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走了,喝羊肉汤去

“家走”是我在小城第一次听到的当地土话,高岳一带肯说。

觉着把“回家”说成“家走”有点可笑。

后来去想,这里的“家”字是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朝家”、“往家”的意思,乡音里存留了古汉语的用法。

就像我们现在要寻古汉语的字音,有时还就得跑到闽粤客家人那里去打听。

小城人大多喜欢喝羊肉汤,很像川渝地区的火锅热度。

是先有好汤惹得人爱不释口,还是经追捧后汤更好了,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淮北人就是好上了这一口。

三两个朋友见面,不说吃饭喝酒,而是拉拉扯扯着说:别家走了,喝羊肉汤去。

邻边的萧县羊肉汤最有名,而大名鼎鼎的羊肉汤口彩又数丁里。

小城里到处都挂着萧县丁里招牌的羊肉汤餐馆。

店铺不讲究排场,简陋的大方桌,几条长凳子一横。

我其实去得并不多。

喝几回,味道也就那样。

这种饭店不甚讲究卫生,到餐馆一看后堂、洗手间卫生不行,味道再好也坐不住人。

几年前的国庆长假,有的人宅家,我则宅城。

在小城里到处跑,看自家门口的风景。

稍有些倦怠之时,朋友说到萧县丁里喝羊肉汤去。

朋友的高中同学在丁里,到的这一家据说绝对可以算是丁里羊肉汤的经典代表。

门面和大堂与一般羊肉馆并无二致,但后面园子里建了十几个包厢倒很雅致。

据说这家羊肉馆,几百里外的都来喝。

各路头面人物来了,只点这家。

包间坐落在农家田园里。

在全中国旅游胜地堵得铺天盖地的时候,很清静的在一家著名羊肉馆享受特色美食,那滋味、那感觉真是无比幸福。

新识的萧县丁里的这个朋友是个“羊肉汤通”,几十年喝出来的经验。

他介绍当地羊肉汤为何有名,主要是此地常年养殖纯种山羊,只有这种羊才能有这个味道。

现在生意好了,有的店就拿外地山羊冒名顶替,甚至拿绵羊充,尝第一口味道就不一样。

正宗的老招牌熬汤讲究,一定是半夜三四点起来熬,当天的汤要当天熬出。头天剩汤,包括骨架,必须要扔掉。

羊肉汤讲究新鲜起味,陈汤败味。

凡是搞老汤羊肉的,千万别去。

羊肉汤不是越熬越好喝,好的厨师知道何时到位了,然后用火候大小来提味,这个是关键。

那种汤在锅里熬着,骨架竖在那里,纯属哄外行的,也就是给你看个粗味。

萧县羊肉汤分两种汤型,一是清汤型,以县城里汪家羊肉馆为代表。

汤色浅,味道清新,没有膻味。

再就是浓汤型,汤色浓得几近面糊糊,香味扑鼻,后味醇厚。

清汤、浓汤无所谓谁好,只看你的喜好。

“伏羊节”原本是萧县弄起来的,那时的山羊刚过排毒期,羊干净;这个时候的羊肉汤热性,养身排毒,所以特别火。

但萧县人欠市场意识,没有注册,反叫徐州抢注了。

好笑的是,每至“伏羊节”,徐州人反倒往萧县跑,总感觉还是这里的羊肉汤味道正宗。

老吃家知道,“伏羊节”头几天千万别来萧县凑热闹,那天的汤不能喝。客太多,店家的羊都是伏前备下的,根本就不是伏羊;再则是汤陈、加水,喝不到原味汤。

要是自己馋了或来朋友了怎么办,到村里去,找家老户,现杀熬煮。

就这都比羊肉馆强。

春天一般不要喝羊肉汤,那时赶上羊排毒期,不洁。

还未上齐菜,店家每人先来一碗汤,说是养胃功能特别好,也能预先增酒劲。

说真的,我也喝过不下几十次羊肉汤了,这般汤色的却是头回见。一勺入口满唇香,渗入五脏六腑。

顾不上餐席上的礼仪了,连喝三碗。

说来也怪,此汤确乎有增酒量之效,超出平日量二三两,也就是小晕。

暑假里几个老同事约着,再上丁里喝羊肉汤去。

疫情里憋出的难受之一,就是经受对羊肉汤的思念之情煎熬。

也喝出了经验,待伏羊节的热闹劲消停了,目标明确,直奔许堂羊肉馆而去。

多年前我到丁里来,并不知此地有个熬羊肉汤熬出名气了的叫许敏的年轻人。

厚道、义气、脑子转得活,这些相斥的性情,在他身上竟平衡成一种亲和。

他就是名震苏鲁豫皖交界地的“萧县伏羊节”的创始人。

能想出“萧县伏羊节”金点子,并操办成规模,光头许敏不愧为萧县餐饮达人。

进他店门不一会,便见他很热情的跑过来,喊着马尔老师,说是经常看马尔的视觉,终于见到本人了。

他是画家张此潜的好朋友,说起我们共同熟人,得有一大串。

忙着递水,安顿坐下。

店里的大厅都满,生意很红火。

他如今是羊肉汤饮食文化大红人,上了CCTV新闻。

经他手出的羊肉汤,浓而不腻,鲜美而又热烈。

他创新了几个菜,比如羊肚裹肉,劲道耐嚼,满唇肉香。

人真是个奇怪的动物,就一碗汤,几个特色菜,跑了几十公里来品味。

又相识了一个叫许敏的光头汉子,不惟汤鲜美,他的羊肚裹肉堪称一绝,叫人没齿难忘。

作者相关文章

琴韵书香飘龙城(1)

王军老师的客厅

老沈和老孟的主场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