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一叶:叹众生不肯回头——二访兴隆禅寺释圣常(作者 李修运)
又一个秋日周末,阳光正好。田野里农民陪着收割机忙碌着,收割机到了田头,卸下稻粒,再次踟蹰于田野广袤的金色海洋里。
释圣常师父正清理寺院杂草,我稍作逗留,他抛下繁杂,来陪我喝茶。我们的谈话没有主题,随性而起,天晏即止。
他向我讲述出家第一年的境遇,颇多感慨。五台山佛事兴盛时,庙宇连亘,现在仍有一百多座寺庙。十一年前那个冬天,他刚上五台山,苦难大的不得了。住房露天,躺在床上能看见点点繁星。那年冬天,山上零下四十度,就一个小火炉,生火烟雾弥漫呛死人,烟冒完了,屋里屋外同此凉热。一碗开水放在床头柜子上,第二天早,那碗水像个鼓了芯的大馒头。一棵大白菜,一个晚上冻得“咔咔”作响,真正的翡翠白菜啊。他清晰记得,师父给释圣常剃头受戒之后,就把他一个人扔山上了。他看山护院一个冬天。大风刮了四十多天,就他一个人!吃的是冻白菜下面条,天天如此。早上起来,喂喂鸡,喂喂狗,然后一丝不苟地功课。出去瞅瞅,还是没人。四十天后,大风不刮了,太原一个师父终于上山了。哎哟!那个亲呐,可遇到了人了!“我做饭给他吃,然后抓住他拼命唠嗑,三天三夜说不完呀!”释圣常说着这段,笑了。“那时刚出家啊;搁到现在就不会了,只要有一本佛经在,有笔有纸,我不会感到寂寞。”
我请教释圣常,看哪本佛经可以直达幽径。他告诉我,一本《金刚经》伴随他数十年。一通万通,万法不离心,在心上下功夫。“你看那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从污泥浊水中长出来,她离不开水,但不沾一丁点儿水。”佛家与莲花有极大的因缘,世俗世界就比如淤泥,只有在其中,才能生长出莲花的种子。菩提心,也需要淤泥;如果世界是一片极乐世界,透明澄澈,那佛法还有什么用?那还要我们修行干什么!
俗世的一些人,遇到一件事就纠缠不清,久久不能忘怀。譬如,某个人坏过我的事;又某个人,曾经让我损失许多钱财,更甚者,一直到死仍念念不忘。
现在,一些居家者,生活中出现了问题,才哭哭啼啼到庙里来;平常你若给他(她)讲修行,他(她)根本不理。有一个七旬女性老者,离开手机就睡不着觉,来寻求帮助。释圣常对她说:你退休工资高,房子不缺,一天到晚捧着手机。离开手机,你睡不着;盯着手机,更睡不着啊;睡不着就看手机,一直翻到天亮。该警醒了!年已七旬,世间留给自己的时间啊真的不多了。你的病根子在:一对生命没有升起珍惜感,二对死亡没有畏惧感。如果有了畏惧感,一世人生,万复不劫;再想托生个人,难上加难。当我们失去人生,你再想闻听佛法,根本不可能。你生长在中国,赶上了太平盛世,大幸啊!你为什么抱着手机不撒把?你为什么不珍惜生命,让虚幻的手机主宰生命?所以说,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手机,是个工具,依托手机度过人生,是失败,浪费生命!活在当下,把菩提心种下,是最大的收获,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手机里的抖音和快手,背后是点击量在作祟,背后一个经济模式:赚钱!七旬老人看不透吗?关键在于老人太闲了,内心不升起焦虑感,哪里会睡不着觉?释圣常说:“我现在倒头就睡,醒了,打坐,累了倒头又睡。”他又说:“念头纷飞很正常,觉察了,立刻拉回来。念头始终在那句阿弥陀佛上。”经过无数次的挣扎,这颗心就管住了。
有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到寺里,倾诉自己的男人被另外一个女人带跑了,她恨的咬牙切齿。释圣常说:“瞧你气的那个样子,你惩罚的是谁?是你自己。你搭上了男人还不够,还要以自己的痛苦作为利息。跑了就跑了呗,你已经无力改变,你该问问自己:为啥栓不住他?你不总结,再来一个,还会跑的!”
天色玄晚,话题就此打住,我和释圣常相揖别。田野里收割机“轰隆”作响,几个准农民蹲在田头抽烟拉呱,烟头红红的闪着亮光。机器解放了劳动力,我的乡村父老乡亲除了打工挣钱,心安放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