我,当地称此山为香亭山。因码头边河岸上有亭,供路人歇脚。确有一个石亭,被村民略加改建,成了牛棚。

▲古亭

徐霞客来到这里的时候,香炉山下虎声咆哮,未到晚上就不见人踪。仅有的一两户人家,也用木棒牢牢顶住门扉。当地人说,本来香炉山上多古树,大炼钢铁时被砍光。剩下的一棵大樟树,被称为神木,后来也被砍掉建大队部。从此,山上只有灌木柴草。

虎哮,大概永远不会回来了。

松柏变松江

很多人都知道常宁市有个松柏镇,衡南县有个松江镇,却少有人知道,现在的松江,才是古时的松柏。《徐霞客游记》中说:“北岸有聚落名松北。”(注:此处徐霞客作“松北”,以后各次均为“松柏”)他看到的松柏在江北,与现在的松柏镇隔河而居。

这不是徐霞客的记忆错误,而是历史的真实。如今的衡南县松江镇,古时叫松柏,改为松江不过是上世纪末的事。当地年纪稍大的人都知道,松江镇是1995年撤区并乡时,由衡南县原长岭、松柏两个乡与原石塘乡的四个村合并而成。而常宁市松柏,是一个后起的城镇,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而已。

▲松柏大桥

历史像一个百变的女人,当你一眨眼,她就换了新的衣裳。如果你稍加疏忽,她就失去了踪影。你若有兴趣,她会向你述说曲折离奇的故事。

蝉蜕一样的老街

在古代,几乎所有的城镇都是临水的。运输主要靠水运,水运需要码头,码头变成聚落,聚落发展为市镇。另外,城镇的运转,也需要水的滋润。那时,湘江是湖南的交通运输主动脉,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点,沿江而布。

湘江衡阳段沿岸,现在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就有22个。

徐霞客从湘江走过,记下的名字很多,如东阳渡、车江、新塘站、松柏、柏坊、粮市、河洲、大堡、归阳,如长线上的珠子,闪闪发亮。其实,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我去过这些地方。只不过是徐坐船,我坐车;徐在水里,我在岸上。

有些老地方的老街完全不见踪迹,如东阳渡。多数老街还在,却也是新旧参半。寻找旧迹,就像从时光的大火中寻找不曾烧光的残余。

▲衡南车江镇老街

那些老房子,多半东倒西歪。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往往不是因为保护得力,而是因为位置偏僻,或主人不够有钱,否则早就拆除重建了。

尽管如此,漫步这些老街,还是不时有一些东西,在面前灵光一闪,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到新奇和惊讶。如墙头的一只翘角,檐下的一排壁画,或窗棂上的一朵雕花……

如果能碰到三五成群的老人,他们会向你述说一些往日的事情,或亲历,或传说。如车江老街南头的永济庵,柏坊的庵子坪和廖疤子公馆。

▲常宁柏坊廖疤子公馆

无一例外地,老街都被新街挤于一隅,像一个被壮年后人抛弃的垂垂老者,像一只被遗落在风中的蝉蜕。那里,墙倒屋塌,野草丛生,垃圾成堆。住在那里的人,对到这里访旧的人投以异样的目光,没有谁认为保留这些旧房子有什么意义。

老街,处于无可挽回的消失过程中,古人创造的一切,就像一幅曾经精彩的沙画,被岁月的巨手随意抹去。飞速发展的城市,在毫不留恋地碾碎自己的过去。人,却总是难免怀旧。

状元的脚印

归阳是湘江进入衡阳境内的第一个大口岸,也是徐霞客辞别衡阳的最后一座重镇。

湘江从归阳流过,白河在这里汇入湘江。因地处水陆要冲,归阳成为重要的物资和财富集散地,明清两代在此设巡检司,有“金归阳”之称。老街以白河为界,西为小河,东为大河。

▲白河口

行走在归阳老街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古建筑。最有特色的,当属临街的风雨走廊,以及突出于屋面的堆塑柱。这样的建筑艺术,是寻常小镇的老房子不可比拟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才注重文化。保存较好的大、小河老街,映射着曾经的辉煌。

▲归阳老街

白河之上,有一座五孔古桥。桥身为石砌,桥上有砖柱、木架、青瓦的风雨长廊。据介绍,此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重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因建成之时,刚好有新科状元从桥上经过,故名状元桥。对状元桥的膜拜,成为祁东重文的象征。反过来,状元桥的存在,又增厚了祁东人的好学之风。

▲状元桥

“又二十五里,泊于归阳驿之下河口。是日共行六十里,竟日皓日如烁,亦不多见也。”徐霞客抵衡州,正是多雨的春季。离开的时候,已是农历四月下旬,入夏了。衡州,终于以太阳的笑脸,让徐霞客留下温暖的印象。

编辑:梁丽君

责编:魏臻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