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十五)
【原文】
然今之所陈〔1〕,务裨〔2〕学者。但〔3〕右军之书,代多称习〔4〕,良〔5〕可据〔6〕为宗匠〔7〕,取〔8〕立〔9〕指归〔10〕。岂唯〔11〕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12〕,致使摹拓〔13〕日广,研习岁滋〔14〕,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15〕,非其效〔16〕欤〔17〕?
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18〕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19〕》、《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20〕代俗〔21〕所传,真行绝致〔22〕者也。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23〕,书画赞则意涉〔24〕瑰奇〔25〕,《黄庭经》则怡怿〔26〕虚无〔27〕,《太师箴》又纵横争〔28〕折〔29〕。暨〔30〕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31〕;私门〔32〕诫〔33〕誓〔34〕,情拘〔35〕志〔36〕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37〕流波〔38〕,将贻〔39〕啴喛〔40〕之奏〔41〕;驰神〔42〕睢涣〔43〕,方〔44〕思藻绘〔45〕之文。
【注释】
〔1〕陈:述说。
〔2〕裨(bì):增添,补助。
〔3〕但:只,仅,只是。
〔4〕称习:称赏学习。
〔5〕良:诚然,的确。
〔6〕据:凭依,倚仗。
〔7〕宗匠:造诣高深、成果卓著、为众人所宗仰的巨匠。
〔8〕取:选择,采用。
〔9〕立:做出,定出。
〔10〕指归:主旨,意向。《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è),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
〔11〕岂唯:也作“岂惟 ”、“岂维 ”,难道只是,何止。
〔12〕调合:配合得适当,和谐。
〔13〕摹拓:依样描制,复制。《魏书·崔玄伯传》:“武定中,遵业子松年以遗黄门郎崔季舒,人多摹搨之。”
〔14〕滋:增益,加多。
〔15〕绍:连续,继承。
〔16〕效:功用,成果。
〔17〕欤(yú):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
〔18〕止:仅,只。
〔19〕箴(zhēn):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
〔20〕并:一齐,平排着。
〔21〕代俗:世俗。
〔22〕绝致:极为精致。
〔23〕怫(fú)郁:忧郁,心情不舒畅。西汉东方朔《七谏·沉江》:“心怫郁而内伤。”
〔24〕涉:牵连,关连。
〔25〕瑰(guī)奇:美好特出,珍奇。
〔26〕怡怿(yì):和悦,愉快。
〔27〕虚无:清静无欲,无所爱恶。《吕氏春秋·知度》:“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用虚无为本。”高诱注:“虚无,无所爱恶也。”
〔28〕争:力求获得,互不相让。
〔29〕折:弯转,屈曲。
〔30〕暨(jì):到,至。
〔31〕超:超脱。
〔32〕私门:家门,私人的住宅。与官府的“公门”相对而言。
〔33〕诫(jiè):警告,劝人警惕。
〔34〕誓:表示决心的话。
〔35〕拘:限,限制。
〔36〕志:意向。
〔37〕驻想:凝思。 唐宋之问《剪彩》诗:“驻想持金错,居然作管灰。”
〔38〕流波:即流水。《楚辞·远游》:“叛陆离其上兮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39〕贻:遗留,留下。
〔40〕啴喛(tuō huàn):哭泣的样子。
〔41〕奏:作乐。
〔42〕驰神:驰思,遐想。晋孙绰《游天台山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
〔43〕睢(suī)涣 :二水名。
〔44〕方:才,刚刚。
〔45〕藻绘:彩色的绣纹,错杂华丽的色彩,此指文辞、文采。
【译文】
当然,现在要陈述的,一定要对学者有所裨益。只有王羲之的书法,历代大多称赏学习,的确可以尊奉为宗师,拿来作为目标和归宿。不仅领会古代、通彻现今,而且感情深切、笔调和谐,致使摹写拓传的,日益增多;研究临习的,年复一年。前后的名家书迹,大多相从散失零落,唯独他历代流传,这不是明证吗?
试谈它的原由,粗略陈述几点看法。只列举《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和《告誓文》,这些都是世俗所流传的,是楷书和行书中极致精品。
写《乐毅论》时,心情颇多忧郁;书《东方朔画赞》时,甚是惬意奇妙;写《黄庭经》时,和悦愉快,清静无欲;书《太师箴》时,激荡奔放,奋争曲折;到了写兴会雅集的《兰亭》时,思绪飘逸,神情超迈;书家门警诫的《告誓文》时,内心沉重,意志悲戚。正所谓涉及快乐时,才笑逐颜开;谈到悲哀时,就唉声叹气。何止在奔流的江边凝思,才会留下乐声凄婉的鸣奏;对优美的睢涣遐想,才能构思辞采藻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