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励志演讲引风波,生命价值只看钱?

某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俞敏洪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总结上说出了这样的话:

“你的同学拿到5000块钱一个月,你只能拿到2500块,就表明你的生命已经浪费了一半。”

“当你拿到(月薪)5000块,别人拿到一万块,第二年人家什么都不干照样还有6万元,可以旅游全世界,请漂亮的女孩吃饭,可以去看任何一部想看的电影,可以睡在海滩上晒太阳。”

“付出了同样的时间,大家都只有24个小时,为什么有人24个小时不断累加,把生命变成更自由的状态,而你努力半天后,还在想着每天晚饭到底是买更便宜还是贵的呢?”

虽然在演讲后半段,俞敏洪强调了金钱与社会地位只是表面,追求热爱的事获得认可才是根本。但前言与后语的不同论调成了网友们诟病的焦点:有钱成功论。

俞敏洪成立了新东方,可不代表他就是一个教育学家了。纵观世界名校校长的讲话,对比可见一斑。

耶鲁大学校长开学演讲告诉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独特而过于安然;相比答案,能更多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处于迷茫或困惑时,要坦然承认;要有“虽然我不知道,但我愿意去寻找答案”的态度。”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开学演讲告诉学生:“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是人们对于真理、理性、知识、礼节、庄重和人权越来越失去应有的敬畏。”

自强,意味着什么?在俞敏洪的讲话中,它意味着金钱的奋斗;而耶鲁大学校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传递出的是独立思考、坦然面对、保持敬畏的态度。高下立见。

金钱能衡量什么?

一切皆有价值,价值是什么?金钱吗?金钱不过是一种衡量单位,不绝对不唯一。金钱作为衡量价值的方式之一。它存在于广大的市场行为之中——衣食住行皆离不开钱。

赚钱是古往今来重要的活动。但金钱衡量的是市场价值,它也有不能衡量的内容:比如爱国的情操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救命之恩,虽可用金钱衡量,但却远远不足。诸如此类,可以举出许多例子。

可见金钱只能衡量市场内容,不能衡量生命价值

忽略市场谈钱,就是耍流氓

俞敏洪的言论有错吗?似乎没有,前文说了赚钱说很重要的活动。不过他的言论漏了一个条件:市场因素。忽略市场因素,单纯讨论两个人的收入比,是不全面的。这种高度概括的言语极易产生错觉:技术人员与行政人员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比。

工作职位的收入是依据市场、依据企业所处行业位置来决定的,外力因素不可忽视。仅仅一句工资差异,就把人打入浪费生命的深渊,未免刻薄。

笔者曾经思考过下面一个问题:

【问题】如果你可以少做一半的工作,但工资保持不变,或者工作量保持不变,但工资翻倍,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一个问题似乎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毕竟工作量减少了,工资没有变化,这不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吗?如果工作量不变而工资翻倍,那你的苦劳就有了很合理的回报。怎么看这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买卖。

事实上工作少做一半,工资保持不变,有哪一家公司愿意这样子做呢?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少做了一半的工作,工资却不变,那就意味着公司的成本上升了,所获得的回报降低了。公司雇佣员工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员工获得的劳动力价值,从而增长公司的业绩。按照问题的这个情景,公司却没有得利。

同样如果工作量保持不变,工资翻倍呢?站在公司角度,同样它是吃亏的一方,单位工资下的劳动力价值依然是下降的。

市场决定价值

雇佣关系是劳动力市场的双方博弈,员工收入会受制于客观环境。这种状况可以努力去改变,但不是异想天开的不顾事实、脱离现实,刻意去钻营所谓的高薪生活,去圆满“不浪费的生命价值”。这是不负责任的耍流氓。与其误入歧途,不如环顾四周,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钱为生存之本,人生态度为立命之根

金钱可以让你活得滋润,人生态度却可以决定你走多长远。注重眼前利益是短视的,目光长远,才能规划人生。如耶鲁、哥伦比亚提及的态度,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向标。抱持这样的态度,去看待自己在职场、生活中的位置,客观地去评估,去改进去修正。

不要被金钱的多寡迷惑而质疑自己浪费生命,真正的人生不以金钱为衡量,金钱不过是附赠品。俞敏洪演讲要表达的内容稍有浅薄,原因在于高度概括的言论没有将核心表达清晰。

玖阁之中,有九格,一格之中,有一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