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不只有家喻户晓的石灰吟,这首冷门小诗同样感人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于谦这首《石灰吟》很多人从小就能背诵。诗人在写石灰,也是在写自己,咏物言志:经历万般磨炼,仍不改意志,哪怕粉身碎骨亦不怕,定要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后来的行为也为这首诗做了很好的注解。
明代于谦画像于谦在少年时就一直景仰文天祥高尚的气节,他将文天祥的画像供奉于座位之侧,而到后来走上仕途,也以社稷安危为己任。读一读于谦的故事,我们便会为其对时势的正确决断、即死也不改心志的忠心而折服。只是,于谦的“忠”对的是国,是民,却不是君。这,大概也是他尽管为国为民立奇功最后却身死的根本缘由。于谦最为高光的时刻在“土木堡之变”后来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消息传到朝廷,朝中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于谦则立主抗战。瓦剌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为由拒绝;同时,扶持明代宗朱祁钰上位,稳定时局。抗敌成功后,瓦剌议和,放归朱祁镇。
朱祁镇(剧照)过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危,太子朱见济夭折,皇位后继无人,在此局势下,石亨、徐有贞等拥朱祁镇起事复位,时称“夺门之变”。于谦有军队在手,却未动一分,任由局势发展,朱祁镇复辟成功,于谦被捕,继而被斩。从于谦在国民危急关头的处事,他并未将自身安危放在心上,更多考虑的是社稷民生。在处理事务时,亦不掺杂个人恩怨,“国家多事的时候,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观其诗,也并无诗情画意,只有一片赤诚忠心的呕心沥血,读来感人至深。除了《石灰吟》,于谦还有一首诗,也表明了他的志向——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诗的题目叫《咏煤炭》。说煤炭燃烧之后,仿佛使得春回人间一般温暖,同时也能照亮沉沉的黑夜。而它为何要如此不辞辛劳地从深山出来呢?只愿天下苍生,俱得饱暖。
广告40岁女领导的提拔日记曝光,泥潭之深,令人瞠目结舌...
这句诗,让人想到唐时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所写的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者皆有同类的胸襟与气魄,均饱含着心系苍生的情怀与志向。请记住,明朝“救时宰相”于谦,光明坦荡、为国为民的一生。《明史》评其曰: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