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医宗黄元御

(2016-08-25 09:50:23)

黄元御(1705年~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县黄家辛戈村人,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曾任清室太医,被誉为“一代医宗”。书香世家立志青云黄元御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他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小聪颖,超乎常人。少年时代,其父为之延请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遍览经史著作,希望他登科入仕,光耀门庭。黄元御也“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渴望于仕途中成就一番大事业。他15岁即为诸生,18岁就中秀才,前途一片光明。庸医误治誓当名医正当黄元御踌躇满志、美好的前程即将在他的脚下展开时,雍正十二年(1734),黄元御因读书用功过度,突患眼疾,不得已延医就诊,却遇上庸医误治,数年后左目失明,这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打击。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清代科举,五官不正者,均不能入仕。命运多舛的黄元御没有被挫折打倒,哀痛之余在当地名医、好友刘太吉的劝说下,发愤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自此他放弃了学习多年的四书五经,师从乡里名医于司铎,闭门谢客,昼夜苦读,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经典著作,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他广泛涉猎诸家学说,并诊病问疾,经过多年苦读及实践,他的医术远近闻名。诊治有功出任御医乾隆十五年(1750),皇帝病了,几经调治,不见好转,太医束手无策。时值黄元御游学帝京,被荐到皇宫为乾隆皇帝诊治,几剂药后,竟然病愈。于是,乾隆皇帝御笔题词“妙悟岐黄”的匾额,以示褒奖,并留黄元御在宫中为御医,还赐给他一副玉石象棋,一个楸木棋盘,黄元御因此有了“玉楸子”的雅号。从此,黄元御开始了供职太医院的生涯。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巡游南方各地,他作为御医随驾四方。急流勇退潜心治学黄元御事君数年,制方调药重视温补调养,疗效颇佳,正当他甚得皇上欢心时,黄元御却认为自己“历年多矣,元草未就,帝眷之隆,何可恃也”,繁庶的事务使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中去,也无法实现自己名医济世的夙愿。所以,他放弃了御医的高官厚禄,托故离开皇宫,回到了民间。从此,黄元御一边潜心治学,一边热心地为百姓治病,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实现了他不为良相即为名医的夙愿。乾隆二十二年,黄元御在行医、著述生活中因过度劳累,身体中虚,渐成重症,抱病回到故里,居于昌邑城南隅书斋,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九月十七日溘然长逝,归葬新郭祖茔。乾隆皇帝得知黄元御过世的消息后深感痛惜,亲书“仁道药济”四个字缅怀其一生的医术与医德。“仁道药济”意为“行仁道,以药济”,黄氏门生尊其为习医准则。医学著述流传于世黄元御开始学习医术的时候,首先是从精心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入手的,继而研读《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典籍。他在《四圣心源·自序》中说“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足见他重视传承,惠及后世之心。黄元御一生医学著述颇多,主要有《素灵微蕴》《四圣心源》《伤寒悬解》《长沙药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伤寒说意》《玉楸药解》《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医书十一种等,逾200万言。他提出的“扶阳抑阴”以祛病延年和主温重阳的观点,独居医家一宗。此外,他对于瘟疫、痘疹发病机理的认识,更是独创见解。黄氏在清代医名颇盛,是著名的医药大家,曾与山东诸城藏枚吉齐名,有“南藏北黄”之称。(林毅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