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文向视频的转型,无疑是当下内容平台的一大趋势,同时也是内容创作者的迁徙趋势。但从图文转至视频内容,对于平台和创作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图文与视频内容的创作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流程。为此,日前知乎上线了“联合创作”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图文创作者可以将自己的原创内容授权给视频创作者,进行视频化的创作。各司其职或许是知乎推出这个创作功能的目的,让图文作者负责提供原始的内容素材,视频作者则将其以视频的形式表达出来,看上去似乎是让双方都实现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方式。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问答社区,以“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年入千万,圈子太小,熟人太多,匿了”闻名的知乎,其实在去年11月时就为图文内容创作的视频化转型提供了工具。而这款视频创作工具可以使得图文能够自动生成视频,并具备一键配音功能,可根据文字内容进行配音且自动校准。事实上,对于没有接触过视频制作的内容创作者来说,这种一键生成视频的工具确实相当友好。据了解,这一工具是借助NLP自然语言处理来进行断句和配音,利用语义图片识别技术来通过标签进行智能配图,基本实现了将平面的图文转化为更为立体的视频。然而,这一创作工具的作用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这种工具由于对于图文内容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一旦图文结构不清晰的话,就会造成视频的逻辑出现缺陷。再者,这种一键生成的视频从本质上来说几乎就是一个连续播放的PPT,而非是真正的视频,并且制作也相对粗糙。毕竟在创意领域,这种借助AI技术来实现图文到视频的转化,也就是机器创作自然要人类死板和僵硬得多。尽管文字是最为抽象的信息载体,但其对于读者却有着一定的要求,更对创作和的文字功底有着更高的要求,“深入浅出”这四个字虽然说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却相当之难。而作为一种内容展现形式,视频涵盖了文字、画面,以及声音的特性,有着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也使得视频相比图文有着更易于被用户接受的优势。特别是在当下的碎片化消费内容时代,文字量低就只能表达情绪、而无法输出内容,可一旦文字量大起来,又与当下的碎片化阅读特点相矛盾。这时候承载能力更强的视频内容由于降低了消费的门槛,所以自然也就能让平台能攫取更大的流量。对于希望发力视频业务的知乎来说,这种自动做出来的内容水平,显然无法与B站、西瓜视频上专业视频创作者的产出相提并论。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视频创作工具是需要降低图文创作者向视频转型难度,接下来应该是创作者学习视频制作的相关知识,并自己动手制作视频。为此,知乎方面此前也再度开启了对于视频内容创作者的“海盐计划”,并推出了五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扶持、视频工具、签约机会,以及创作者学院等诸多措施。同时,其还将流量大量地向视频类内容倾斜。目前在知乎上,视频内容的权重可以说是相当之高,在其推荐页的瀑布流中图片与视频的比例甚至已经接近1:1。然而,对此却有相当多的用户并不买账。“知乎貌似搞错了自己的定位,不发扬自己优质文字的优势,反而想用低劣的视频来和别人专门做视频的网站抢用户”,是在“如何看待知乎推荐页越来越多的视频?”这个问题下,排名第一的回答。相比于专门的视频内容网站,依靠一键生成而产出的视频在表现形式这一第一印象上,无疑就不太及格。同样是看视频,用户为什么非要在知乎、而不去B站,特别是相当多从知乎崛起的创作者,最终却是在B站实现了出圈,前有互联网领域的半佛仙人、后有历史领域的小约翰可汗。因此现在的情况,就是由于没能赶上视频化浪潮的第一班车,知乎的用户不仅需要视频在内容上可供消费,在形式上同样也有了要求。而知乎所提供的“联合创作”,就是试图让双方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根据知乎方面的说法,联合创作功能上线后,图文答主可授权将自己的原创内容进入“可视化图文库”,视频答主则可以引用这些已授权的内容进行创作。此外,知乎同样也提供了相应的资源倾斜,通过联合创作的作品将同时展示图文创作者和视频创作者的账号,让创作者获得双倍的曝光,并且还提供了多倍流量、收益扶持等激励政策。不过从知乎方面给出的联合创作机制来看,这其中有一个小问题,也就是图文作者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选择权。这其中就或许会导致一个很不好的可能,那就是视频制作也是需要脚本的,在联合创作这个模式下,脚本显然是要依据图文创作者所提供的内容。然而一个优秀的视频,是需要作者理解脚本背后的思的,如果视频创作者对于图文所讲述的领域不那么熟悉,最终的结果则可能会比较糟糕。反过来说,联合创作的合作基础是图文和视频创作者双方都需要有一定的共同点。如果想要避免双方擅长领域不同而导致问题,就需要图文创作者深度参与到视频制作中,可这又与图文创作者自己去学习视频制作,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国内手机厂商的优异市场表现,让谷歌也不得不选择跟随。
在改变付费方式这件事上,Notability几乎是做了最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