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教学手记——材料作文的材料究竟该怎样读?

教材上有道写作练习题,如下:
五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
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已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你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
该如何解读这则材料?
我让工作室的同仁们讨论,大家的观点如下:
观点1:让好人名利双收,避免道德压迫。
这个立意的解读者对于“全面理解材料”理解得不够准确,或者说,对这则材料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他的视角停留在孔子对“接受牛”“报账”些事的价值判断上,也是对众人及那个不报账学生的态度否定,这个否定是基于个人的价值判断的,并没有反映出材料主人公孔子要表达的观点。因此,这个立意不够准确。
观点2:用生态思维观事件。
每一件事影响不仅仅在当时当地,它波及的涟漪可能荡漾整个池塘。材料中孔子对自己学生垫钱不报帐的行为批评即可见。孔子学生或许认为自己很高尚,但这种高尚会道德绑架普罗大众,而影响大家对此热情。每一件事情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点上,还可能体现在线上、面上和体上,甚至会影响整个生态。
这个立意的解读者对材料的整体把握较为恰当,能够依据材料的完整叙述作出语意解读,讲究事件对整体生态的影响,显然,这暗合了孔子的表达。
但有个问题是,这种带有哲理提炼趋向的理解,与材料本身的语境距离过大,比如,材料的语境是助人、报酬、道德、规则之间的关系,写作文是基于材料的语境的表达,过于哲理化会形成放之四海而皆可用的结果,失去了材料作文的内容限制性,不是太好。
观点3:好品德与高回报应该是一致的。
这个立意显然没有读懂孔子的意思,没有完整把握材料内容。
观点4:最大地去尊重人的价值。
这个立意表述笼统,尊重人的价值内涵太广阔,作为材料作文的立意,应该是对文本材料内涵的准确把握,并在其具体内涵的基础上稍作提升,过远,难以限制写作的内容,造成偏离题意。
观点5:私心不可耻,应当尊重,否则反而阻碍发展。
这个观点的表述有两个问题非常严重,一个是“私心”这个概念不当,一个是“否则反而阻碍发展”表述宽泛。
两则材料里的“接受牛”与“报账”,一则属于接受他人的感谢,一则属于执行政府政策,两者都不是“私心”。这种解读是很多时候容易犯的错误,只是凭着简单地印象性地感受在瞬间得出一个貌似相应的概念,其实这个概念与文本已相距太远。
“阻碍发展”,这也是宽泛的表达。发展指什么而言的?材料里有具体准确的内容,立意则要把那个具体的内容读出来,显然,这儿还没有准确表达出文本的内容。
观点6:做好事应该遵循更为真实的普通人的人性,没有必要刻意拔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从而起到推而广之的效果而不是让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这个观点表述,注意材料的整体语意,兼顾了“效果”层面,但也有不足,“做好事应该……”的表述是不准确的,这两个学生对做好事都没有异义,有异义的是做过了好事之后要不要拿报酬,或要不要取回应得的补偿的问题,这是材料里的关键性问题,因为,报酬与补偿是具体的问题,而“真实的普通的人性”是对“做好事”的陈述,而不是对报酬与补偿这些具体问题的陈述,逻辑上的不够严密,直接导致下文展开论证时绕开该讨论的问题,很多文章不能深入的原因即在此。
观点7:其实是大善和小善的区别,用道德经的话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要成就个人之善,不妨自高,要成就社会之善,则应从俗。前者重上限,后者重下限。若行善时已知其善必为人所知,则当以社会之善为准;若行善时不知其善将为人所知,则当以个人之善为准。
这个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从文化内涵角度对孔子学生的行为定位并提升为一种人生准则。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解读是对材料语意的整体体悟,是超越文本表达形式的思想把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高考材料作文的材料的解读,不仅要体现其文化内涵的把握,也要注意其逻辑架构的表达,也就是说,不仅要注意它说了什么,还要注意它怎样说的,要弄清材料本身的判断推理。
因此,高考材料的把握要注意以下三点:
1.概念的准确性;
2.内容的完整性;
3.逻辑的兼容性。
为此,这两则材料的解读如下:
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你做得对”,是说你救人接受报酬是正确的;
“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是指救人而接受报酬与社会的有关系;
“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是指救人接受报酬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这其中有个逻辑推理:只有救人而接受报酬才能让其他人认同救人具有价值,才能让人们坦然接受作为救人价值的回报是正当的,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或风俗,而只有当救人成了一种社会人员的共识,才能让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自觉履行这一行为,因此,救人而接受报酬实则是维护了救人行为的社会共识,从而使更多的人获救。
下则材料与之类似,里面也含有逻辑推断。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立意:破坏维护大众利益之社会规则的道德行为不值得崇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