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状元王鹗是濮阳八公桥人
金代状元录记载了金状元王鹗的名字,只要在网上百度一下,就会认为王鹗是山东曹州东明县人,但他具体出生哪个村庄、他的墓地又在哪里,至今没有发现,这些迷一样的问题,都湮灭在浩瀚无边的历史大潮中。谁会想到金状元王鹗竟然是现今的河南省濮阳县八公桥人呢!筆者在考察家乡古代史时,在附近的云峰寺元代碑文中发现了王鹗的历史踪迹,于是对王鹗的故里和墓地究竟在何处开始了考察。
椐濮阳县志记载,清朝官员马允刚有一首赞云峰寺和王鹗的诗,诗曰:岧峣古刹望云峰,殿撰读书有旧踪。谁见烟峦平地起,何年杖锡住禅宗。瀛洲独步人如玉,十道抡才金在熔。故迹当年曾相像,愁闻斜阳一声钟
从这首古诗中不难看出,高耸在山颠的云峰寺,曾是金代状元王鹗,青少年时期“殿撰读书"的地方。诗人仿佛在云峰寺的大殿中看到了王鹗的“旧时踪影"。筆者就此事造访了几个修为深厚的僧人,他们一致证实,古代名刹大寺,环境幽静、文僧云集,不但能做为皇帝出巡的临时行宫使用,也是当地学子读书修身的理想场所。比如王鹗,金代时,云峰寺内住着宋朝才僧“清顺尊者"和他的弟子,才能培养出八百年来开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王鹗。而“清顺尊者"则是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的朋友,有高师自然就点拨出了高徒。云峰寺附近当地人传说,王鹗在云峰寺读书时,曾在佛爷跟前烧香,说是让佛爷保佑他殿试高中,他许愿给佛爷重塑金身,重修大殿。结果是金哀宗年间王鹗果真中了状元,到元朝时王鹗又做了忽必烈皇帝的内相。云峰寺佛爷灵爽声名远播,香火日盛。“至元五年"王鹗致仕回家后就在云峰寺置地建别墅,守着云峰寺礼佛养老,椐元代碑文记载云峰寺于“至元五年重修"。王鹗至元五年辞官返乡,寺院也在至元五年重修,这不会是巧合,这就是王鹗为还愿重修了云峰寺。椐历史记载王鹗辞官时,忽必烈多次挽留无果,甚至西封其王侯也被鹗拒绝(刘守达诗:“西封犹欲请泥丸"),只好给了王鹗丰厚的俸禄准其还乡叶落归根。况且诗中有“瀛州独步"场景,那时的云峰寺建在由黄河多次改道淤积造成的土丘上,山上古松苍翠,绿草如茵,曲径通幽,好像神仙住的“瀛州岛″一般,王鹗晨起晚归经常漫步其中,也怡情养性,也借此独处深思朝迋遗事,回顾一世人生冷暖。由以上所述可以证实,王鹗青少年时期是在云峰寺读书、且有才僧名师指点,经殿试得中的状元,他致仕后建的别墅(先叫“龙泉阁"后叫“延寿寺",至正二年后被叫做云峰寺的“东寺",到明朝被命名为开州八景之一“东寺晓钟"),是王鹗八十岁时为还愿并养老建造的新居所,并非出生地。那他的出生地、老家具体是什么村庄呢?为此筆者继续深入探索。百度得知,王鹗是“曹州东明县人",既没具体村庄也没陵墓埋葬地。若说王鹗是现今的邻县东明某村落人,他幼年读书,能从三十多里外的现今东明地界,跑到八公桥云峰寺读书吗。东明县志上又缺失王鹗这个大人物的详细记载,这似乎不合常理。倒是明代版王崇庆编撰的“开州志",载有当时州治官员赞“东寺晓钟"和王鹗的二十首诗词,给我们留下考察王鹗生平详情的珍贵依椐。后来,有幸拜读到杨银生老师“濮阳人物通览"一书,见有王鹗简介,感觉王鹗故居的考察接近了真相。椐杨老师书中转述,“曹州志"“东明县志"记载:“金代状元王鹗世居东明县北部"(八公桥就在东明北部40华里)。清代开州人马允刚,官至池州知府,他考证“云峰寺在州南四十五里,为乡前辈金时状元王鹗故里"(清光绪版开州志也如此记载)。椐此,书中得出结论王鹗故里应在“今濮阳县八公桥镇西南云峰寺一带人"。椐筆者后来的考察,非常认同这个结论。但是,云峰寺是寺院不是村庄,所以寺院或他八十岁返乡后傍寺院建的别墅,不会是王鹗出生地,出生地只能是云峰寺周边村庄。具体是哪个村,马允刚给出了“乡前辈金状元王鹗"这句话,在马允刚所处的乾隆年间,云峰寺就在“晋陽乡"地面上,金状元王鹗就是晋陽乡的前辈人。而现今的八公桥集就是晋陽乡的治所。为进一步证实王鹗出生地,筆者找到开州志中官员刘玳写的诗,诗中描述了王鹗幼年在家中读书的情景。诗曰:天街拂晓透轻寒,梵宇疎钟逓漏残。莫待山城万户开,书窓兀坐照螢丸。其中“梵宇疎钟逓漏残"透露出的信息是:王鹗幼年在家发奋读书时,早晨能听到云峰寺传递的钟声,提醒他天快亮了。能听到云峰寺传来的钟声,绝不会是现今东明县的任何一个村庄,因为现在东明县距云峰寺最近的村庄也在黄河南岸三十里以外。根据这一点能断定王鹗的故里不在“现今″东明县管辖范围内。钟声能传递到的村落不会超过十华里,而十华里内能称“山城"、又有“天街"、居民“万户"规模的,只有距云峰寺三华里,金代时期的“古晋阳乡"治所、现今的八公桥集莫属了。况且八公桥集当地多有老人口口相传,说是本村古代出过一个“大官",出生时不平凡,院里落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大乌。这又与史载王鹗生平相符。八十年前八公桥南城门上方还嵌着一块石匾,刻有“古晉陽鄉"四个大字,现今筆者已妥善保管。至于诗中将八公桥集也就是古晋陽城称为“山城",是因为古代八公桥周边皆是山丘环绕,西边是竹丘、大山、小山、云峰寺高丘,南边是白丘、展丘、安丘、沙堌堆,北边有瑕丘、帝丘、洪洋山、历山、长社岗,东边又是刘堌堆……,诗人称晋陽城为“山城"也不算夸张。诗人称那时的晋陽城为“天街",是因为晋陽城内的街道既古老又繁华。椐考,晋陽城的存在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是大禹治水时期,不可为不古老。明代八都督之一史褒善为八公桥玄帝庙写的碑文称:古时的晋陽城“衢通德济徹晋豫,贸鬻剂量商贾辐凑",不可为不繁华。更重要的是古代八公桥集街道的布局不是现今的“人字街",而是“天字街"。起筆第一横是如今南门前的东西大道;第二横是已湮灭的西门至东门的一条东西大街,加上现存的“人字街",就形成了古代的“天字街",所以诗人称晋陽城为“天街"也名付其实。至于诗词末句“书窓兀坐照螢丸",则是王鹗在家读书时,在窗下呆坐深思,晨光透过窗户照在身旁放着的园形方便食品“油旋子"上面。这首诗刻划的情景,证实了王鹗幼年就是在八公桥集(晋陽城)家中刻苦读书的。
诗的作者刘玳做为明代开州官员,和南京吏部尚书、开州志的撰写者王崇庆,以及当时考察八大景的州官们,都是当地的人杰,他们对前朝元代官员的了解,比史书记载的都耳熟能详,就好像新中国的高层对民国时期高官生平最了解一样。所以,他们诗词中记录下来的王鹗生平比百度还详尽可信。
王鹗是八公桥人,还有个本地民间传说故事可以佐证。八公桥周边老人口口相传说:北靳寨村(距八公桥集北二里)有个金状元,在朝中与史家寨村(紧挨着八公桥集东北)史都督不和,得知史都督为了本村人赶集方便,利用职权在八公桥集东北角城墙处扒了个豁口,建了个东北门,这在古代法典上就是大罪,所以金状元上殿动本,参奏史都督私扒皇城,结果皇帝就依律将史都督发配边疆戍边去了。哪知史都督英勇善战又在边疆立了大功,官复原职,这样一来,金状元和史都督就结下了樑子。于是史都督派人搜集了金状元很多贪腐的证椐,一本奏到皇帝那里,皇帝闻言大怒,下旨将金状元家灭九族。刽子手将金氏九族几百人集中在“金家坑"(在八公桥集西门外,西南约三百米处,俗称乱葬岗)。大屠杀血腥凄惨、鬼哭狼嚎,尤其少儿少女的哀求让刽子手都心有不忍,于是有个刽子手偷偷对其大人讲,圣旨是叫杀姓金的,你不会说你是姓靳的么,马上有很多人说,我不姓金是姓靳,所以有不少人改口姓靳的被侥幸刀下留人,逃过一劫活了下来。后来金寨村就变成了靳寨村,现在当地俚语仍说“金靳不分"。(北靳寨前身叫金寨再往前叫长社岗)。“金家坑"也变成了“金家坟",后来被当地人叫做“乱葬岗"。有此历史大变故,直至建国后仍保留着一个怪现象,北靳寨村人与史家寨村人不通婚,两村也没道路相连。
传说毕竞是传说,筆者和大家一样不会全信,但也事出有因,其中的缘由需要去伪存真。
流传金状元与史都督的争斗,这是不可能的,王鹗是金代的状元与官,后也是元代初期的朝官,史褒善是明代的朝官,两人所在朝代相差一百多年,两人不会同朝争斗,所以传说的这部分肯定不真实。笔者与退休干部靳新岭查遍北靳寨家谱也没有金状元其人。其实是,“金代状元王鹗",在八百年漫长时光里,逐渐被口口误传为“姓金的状元",又被后世简称为“金状元″。王鹗故居八公桥集离北靳寨仅二华里,以前又叫过北金寨村,所以金状元王鹗被当地人误传为是北金寨村人。之所以发生误传,皆因王鹗有女没子家谱没传下来之故。但是从此传说中也有可取之处,传说中提到的北靳寨村、史家寨村、金家坟三处都在八公桥集周边。最远不出二华里,这么狭小范围里的民间传说,怎么在别的地域没有?既民间有此传说,起码证明金状元王鹗在八公桥地域是确有其人。无非是王鹗没儿子,继子(外孙周之纲)后来又复姓,没人替他正名而已。再结合筆者此前考证的明朝刘玳赞王鹗少年居家夜读的诗句,金代状元王鹗是八公桥集人更有了可信之处。至于两村不通婚不通路的原因只能另题考察。
另从行政区划的变更上说,元史载曰:开州,唐澶州。宋升开德府。金为开州。元割开封之长垣、曹州之东明来属。领四县:濮阳东明长垣清丰。
以上文字证明,东明县金代属曹州府管辖,元代划拨给大名路开州管辖。也就是说,王鹗出生、中状元是在曹州府东明县八公桥,可在元代当翰林学士承旨时,故居八公桥集就属于大名府开州东明县管辖了。八公桥集的行政归属,历史上就在东明与濮阳两县之间变更,它距濮阳和东明都是40华里,典型的“飞地″或“插花地"地域。这些“飞地"或“插花地"的形成,与黄泛区内黄河多次频繁决口改道密不可分。1855年黄河回归故道前,直到宋代后,八公桥集与东明县城之间是没有黄河相隔的。椐八公桥九十多岁的老教师张志岭说,八公桥南关有一处遗迹叫“东明扣地",是东明县衙的人来八公桥巡察拴马喂马带住宿的地方,其实就是驿馆。笔者的大伯在世时也说过:八公桥以前归曹州府管过。
据濮阳县志料记载:河北档案馆1937年记录了河北省各县调整“插花村"清单,原文如下:
本管县:东明,插入县:濮阳
于州屯,马坊,姚庄,于庄,邢庄,曹堂,陈楼,小楼,贾文村,小濮州,陈庄,桑园,康屯,于屯,梁庄,马楼,董庄,辛楼,盆城,霸王集,吴庄,朱庄。
上文证实1937年时以上这些村庄还属东明县管辖。这些村庄不少都属于现在的五星乡、胡状乡、梁庄乡管辖,而八公桥集处于东明县和这些乡之间,八公桥集历史上曾被东明县管辖就有了可信之处。
总之,金状元王鹗是八百年来,现今濮阳县遗失的一个唯一的文状元。遗失的原因复杂;一是他的出生地八公桥集,多年处在“飞地"和典型的“插花地"位置。二是他仅生一女无子,唯一的继嗣人他外甥周之纲(王亢宗)后来又复了周姓,家谱无法传承。三是王鹗历经的金元时期都不是汉人的朝廷,做金元的官有招人嫌的情结,所以元史留下的资料较少,他的著作《应物集》也遗失在历史烟波中。这些对考察王鹗出生地都增加了难度。
所幸笔者前几年又发现疑是王鹗墓的位置,距王鹗别墅一华里许,已报请县文管部门勘探发掘。我们都翹首期昐吧。
濮阳八公桥崔运旺
公元二0二一年十一月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