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之六《魏灵藏造像记》临学

《魏灵藏造像记》,在写《龙门二十品》之前的《龙门四品》时写过一遍,现在想归整成文,再看那时写的字,总觉得甚是不满意,主要问题是把笔画写得细了,把字写得过于纤弱,丝毫没有魏碑的雄壮与浑拙。于是,决定重新写过一遍,反正字数也不太多。

对一本字帖或者说一些字的认识,也和认识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规律一样,初见之下,那个第一印象,往往会给人是一种贯彻始终的整体形象。第一次看到字帖里的《魏灵藏造像记》,是买的那大八开字帖里,在书里,字并不大,而且乍看之下,笔画似乎真的很细,第一遍写,就是基于这个部基调,把整篇《魏灵藏造像记》写得特别细弱。

第二遍再写,决定不再看着书本的字帖写。看着书本的字帖写字,有好也有坏,对于某些字帖,可以把字放大到很大,每个笔画的细节特明显,也有的字帖,把字缩小至一二厘米,字的细节 ,就根本看不出来,只能一个大概的整体印象,这样写字,可能与实际就有偏差,第一遍写《魏灵藏造像记》,应该就是因为字帖的问题。

所以第二遍,决定看着手机写。原先临帖,一直都是看着手机写,手机写有一个好处,把所有的字都放大到与手机宽度一致的四方形大小,细节基本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但也有不足,就是每次只看到一个字,对整篇字帖来说,没有整体感,对整体的风格没有印象,写楷书还好,如果写行书或草书,就万万便不得了。

正因为手机只适合看单字,所以在经前写楷书时,手机用得正是合适,从没买楷书字帖。然而到了今年,陆陆续续地买了不少的字帖,会买,一是因为发现现在字帖着实太便宜了,便宜到有点不敢想象,十几元甚至几元钱就能买到一本以前堪称极品的字帖,于是,越买越多。

开始是只买行草书,因为知道行草书需要看着整篇字帖来临比较好,到后来,连楷书的字帖也买,因为便宜嘛,特别想今年练魏碑,有很多有名的魏碑自己并不知道,手机的软件里也不齐全,买书,有个好处,直接帮你把某一类归整成一本书,写起来,倒也省事。

《龙门四品》直至《龙门二十品》,这两本魏碑字帖,就是这样买来了。买了这书,才知道四品具体是哪四品,都长啥样,当然,也才知道二十口是哪二十品。

《魏灵藏造像记》书、刻俱佳,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魏碑特征突出,风格明显。用笔方笔露锋,棱角分明,收笔似有《爨宝子》风格,尾部上翘,象大部分横画、捺画都有这样的特点。整体字形左低右高,结体扁方紧密,点画厚重饱满。

具体到笔画,点画大都呈三角形,边角锐利;横画左低右高呈平行四边形或倒梯形;竖画上切面平直略向右下倾斜,收笔尖收为主;短撇象点画,长撇或锐利出锋或象柳叶做圆笔处理,捺画出锋处折笔上翘写出波折。

当然,碑刻自有碑刻特点,比如边角的锐利,刀刻斧凿的痕迹,与用笔在纸上写字自是有一定差别,在临写的时候,还得不要太刻意去描摹那种锐利的刀锋痕迹,这也是写了些字之后,自己发现自己存在的毛病,那种极力想表现锐利刀痕的坏习惯,想把字写得象石头上刻出来一样的效果,这应该是不太好的,这可能也是碑学与帖字差异所在。

每写一个碑刻,在回头归整总结时,如果都能有一定的发现与归纳,这应该是一种好的习惯,虽然不是每次都做得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