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孟子》赏析(45)王道之始

《孟子》赏析(45)王道之始

——第六单元 论政治 第六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六单元的第六节,节选自《梁惠王上》,孟子回答梁惠王之问,阐述儒家关于王道政治的基本主张。

公元前336年(梁惠王三十五年),孟子来到魏国都城大粱,也就是今河南省开封市。梁惠王向孟子提出治国如何才能得其民的问题,他说:“我对于国事,真是竭尽心力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发生灾荒,我也是这样做的。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针对其“好战”的弊政,用战争来打比方。他说:“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填然”,形容鼓声巨大,充塞于耳。“鼓之”的“鼓”字,动词,指击鼓。“之”字,是动词后面的助词。“鼓之”,就是敲起鼓来。古代的战争,击鼓则兵进,鸣金则兵退。“兵刃既接”的“兵刃”二字,泛指各类兵器。“接”字,指接触、交锋。“兵刃既接”,就是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斗已经开始。“弃甲”,指丢弃铠甲。“曳兵”,指拖着兵器。“走”,这里指逃跑。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王您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来比喻。战鼓咚咚敲响,双方交战后,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这样可以吗?”

梁惠王说:“不可以。他们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巧妙,他认为,梁惠王所谓的“尽心”,只不过是治标而已。因此,他以“五十步笑百步”的生动比喻告诉梁惠王,邻国好战,你也好战,就像在战争中逃跑那样,你的士兵逃跑了五十步,邻国的士兵逃跑了一百步,同样是逃跑,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待梁惠王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孟子才提出施行“王道”政治的治本之策。

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了。这可以看作是孟子使用的“激将法”,意在抓住梁惠王想要使本国民众增多的良好愿望,促使他思考治本的解决之道。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国家的民众不断增多呢?孟子概括儒家的治国理念,发挥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了“王道之始”的问题。

《论语·子路》记载: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周朝的社会状况,哪个诸侯国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社会和谐,哪个诸侯国就具有亲和力、凝聚力、吸引力,近处的百姓就会感其恩泽而心悦诚服,远方之人就会闻其德行教化而前来归附。“近者说,远者来”,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它体现的是民心向背问题,反映的是执政者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因而,应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尺。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孟子劝梁惠王施行王道。所谓“王道”,也就是“圣王之道”,孟子认为,为政者应当效法圣王,以仁义治天下,为政以德,爱民惠民。孟子阐述了施行“王道”政治的两个重要步骤:

第一步,施行王道,从哪里做起呢?要从“不违农时”做起。孟子说:“只要不耽误农民耕作的时序,那粮食就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在深池里捕鱼,那鱼鳖就吃不完;带着斧斤按一定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得以供养生者,安葬死者,而没有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华夏民族是以农业立国的,为政者只要尊重自然规律,不滥用民力,不耽误农民耕作的时序,注重渔业、林业的生态保护,就能使百姓有饭吃,有肉吃,有衣穿,过上温饱生活,做到“养生丧死无憾”。这正是“王道之始”,是施行“王道”政治的基础。

第二步,要注重教化问题,“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所谓“庠序之教”,就是古代的乡村学校教育。孟子说:“百姓在五亩住宅区的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丝绸穿了;对鸡豚狗彘等牲畜,不要误失它们繁殖饲养的时节,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要剥夺他们耕耘收获的时节,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里学校的教育,反复叮咛孝亲敬长的义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老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能做到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在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基础上,要抓好教育,为政者率先垂范,加强道德教化,促进人伦和谐,提升民众的精神境界。

以上两个步骤,是对孔子关于“富之”而后还要“教之”主张的细化和具体化。孟子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两条,就会形成“近者说,远者来”的良好政治局面,进而实现“王天下”的理想。

  面对当时“无义战”的乱局,孟子严厉地批评包括梁惠王在内的那些执政者,他说:“现在,王所饲养的猪狗,拿人吃的食物去喂养,却不知节制;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赈济饥民。人饿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拿兵器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那么,普天下的百姓便自然来归附了。”孟子在这里尖锐地指出,只图个人的享受,根本不顾百姓的疾苦,百姓饿死,则委罪于收成不好,这才是造成“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真正原因。

从写作角度而言,本文体现了《孟子》这部书文字精炼,语言生动,叙述清新,层次分明的文章功夫;体现了孟子善用比喻的论述特点,他以“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两个模拟推论,置对方于错误境地,再从正面加以阐述,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这样的文章功夫、语言技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附:

【原文】

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③。河内凶④,则移其民于河东⑤,移其粟⑥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⑦。察⑧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⑨,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⑩。填然⑾鼓之⑿,兵刃既接⒀,弃甲曳兵而走⒁,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⒂不百步耳,是⒃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⒄,谷不可胜食⒅也;数罟不入洿池⒆,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⒇,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21)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22)之始(23)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4),五十者可以衣帛(25)矣!鸡豚(26)狗彘(27)之畜(28),无失其时(2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30),勿夺其时(3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32),申(33)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34)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35)而不知检(3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7)。人死,则曰:‘非我也,岁(38)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39)也。’王无罪岁(40),斯(41)天下之民至(42)焉。”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

②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③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 ,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增强语气。

④河内凶:河内荒年的时候。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荒年。

⑤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 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⑥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在此泛指谷类。

⑦亦然:也是如此。指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于河东。

⑧察:考察。

⑨加少: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

⑩以战喻:请允许我拿战争来作比喻。以,拿,用。

⑾填然:鼓声充塞的样子。

⑿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击鼓。之,动词后的助词。古时战争,击鼓则兵进,鸣金则兵退。

⒀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兵刃,泛指各类兵器。接,接触、交锋。

⒁弃甲曳兵而走:丢弃铠甲,拖着兵器而走。甲,铠甲。走,这里指逃跑。

⒂直:通“只”,只是,不过。

⒃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⒄不违农时:不耽误农民耕作的时序。违,违反,耽误。农时,指春耕、夏管、秋收的季节。

⒅谷不可胜食:指五谷丰收,谷物吃不完。胜,完全,尽。

⒆数罟不入洿池:不用细密的渔网在深池里捕鱼。数,细密。罟,音gǔ,渔网。洿,音wū,深。

⒇斧斤以时入山林:带着砍伐木材的工具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斧斤,砍伐木材的工具。以,依,按。

(21)养生丧死无憾:供养生者,安葬死者的心愿没有遗憾。

(22)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23)始,开端。

(2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在五亩大的住宅区,利用空地种植桑树。五亩,先秦时五亩约合现在一亩二分多。树,种植,动词。

(25)五十者可以衣帛:五十岁以上的人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穿,作动词用。

(26)豚:小猪。

(27)彘:音zhì,猪。

(28)畜:饲养。

(29)无失其时:不要错过家畜繁殖的时期。无,通“毋”,不要。

(30)百亩之田:一家所受的百亩田地。

(31)勿夺其时:不要因征调徭役,剥夺其耕耘收获的时期。

(32)谨庠序之教:严谨地办理学校教育。谨,严谨。庠、序,都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名。周代称庠,商代称序。

(33)申:反复陈述。

(3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都来代劳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

(35)食人食:指国君所养的狗猪吃人吃的食物。第一个“食”字为动词。

(36)检:节制。

(3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路上有饿死的人,却还不知道开仓赈济饥民。涂,通“途”,路上。饿莩,饿死的人。发:指打开粮仓,赈济饥民。

(38)岁:在此指凶岁,即荒年。

(39)兵:兵器,指刀。

(40)无罪岁:不要归罪于凶岁。罪,归咎,归罪。

(41)斯:则、那么。

(42)至:到,此指归顺。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事,真是竭尽心力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发生灾荒,我也是这样做的。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来比喻。战鼓咚咚敲响,双方交战后,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这样可以吗?”

(梁惠王)说:“不可以。他们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了。只要不耽误农民耕作的时序,那粮食就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在深池里捕鱼,那鱼鳖就吃不完;带着斧斤按一定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得以供养生者,安葬死者,而没有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百姓在五亩住宅区的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丝绸穿了;对鸡豚狗彘等牲畜,不要误失它们繁殖饲养的时节,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要剥夺他们耕耘收获的时节,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反复叮咛孝亲敬长的义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老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能做到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

“现在,王所饲养的猪狗,拿人吃的食物去喂养,却不知节制;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赈济饥民。人饿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拿兵器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那么,普天下的百姓便自然来归附了。”

(0)

相关推荐

  • 《孟子》选读

    第三期第4天经典导读 尊敬的四部曲app的各位同仁早上好,今天是11月19日,百日成长计划第四天,首先有请海平老师与我们一起学习<孟子>.中华文化润泽心田,各位同仁早上好.上一节我们探讨了 ...

  • 今日预习1《寡人之于国也》

    [题解]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本文题目是后人所加.<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 ...

  • 《孟子》导读(三)——梁惠王章句上(3)

    一.梁惠王章句上 3.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 ...

  •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内容: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孟子阐述的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义利之辩强调的是不能唯利是图:认识孟子阐述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和民 ...

  • 语音版《孟子》赏析(34)学应务本

    <孟子>赏析(34)学应务本 --第五单元 论教与学 第五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五单元的第五节,节选自<离娄下>,孟子抓住水"有本不竭, ...

  • 语音版《孟子》赏析(51)孔子集三圣之大成

    <孟子>赏析(51)孔子集三圣之大成 --第七单元 尚论古人 第四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七单元的第四节,也就是本讲座的最后一节,节选自<万章下>, ...

  • 语音版《孟子》赏析(50)禹稷颜回同道

    <孟子>赏析(50)禹稷颜回同道 --第七单元 尚论古人 第三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七单元的第三节,节选自<离娄下>,孟子论述大禹.后稷和颜渊因所 ...

  • 语音版《孟子》赏析(49)五圣之德

    <孟子>赏析(49)五圣之德 --第七单元 尚论古人 第二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七单元的第二节,节选自<离娄下>,孟子称赞禹.汤.文.武.周公五位 ...

  • 语音版《孟子》赏析(48)知人论世

    <孟子>赏析(48)知人论世 --第七单元 尚论古人 第一节 各位网友,从今天开始,我们讲<孟子>系列的第七单元"尚论古人",共选取四节课.现在讲第一节,节 ...

  • 语音版《孟子》赏析(46)不为与不能

    <孟子>赏析(46)不为与不能 --第六单元 论政治 第七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六单元的第七节,节选自<梁惠王上>中的保民而王一章,孟子劝请齐宣王 ...

  • 语音版《孟子》赏析(44)驳许行“君民并耕”说

    <孟子>赏析(44)驳许行"君民并耕"说 --第六单元 论政治 第五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六单元的第五节,节选自<滕文公上>, ...

  • 语音版《孟子》赏析(43)贵德尊士

    <孟子>赏析(43)贵德尊士 --第六单元 论政治 第四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六单元的第四节,节选自<公孙丑上>,孟子指出,国君求荣避辱的方法,是 ...

  • 语音版《孟子》赏析(42)得天下有道

    <孟子>赏析(42)得天下有道 --第六单元 论政治 第三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六单元的第三节,节选自<离娄上>,孟子在总结夏桀.殷纣失去天下的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