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藏珐琅彩更为真实
珐琅彩瓷器是在皇帝的授意下创烧的:先由宫廷御用画师出样稿,雍容华贵的珐琅彩由景德镇御窑瓷厂选用最 好的原料烧制素胎,选择上好的素胎然后送往紫禁城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宫廷画师来绘画、填彩,最 后入宫内彩炉烘烧。烧好后,送到京师由宫廷画师绘画,在宫中二次入窑烧成。珐琅彩原属清宫秘藏,由于是专为宫中烧制的御用品。
“珐琅彩绘的工艺正濒临消失,现在世界上顶 级的珐琅彩绘大师用手指头就可以数出来,而完成一块珐琅表至少要400个小时,所以每年的产量很少很少。”安帝古伦钟表拍卖行?(Antiquorum)主 席欧兹奥尔多(OsvaldoPatrizzi)对珐琅表的行情如数家珍:“百达翡丽的苏珊在退休前每年只做一块,还要提前四年预定。即便是这样,抢着来付定金的人绝 对不少。江诗丹顿的安塔尼(AnitaPorchetmikes)在250周年推出名为Metiesd’Art的珐琅表,刚推出就被炒到了35万美元。”
珐琅彩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 家身份的高 贵与荣华,是清代皇 室自用瓷器中最 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是专 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最 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
由于珐琅彩所用的材料十分珍贵,在雍正之前主要靠国外引进,其显得细腻、清雅、端庄和浓重,而且胎壁非常薄,制作也很困难,但却“白璧无瑕”令人喜爱。珐琅彩的历史十分悠久,时至今日也还处于被世人推崇的地位。
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 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
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 侈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