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期】音频学《论语·尧曰篇第3章》为什么说“知命”“知礼”“知言”是成为君子的必备前提?

音频学《论语·尧曰篇第3章》为什么说“知命”“知礼”“知言”是成为君子的必备前提?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所谓“知言”,就是善于从别人言语中分辨是非善恶。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懂得天命,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别人的言语,没有可能识别人。”

本章是《论语》的最后一章,指出“知命”“知礼”“知言”是成为君子的必备前提。此“三知”的相关言论散见于前面有关篇章之中,《论语》编者在最后一章作为君子立身处世的三项重要原则提出来,可见其重要。

为什么要成为君子就必须“知命”?所谓“知命”,也就是“知天命”(《论语·为政》)。《论语》中所说的“天命”,一是指宇宙间事物的道理,也就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二是指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物,也就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难以预见和把握的偶然性因素,或人类还没有认识和把握的必然性(客观规律)。孔子认为,只有知道宇宙间事物的道理,了解天道所赋予我的,也就是人生应尽的道义责任,才能有所担当,成为君子;同时,还应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物,因而要敬畏天的神圣性,不可违背,不可任意乱作为。他强调要“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在“天命”面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发进取精神。

为什么要成为君子就必须“知礼”?礼是社会的纲常伦纪,行为规范。孔子认为,要立身做人,就必须懂得礼,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合于礼。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成为君子。

为什么要成为君子就必须“知言”?“知礼”是就自身而言,“知言”,则是学会知人,即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并与他人相处的前提。孔子认为,要成为君子,就要亲近贤者,善交益友,远离损友。而只有“知言”,才能“知人”,从而知道该交什么样的人,不该交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该用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对于进德修业,获得事业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一生,把主要精力用在教书育人,培养君子上。《论语》最后一章,指出君子立身处世的三项必备条件,可谓一语中的,用意深远,表明《论语》其书的宗旨,就是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注:运用音频讲《论语》,是从《述而篇》第28章(172期)开始的。下一次讲述,将返回头从《学而篇》第1章起,运用音频重新制作,并在文字上作必要补充、完善、修改,以弥补原先的缺憾。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指导。

附:

【原文】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①,无以知人也。”

【注释】

知言:善于从别人言语中分辨是非善恶。

【译文】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别人的言语,没有可能识别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