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慢性胃炎”最稳妥的方子!两味药,散寒气,解怨气,值得研究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名方配伍分析及应用》、《方药临证备要》、《现代临床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问我,中医的灵魂是什么?中医赖以生存的基本特点,又是什么?
我的回答就是三个字:简、廉、便。这就是中医的魂,这就是中医的根。
接下来,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有一回,我快下班的时候,遇上了一个老同事。他跟我讲,他最近这段儿总胃疼,让我帮助想想办法。
我问,去诊断过没有?
他说,诊断过,就是普通的浅表性胃炎。
我说,你怎么个疼法?
他说,那是半个月之前,他和儿子生气吵架。原因是,儿子要和几个朋友出国旅游,他不让。结果吵架以后,当天晚饭没吃。他半夜饿了,起来就吃了几口冷饭。吃完,坏了,他就感觉胃疼不已,而且胁肋部位还发胀,可以说又胀又疼。
他以为,这个状态过一段儿能好。但是这个半月以来,症状依然存在。
我看了一下他的舌脉,发现舌质淡,苔白。脉象弦。
我问,你平时敢吃凉的不?
他说,早年,他碰凉的也不行。但是后来好一点了,他就觉得没什么。想不多,半个月前一次大意,竟然惹来这样的病痛。
我说,你这个问题是寒凝气滞。我告诉他,回去准备点高良姜、香附子。两味药都研细末,然后分别装瓶备用。用的时候,高良姜末3克,香附末9克,放在一起,用米汤送服。在里头最好加一点姜汁,还有一小点盐。如果没有,就算了。注意,这个高良姜药末和香附子药末,必须得分别贮存,用的时候混合,不然就容易减效。
他点头答应。结果,第二天,他喜笑颜开地告诉我,这办法好啊,用上就不疼了。
我说,你以后千万不要碰凉的东西吃,更不要发脾气。
这里面什么道理啊?
其实,我用到的这个小办法,学中医的人,爱好中医的人,没有不知道得。它其实就是良附丸配伍。原方,就是高良姜和香附子分别焙干,分别研末,分别贮存,用的时候混合一起服用。古法,这个高良姜得用酒来洗7次。香附子,得用醋来洗7次。
为什么用这个配伍啊?你看,这个患者,发病最初是和儿子吵架,同时还不敢碰凉。前者,说明他有肝郁的倾向,后者说明他脾胃偏寒。再结合脉象,脉弦,肝郁之象明显。舌苔白,这是有寒。寒,主凝滞,主收引。气血凝滞不通,所以就疼。肝郁,则气滞。气行不畅,不但容易引发滞痛,还会令人胁肋胀满。所以说,这个患者的问题,就是气滞寒凝之症。
这个问题,其实在广大的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患者身上特别常见。所以有的人说,胃病,要么是凉出来的,要么是气出来的。这就是寒凝、气滞引发胃痛。
这个时候,用高良姜和香附子的配伍就对了。高良姜能温中散寒,酒洗之后散寒之性更强。香附子能力气疏肝,醋洗之后力气只能更强。两者配合,疏肝散寒。现在临床应用,我体会就是看病因。肝郁重点,就香附9克,高良姜3克。寒凝重点,就反过来。两者都有,分不清孰轻孰重,那就各4.5克。这个配伍比较稳妥,药性和缓,而且能随症调配变化,故而算得上是最稳妥的了。但是,胃热灼痛,口苦便干的人不要用,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者慎用,哺乳期及其他特殊人群慎用。用的时候少碰辛辣油腻食物。
回到开篇的话题——中医的灵魂是什么啊?就是简廉便。你看这高良姜和香附子的配伍,简简单单两味药,瞄准寒凝和气滞两个因素发力。是不是颇有些趣味?它简便,却能切中要害,体现中医对疾病的理解。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希望大家能认真体会、学习,提高在这方面的知识素养。必要时,可以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