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然倒地,隐藏在昏迷背后的杀手到底是谁?

中午时分,120救护车再一次打断了我难得的小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女性患者被推进了抢救室。
“医生,快看看我妈,不知怎么就突然不省人事了!”站在我面前的青年男子露出急切又无助的眼神。
我急忙小跑到老人家床旁,只见她神志昏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我心中瞬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我所接诊的患者中,神志昏迷,伴有呼吸急促的患者大多数是夺命锁魂的重症。
“张小护,赶紧上心电监护!”我立刻吩咐道。
张小护手脚麻利地为患者扣上吸氧面罩,接上心电监护,带上血氧夹,测量血压,很快监护仪就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数字:HR:101次/分,SPO2:97%,BP:189/99mmHg,RR:26次/分,快速的心率及过高的血压提示患者病情严重,但幸运的是血氧饱和度尚且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
隐藏在昏迷背后的杀手到底是谁?
“老人家怎么会突然不省人事,当时有什么不舒服么?”我尝试询问眼前的青年。
“我妈11点多在家帮忙搬东西,被发现时已经晕倒在地面,怎么都叫不醒,就赶紧送医院来了。”
“晕倒在地面,有摔到头么?”我特意检查了患者头部。
“应该没有,被发现时我妈就趴在地面上,不像是摔到头的样子。”
“平时有什么不舒服么?”我一边继续追问,同时查体,确定全身却无明显外伤痕迹。
“我妈平时都挺好,没什么毛病。”
我再次确认心电监护上的数字,这么高的血压,一定要再次确定有无高血压病史。
“我妈很少生病,从来没住过院,不会有高血压的。”他不加思考地回答。
事实上,这名患者既往肯定有高血压病,因为随后反复测量血压都超过140/90mmHg,只是眼前的家属不知道罢了。
我们遇到过不少患者,将没有症状等同于没有患病,往往在病入膏肓时才到医院医治,因此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仔细的查体后,事情终于有了一些眉目:昏迷的神志,强直的脖子,阳性的巴氏征都指向脑部疾患,结合这么高的血压,极有可能为脑出血,只是在没有充足证据和十足的把握之前,我自然是不能说出自己内心的推测。
于是我赶紧给患者申请了头颅CT检查,马不停蹄地护送她去CT室,并顺利完成了检查。
然而,电脑上却出现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
引起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有:颅内动脉瘤(占50%-85%)、脑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等。
而患者次日的头颅CTA提示了:双侧大脑后交通起始段动脉瘤。
头颅CT结果回报后,心情沉重的我反复向家属交代病情危重及不良的预后。
“平时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脑出血呢?”他显然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平时好好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面前的这位青年男子经常在外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母亲的健康情况,随后赶到的女儿才道出患者半年前曾多次测量血压高达 180mmHg,甚至早已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只是患者不愿意到医院就诊。
“为什么得了高血压,就会脑出血呢?”家属们对此仍有满满的疑惑。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大量饮酒、既往有动脉瘤破裂病史、动脉瘤体积较大、多发性动脉瘤等。
而这位患者发病时正在搬东西,由重体力活引起血压升高,这无疑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昏迷的诊断流程
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者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昏迷是完全意识丧失的一种类型,是临床上的危重症,因此必须尽快明确昏迷的病因。可根据患者发病时有无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CSF)改变,来查找昏迷的病因,可明确病变性质,有利于快速处理。
1、有神经系统症状,结合病史判断,如下图所示:
2、有脑膜刺激症状,颅内压升高,结合脑脊液判断,如下图所示:
3、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结合血糖及生化判断,如下图所示:
作者有话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突然患病,如果她能尽早来到医院诊治,平时积极控制血压,或许就不会出现脑出血。
可惜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如果。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人无论健康与否,都应定期体检,有问题时尽早就医。
本文首发:医生站
本文作者:wogengho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