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河中,这3种鱼厮杀了2亿年,三败俱伤没有赢家
大家好,又到了“涛哥瞎白话”时间,今天续上远古鱼类演化史,给大家唠唠呼声很高的亚马逊鱼种。
在白话之前, 照例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谁才是残酷亚马逊河流中的鱼类顶级掠食者?
先把心里的答案放一旁,也许你看完这篇文章,结论会有所不同。
作为地球上生态最完备,物种竞争最激烈的环境之一,亚马逊流域向来不是良善之辈的栖身之地,亿万年来,无数凶残而霸道的物种为争夺生态位的头把交椅,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惨烈厮杀,今天,涛哥就给大家介绍最为瞩目的三位——食人鲳、电鳗和巨骨舌。
这场亚马逊的“三国演义”,最早还要追溯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
1
三叠纪时,地球上的各大洲并非按今天的形状分布,而是整合成为一块,称之为“大冈瓦纳古陆”,也叫“南方大陆”或“盘古大陆”,亚马逊河所在的南美洲就在这块大陆的最西南侧——
盘古大陆大致形状
大陆之外是浩瀚无垠的大洋,远古幽静神秘的蔚蓝里,强大的鱼龙一族如日中天,它们体型硕大,利齿尖牙,不论头足类、节肢类、乃至鱼类,都无不活在鱼龙统治的阴翳下。
慑于鱼龙和其他掠食性天敌,不少小型鱼类开始远离故土,被迫前往贫瘠的淡水。但如同文明未开化时代的人类迁徙,这些鱼儿的远征充满了血泪和灾厄,它们中有些丧命于入海口的爬行类爪下,有些失去了世代相传的产卵繁殖之地,有些则因为食物短缺资源不足难以存活,甚至出现同类之间相互残食的惨状。
但终究有一支叫做齐莫西鱼的辐鳍鱼亚纲族裔,依靠群居这一特性,成功在彼时的南美内河里站稳了脚跟。
齐莫西鱼(neoprothintes),化石于巴西发现,生活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它是如今南美147属脂鲤科的共同祖先,而这些脂鲤科中,诞生了一支恶名赫赫,令人闻之色变的属——锯脂鲤属,食人鲳就在此属之中。
但和凶残的后辈相比,齐莫西鱼前无爪牙之利,后无庞然身躯,它们3到7公分的体长,即使放在今天的亚马逊河中,也不过是其他生物填塞牙缝的餐前甜点罢了,但就是这么一个小玩意,在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化石层中被大量发现,这意味着它们在南美的淡水中,兴盛了整整2000万年!
即使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也没听说猴子能称王2000万年的!因此,造物者在侏罗纪中期,往南美的淡水中布施了一个新物种,这支物种的入侵,既改变了生物历史,也将齐莫西鱼永远封存在了白垩纪到来前的化石层中。
2
下图是一件罕见的“大鱼吃小鱼”的化石,这条彪悍的大鱼叫做剑射鱼。
剑射鱼有多凶悍?可以这么说,纵观3亿年海洋生物史,体长5米,重500公斤的剑射鱼是辐鳍鱼亚纲下,唯一一支能在沧龙横行的时代,还能稳稳跻身掠食者第一梯队的“大型战斗鱼种”。
剑射鱼
辐鳍鱼亚纲骨舌总目,并非只在白垩纪诞生了剑射鱼这一种凶残的生物,事实上,早在侏罗纪中期,骨舌总目便已入侵南美的淡水,初来乍到,它们发现比起生存竞争异常惨烈的海洋,淡水简直是自己的天堂!
这里游弋着数不胜数的战斗力几乎为0的菜鸡鱼,彼时潮间的鳄鱼在和离龙抢地盘,没有太多精力对河里进行专心细致地扫荡。
身后没有天敌,身前尽是美味,骨舌总目真可谓“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那还说啥呢?吃就完了!
为了更好地干饭,这一支幸运的骨舌总目对自己的身形做出了优化,除了进一步增大体型外,一副好牙口也至关重要。距今约1.5亿年前,骨舌总目下的卡拉皮瑞鱼雄踞南美淡水王者的宝座,无鱼可敌。
卡拉皮瑞鱼(Calamopleurus),化石最早发现于巴西桑塔纳构造区
从化石记录不难判断,骨舌总目下的掠食者一般通过快速游动进行主动狩猎,一旦被咬住,数十颗尖锐锋利的牙齿便会死死卡在猎物的血肉之中,使其难以逃脱。
在此飞来横祸下,食人鲳所属的脂鲤科命悬一线,为了族裔的生存和繁衍,它们爆发出了惊人的斗志,英勇地进行了反抗。从白垩纪开始,不甘沦为猎物的脂鲤科鱼类已然长出了尖牙,初见如今食人鲳的形态,尽管从单体战斗力上,仍无法独自和凶残的骨舌目抗衡,但大家不妨想象一下,一边是一头张牙舞爪的吊睛白虎,一边是数量在50乃至100头以上的狼群,或许这个比方不太贴切,但极有可能是1亿年前,食人鱼和巨骨舌鱼祖先们日常遭遇的真实场景。
也许在漫长的岁月中,狩猎者和猎物的位置发生了交错,又也许是狩猎者对自身的效率和战果大为不满,总之在大约在1.2亿~1亿年前,骨舌目另一支王者之师仿佛神兵天降般,一夜之间出现在了南美的淡水河流中,牢牢地占据了顶层生态位,并在此后的岁月中不复陨落。
最神奇之处是经过了亿年的沧海桑田和光阴荏苒,这支骨舌目无论从外形还是习性,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人们干脆以它的名字定义了其所在的目,它就是巨骨舌鱼。
我在亚马逊夜钓的巨骨舌鱼
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判断巨骨舌鱼究竟是由类似卡拉皮瑞鱼的“尖牙利齿流”演化而来,还是压根就是骨舌目的另一分支,但显而易见的是,巨骨舌的生存策略堪称完美,这也是它们亿万年来变化不大的最重要原因——没必要变。
巨骨舌的蛮力由此可见一斑
堪比人类甲胄般坚硬的皮肤和鳞片,长达2米的巨大体型,足以开山裂石的水下撞击力,这些都是巨骨舌鱼“傲视群鱼”的资本。它们的进食方式也从上前撕咬,转变成张口吞食——只有弱者才互相扭打,强者都是优雅地一口闷,这大概是巨骨舌真实的心里独白吧。
3
就在食人鲳和巨骨舌鱼双方祖先漫长但并不算太激烈的对抗中,有一支骨鳔总目却始终潜伏在河底,它们在幽幽岁月中毫无存在感,但却横跨了1亿7千万年不曾消失。
在这1亿7千万年中,三叠纪末大灭绝,土伦阶小灭绝,白垩纪小行星撞击,始新世极热事件,无数天灾都未能将这支骨鳔总目彻底带走,反而在这支总目之下诞生了堪称自然界演化奇葩的电鳗。
始因鳗(calcari),生活在距今大约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是目前已发现最早的新鳍亚纲电鳗目的化石
通过化石无法得知电鳗的祖先是否具有后辈的放电能力,但本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合理判断,最晚距今5000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1500万年后,电鳗的祖先们就开始踏上了“电系魔法”的修行之路,理由是在这一阶段的化石层中,开始有大量成群的小型鱼类化石伴生——若是物理攻击,一条电鳗只能对付一条鱼,只有魔法加持,才能同时搞定多条。
就如同不计其数的生物中最终只诞生了人类这一支智慧文明物种,拥有“放电”能力,也让电鳗成为生物进化史上为数不多的“魔导师”,这意味着,它们拥有了挑战亚马逊王权的实力。
请大家注意我的说辞——魔导师,而非单纯的“魔法师”。
是的,电鳗对于电流的操纵已达化境,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电鳗对于自身放出的电流,不仅能控制大小,还可以远程操纵生物——远处猎物的肌肉会被电鳗的电流诱导,不由自主的收缩运动,要么直接瘫痪,要么游出不利于电鳗捕食的死角。
这就很惹人遐想了。
我曾经幻想过一个场景,电鳗若是和海豚或虎鲸一样实行群居,并且能再将自己的体型演化得更大些——试想一下,一群1000条电鳗大军所过之处,火花带闪电,神挡电神,佛挡电佛,是多么梦幻而硬核的场景啊?
但事实上,电鳗一族并无如此大的野心和胃口,它们将自己的基因锁锁在了体型1.5米上下,不敢主动接近比自己大的生物,甚至为了方便在猎物警惕性最低的夜间觅食,它们主动选择退化掉了视觉,仅靠微弱的电流探知周围环境。
尽管一次蓄满电力的一击能弄死30+以上的食人鲳,或与一条凯门鳄同归于尽,但绝大多数时间里,电鳗选择充当亚马逊“三国演义”中最低调的一环——它们毫无追求地吃着小鱼小虾,偶尔也吃死掉的腐食,甚至科学家在电鳗的胃里,发现过植物的残渣。
4
如今的亚马逊河中,食人鲳、巨骨舌鱼、电鳗的“三国演义”依然在上演,但人类的出现,尤其是进一百年来科学技术和捕捞工具的突飞猛进,让三者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很不幸,这三种都是亚马逊当地千百年来的食用鱼种。
巨骨舌自不必说,在当地人眼中,相当于我们中国的猪肉,肉多无刺;
食人鲳,蒜瓣肉,煎炸一下,肉眼可见的香酥;
就连电鳗,都被人类摸清了“放一次电要休息很久”的弱点,先用其他生物诱导放电,然后下水擒获之。我没吃过,但听当地人描述,应该类似鳝筒的口感,细嫩鲜美。
不知道造物者若是有知,该为这三个物种布施下何等进化策略,来维系种族的繁衍呢?
好了,我是涛哥,爱钓能聊,喜欢就关注我吧,码字不易,给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