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学者李兆洛的诗文道理深刻,他这十首诗作,值得深究

清朝文坛,有阳湖文派一说,李兆洛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一生以传播学术为己任,将古人的思想凝练于身,影响力巨大,是当时阳湖文派的领袖。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李兆洛的十首诗词,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刻道理。

据记载,李兆洛是现今江苏常州市武进人,他是嘉庆时期的进士,少年时期便熟读四史六经,在星文、历算、地理等等领域也有不俗的功绩。他无不搜集,无不学习,青年走入仕途,中年以教学为己任,热衷于书籍刊刻,随见随刻,是当时常州地区最卓有成绩的学者。

李兆洛对家乡风土人情极为热情,其内心对家乡充满自豪感,搜集各种资料,弘扬自己的家乡,引领家乡文学的潮流。另外,李兆洛又具备杨善之心,并将这一情怀纪录于文献之中,成为后世研究李兆洛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研究其家乡的重要资料。在家乡情感传承方面,李兆洛功不可没。

在李兆洛生活的那个年代,盛行专家之学,而李兆洛特立独行,不拘泥于汉宋的门户之见,他主张“通”学。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上,他主张共通之处,也体现他对“通”学的追求,并将各学科之间有机融合,将思想运用到各个领域之中,在文学上取得不朽的功绩。

在思想方面,李兆洛一生追求“通”学,主张博学与致用,在诸多领域中均有不俗的建树,魏源则称他为“近代通儒,一人而已”,可见他在当时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在学问方面,他主张贯通古今,在其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治世理念。他提倡研读经史,一定要领会其中的内涵,掌握方法,达到会通的境界,而非生搬硬套。

由于李兆洛曾入仕,他在治世方面也体现了其“通”学的主张。他本着兴利除弊的原则,普惠于民,在农业、水利、教育等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同时将各方面的治理联系在一起,收到很大的成效。这与他博学通才有很大关系,也与实践息息相关,又与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有很大的关系。

在培养人才方面,李兆洛功绩颇丰。他兴办书院,将“通”学融入于教育生涯里,将日渐萧条的书院大肆宣传造势,将书院重获新生。他教诗赋,策论等等,以“通”学为核心制定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实施各种制度,培养了大批人才。

总而言之,李兆洛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一生致力于“通”学的探索,在官场上政绩斐然,在培养人才方面更是做出令人称赞的成绩,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在学术上的造诣与功绩,就是其一生努力追求的写照。

据记载,李兆洛生于1769年10月23日,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文学家,一生创作出不少的诗作。今天是其252周年诞辰,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刻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