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祖阿保机的耶律家族》:皇帝母后共理国政<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视角看“澶渊之盟”>1_天禄琳琅主人-YJ

“澶渊大战”形成了辽、(北)宋主力部队在宋境纵深的对峙,双方分别由萧太后、辽圣宗母子与宋真宗亲临前线,两军将士均伤亡惨重。但和平的大门一直未曾关闭。从辽朝的角度看,此次远征的最终目标无疑是为了收复被后周夺去的燕云十六州中的部分土地,进而有可能实现太宗耶律德光挥兵中原腹地甚至占据整个中原的战略目的,而宋廷方面则由于太宗赵炅两次北伐的失败,对辽的进攻态势则已全部丧失,只是被动防御,真宗险些被宠臣们劝得准备“撒丫子”往南狂逃了。

但此时的辽军也不复当年契丹立国之初的神勇与所向披靡了。而北宋则更乐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因而从本质上看,双方在一开战就注定会是势均力敌的。况且,地处北宋西北、辽国西南的党项人,在其首领的带领下,不断对日益羸弱的北宋发起袭击,也采用“骑墙”策略对待深度汉化、武备日渐松弛的辽廷,因而辽、北宋都意识到对方已不是自己最凶恶和最可怕的敌人了。

早先被辽军俘获的宋真宗的亲信殿前都虞侯王继忠,在北方也深得萧太后与辽圣宗的信任,他不仅被任命为户部使,辽帝还将太祖阿保机时代的著名汉臣康默记家族的女儿许配给他。更重要的是,常年在真宗左右行走的王继忠深知宋廷的和平愿望,他在兵败被俘降辽后,也将这一重要信息传递给了辽廷,同时由于他是辽、北宋两国皇帝都非常信任之人,因而两国议和就有了关键的桥梁性人物。——在1004年澶渊对峙的漫长过程中,类似王继忠这样的议和使节在辽、北宋双方之间往来穿梭,为双方的和平尽着最大的努力。

彼时的军事斗争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北宋军队已经从“澶渊大战”之初被辽军“打懵了”的状态下清醒过来。从西北边地和中原腹地源源不断赶来的“勤王”将士逐渐汇聚到澶州前线,在单纯的军事力量上已不逊于辽军;另外,辽军依然是采用了当年太宗耶律德光进入中原的“孤军直插敌军身后”的方式,自北向南长途奔袭至汴梁以北,如战事迅速,则有速战速决优势,如战事胶着,则漫长的补给线面临身后北宋各地军民的不断袭扰,甚至有可能被诸如定州等尚未攻克的宋军据点包抄后路。

因此,双方由最初宋真宗热切议和的姿态,逐渐转向萧太后、辽圣宗欲早日缔结和约。北宋派出进行议和的代表是閤门祗侯、崇仪副使曹利用,他在辽廷那里得到的和议主要条件就是“复以关南故地为请”,意思是要宋廷答应永远无条件放弃对燕云十六州中的“关南之地”的主权,而这一点恰恰是宋廷所不能答应的。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李强先生所著、所赐惠书!---------

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