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是一个传统,中国文人借此以文会友,是朋友、熟人或师生之间的诗歌吟诵、酬唱和评鉴活动。当这样的“传统”与现代报纸发生对接,并通过版面运作出现时,原有的传统就发生了变化

【学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报纸“雅集”:中国传统文人的城市化之始——以创刊初期的《申报》为例2021年10月19日 07: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黄旦关键词:文人;申报;上海;竹枝词;报纸;诗歌;生活;报刊;传播;想象打印 推荐

黄旦学始于中文,业改行新闻;新闻未精引向传播,本务理论又旁骛报刊史,门径上东张张西望望,较长比短,常深叹入堂奥之难;杭城刚安即奔上海,黄浦稍识回折西湖,火车里坐过来坐过去,既生又熟,总不免外出务工之感。近年来跟随数字化、全球化、城市化之变局,聊发少年狂,怂恿同道:尝试媒介转向,推动城市传播,倡导新报刊史书写。未来仍希望思想和眼界还有变数,于是多读多察,清心勤思,自是每天必然的功课。“今日忽传有申报,江南遐迩闻知音。”《申报》在创刊第一天,就呼唤“骚人韵士”提供“短什”“长篇”,以及“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文人们群起响应,“纷以辞章相投”,遂形成唱和呼应、热闹非常的“雅集”现象。雅集是一个传统,中国文人借此以文会友,是朋友、熟人或师生之间的诗歌吟诵、酬唱和评鉴活动。当这样的“传统”与现代报纸发生对接,并通过版面运作出现时,原有的传统就发生了变化。诚如霍布斯鲍姆所言,成为一种“被发明的传统”,是为回应新形势而采取参照旧形势的一种方式。对于报纸而言,是为解决稿源和读者问题;而就“文人雅士”来说,居于陌生的大城市上海,自有“琴剑自怜孤客况”之感,他们急盼有一通道,能与陌生的城市建立关联。响应《申报》的征稿,不仅符合他们作为文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之突出和呈现,有了自己的存在感。“四座宾朋同臭味,三生文字有因缘”,恰说明报纸通过“雅集”聚合起文人,文人“雅集”则是社群的编织,实体空间和报纸空间互为交错,喝酒酬唱与遥和呼应此起彼伏,从而辨识出“我们”和“我们中的一员”。这不同于安德森式的“想象共同体”,因为作诗作文本为中国传统文人之标志,他们都是彼此心领神会的“熟人”,只不过熟悉的“舞文弄墨”让沦落的他们重新浮现,共同寻觅和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且喜群贤集,堂开绿墅时。晷移花影乱,风定鸟声移。谐俗论何健,清扬曲度迟。酒阑人未倦,还欲斗新诗。”中国文人原本的生活是公私合一,即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基本合为一体,无论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都是以“公”为尺度。然而,《申报》雅集及其诗文互酬,却与两种传统的方式都无关,现代媒介上的诗歌之“兴、观、群、怨”,看上去是个人的表达,实际上是随着“申报纷驰”而展开的公共对话;貌似是一种静止的文本,其实质则是在诠释性演化和创造;《申报》雅集看上去不过是报纸上文人出没的一个部分,但却纳入了报纸“奇闻异事,罔不毕录”的整体构想,话语的翻来覆去、你来我往,其结果是为理解和感知上海提供知识和经验资源,甚至型构出上海独有的“城市性”:“曾向洋泾唱竹枝,须知南北自分歧;笔端消尽繁华气,重谱申江一曲词。”初期《申报》上的“诗词”,粗略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有组织发起,聚首酬唱,冠名以“消寒”“消夏”之类,以“红梅”“雪”等当季风物为题,所作多为古典格律诗;一是竹枝词,随目所见,即兴而起,颇有新闻之风。前者讲究用典,在意平仄格律,尽显古雅;竹枝词大多是俗语,流畅便唱即可。格律诗表现出的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天马行空式的情感抒发和想象;竹枝词是世俗的,与日常生活切切相关,以周瘦鹃的说法,乃“犹文中之风土记也”。古典诗却是超凡脱俗,尽力显示自身的清雅高洁。泰勒说,“自我意识只在它对一个对象的关系中才显现出来”。这两类诗即体现出两个不同的自我——传统之文人与现实之文人;反映的是两种时间——文人之前身与文人之现在。竹枝词是现实的或关于现实的,它所唱吟的正是文人们所领受的生活、社会和文化环境;而“消寒雅集”之类则是以香草美人喻人,映照出内在的追求、不愿逝去的以往,以想象为现实支撑。两种抒怀唱咏的不同诗歌形式,是晚清上海文人两个不同自我的互为轮转。竹枝词是游历上海之“客”,是“客来海上见闻多,聊撰小诗编异俗”;古典格律诗中的则是自己向往和追求的“自我”,是“媚俗何多知己少,入时容易出尘难”“心香一瓣非阿好,愿向孤山结静欢”,而这样一个似乎抽取了实质性内容的抽象的“身份标识”,又离不开现实感知的支撑,甚至是一种回溯性的再想象。这些东西难以相容,又不能割离,甚至互为依存和参照:因为看到了现在而深切体会到了过去,过去的刻骨铭心则又使文人更加在意如今的奇异;这种看似不谐的相遇相碰,成了晚清上海传统文人精神和现实的共在空间。由此,《申报》的诗歌酬唱作为一个言语行动事件,重构了一个场域,看上去似乎没有出现什么新东西,但一切都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前不同了。文人的唱和是创造是虚构,背后所涉及的是借以看待并介入世界的架构的变化,是看待现实世界基本方式的改变。《申报》的牵线搭桥,文人的登台唱戏,二者互为合作,匹配成一种新的世界和世界观。这是一种由上海通达全球的开放:申江好,万国竞来同。海舶几多浑莫辨,地球何处不相通;又是一种在“观者”“世之览者”框架下,打破“士农工商”以“士”为首的社会观。“雅俗共赏”自然与《申报》的“营业”为目的密切相关,但最终带来的是“四民皆士”的新四民观(王汎森语),从而使“士”——初期《申报》上的“文人雅士”,在“码头热,华洋杂”的上海重新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原有的根柢发生了松动。《申报》雅集吟唱出的是他们的心思身感,交换的是各自的上海体验,积累的新式媒介运作和实践经验,聚合成的是一种新的生活形态,这又反过来塑造着他们的诗歌吟唱和他们自己。本来“志于道”的以文化为事业追求的知识精英,由此逐渐转变为以文化为职业的城市文人。由报纸“雅集”而来的晚清传统文人、报纸和城市及其文化的相互构造,共同展现出中国现代转型之路的一个不同寻常的面向。(作者系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分享到: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胡子轩)相关文章以“有我”突入“无我”的经验讲述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郑重书法展在港举行中国科举博物馆将办明清文人生活展坚守母语的尊严展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理解银汉秋期至 把卷话七夕

(0)

相关推荐

  • 文化 ‖ 从巴山到巫山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01      刘禹锡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巴山是他的流放之地.所以难免会有悲音.但其实他在巴山 ...

  • 西园雅集题材绘画背后的文人情思与精神世界

    文人雅集题材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史中的一经典命题,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多次以士大夫集团为主要成员的文人集会,集会主要通过宴饮.游玩.谈诗.论画.舞乐.赋文等风雅活动形式进行,所以这一类文人集会被称为 ...

  • Artlib线上展览 | 以文会友——中国传统文人雅集

    以文会友--中国传统文人雅集 雅集源自于古代,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他们多会集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感受大自然的风物同时,进行饮酒赋诗.弹琴作画.焚香斗茶.谈禅论道.赏玩古董的传统聚 ...

  • 黄旦:报纸“雅集”——中国传统文人的城市化之始

    黄旦 学始于中文,业改行新闻:新闻未精引向传播,本务理论又旁骛报刊史,门径上东张张西望望,较长比短,常深叹入堂奥之难:杭城刚安即奔上海,黄浦稍识回折西湖,火车里坐过来坐过去,既生又熟,总不免外出务工之 ...

  • 雅集:中国古代文人的别样聚会

    在古代,文人有雅集.游宴之风.他们"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相聚一起,以文会友,游览山水,诗文相和.他们以琴.棋.书.画作伴,以酒.茶.香.花助兴,既随意又风雅,既满足了书画雅好 ...

  • 中式传统插花:诗情花意,文人雅集

    传统插花,是我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其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泽其茎,欲华不萎."这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器皿插花活动 ...

  • 中国古代难得的著名文人雅集!品读欣赏!

    雅集指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通过焚香.挂画.瓶供吟咏诗文.抚琴.礼茶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的小型聚会,内容和形式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沙龙.中国文士阶层有"以文会友"的优秀传统,&qu ...

  • 丹麦童子 || 中国文人的一个好传统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搜星:《晴雅集》里,也就哭出一个王子文

    你要说王子文长得美,恐怕各有各的看法:你要说王子文演得好,恐怕还是各有各的看法:你要说王子文一直在进步,这我同意. 每个演员,只要是真心希望在演技上有所突破的,就会渴望通过不同的角色一直进步,并得到业 ...

  • 中国十大名赋雅集?牡丹赋,美人赋,桃花源...

    中国十大名赋雅集?牡丹赋,美人赋,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洛神赋,赤壁赋--赏宫廷书画,品十大名赋-最新原创古法工笔画近期盛装展出,期待你的品鉴. 横图 横图 横图 横图 横图 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