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类:《散文小花》31 《故乡旧事》15、东中支河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31
《故乡旧事》
,
15、东中支河
当年豁口的县中,地处东支河和东中支河的中间。东支河在靠漕河老街的一侧,而东中支河就在学校的另一侧流过。
东支河仅给我提供了来去学校的捷径,给我上学、回家提供了方便,而东中支河则与我的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东支河距学校约里把路,东中支河就在学校的旁边,不到一箭之地。东中支河完全不同于东支河,它河床不到东支河的一半宽,靠学校一侧是主河道,河水深处有半人深,清澈见底,沿河堤流淌,是我们洗衣服的地方。
夏日的傍晚,落日含山,晚霞织锦,东中支河上的柳林披霞着彩,迎接三五成群的学子,他们多数抱盆、提桶去河边洗衣股,也有谈笑风生的散步者。极个别用功的“书呆子”, 一个人 边走边口中念念有词,他是在背英语单词呢。
偶尔也走过一男一女,一看就知道是一对恋人,他们不顾学校不准谈恋爱的校规,冒着被开除的危险,暗中谈情说爱,卿卿我我。那时的学生都是成年人,学校的这条校规并沒有严格执行,谈恋爱的不在少数,还有个别女生怀孕的,学校没有开除一人。
豁口这地方石头少,在河边洗衣服沒有石头作搓板,只能蹲在河边,在脸盆、细桶中搓洗衣服。有的男同学甘脆脱鞋下河,在河中搓洗衣服。每到这时,东中支河边热闹极了,不时响起男同学大声议论和女同学银铃般的笑声。这声音与河水细碎的哗哗声、柳林中知了和鸟儿的歌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洗衣大合唱,情景交融,清心悦耳。
人总要做好事,作了好事是有回报的。我和汪滔等人帮我班女同学添稀饭,她们也投桃报李,洗衣服时踫到一块,便主动帮我们洗衣服,我们也心安理得,愧而受之。
东中支河靠学校一侧,有一个河湾,水较深。涨水时,许多鱼逆流而上,退水时大部份随水游走,有些鱼就留在那深水处不走了,常有些老人在那儿钓鱼。
我是个钓鱼爱好者,有多年的钓龄,看别人钓鱼,心里痒痒的,虽不能下钩垂钓,但一有机会就跑去看别人钓鱼。太阳下山前,是鱼儿吃饵的最后时间,我是观钓的常客,这儿什么鱼都有,最多的是鲫鱼,大的快有一斤了。鲤鱼、草鱼、鳊鱼、鲇鱼……都有上钩的,令我羡慕不已。
钓鱼最怕钓到甲鱼,这东西一来,把其他的鱼都赶走了,你得换个地方,否则你什么鱼再也钓不到了。当年我在家乡钓鱼,最不喜欢钓到“五厌”(甲鱼、乌龟、乌鱼、黄鳝、泥鳅), 人们说吃了“五厌” 要背时。今天,这些东西是贵重食品,早已身价百倍了。
那一年,全县掀起除“四害” 讲卫生的高潮,学校是重点。当年除“四害”, 是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虫,这其中有的内容便与东中支河有联系了。
灭老鼠是同一个晚上到处下药,效果显著,毒死的老鼠是成千上万。学校为了统计灭鼠成果,也为了不让死老鼠污染环境,便想出了新招:交三只死鼠,换领一支铅笔。于是学校内外的死老鼠都清理干净了,学校工友将死鼠都埋到学校那些风景树的脚下,让它们成为肥料。
除麻雀那就好玩了,麻雀飞到哪里,哪里又是筛锣,又是放铳,说是要累得麻雀从天上掉下来。麻雀飞不远,理论上这方法可行,可实际收效甚微。麻雀飞累了并不掉下来,而是呆在树上,你筛锣也好,放铳也好,它就是呆着不动,东中支河上的柳林就是它们的救命林。
后来麻雀从“四害” 中除名了,学者研究,麻雀除害虫的功,远大于吃粮食作物的过,算作是益鸟。“四害” 中麻雀的位置,由臭虱取代了。
苍蝇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者,人口密集的地方,它为害越大。但苍蝇是无法消灭干净的,有人说苍蝇一昼夜要繁殖好几代,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但苍蝇强大的生殖能力确是相当惊人的,这就是直到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苍蝇仍无法消灭的原因。人们只能是尽可能减少其数量,将它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学校灭蝇,主要是校方和厨房的事,同学们只是每人自制苍蝇拍一个,见苍蝇就打,并沒有什么集体行动。
苍蝇虽是害虫,但它与蚊虫、臭虱不同,尚有可取之处。
专家说,苍蝇生活在最脏、病菌最多的地方,但苍蝇从不害病。自然状态下的苍蝇都是老死的,没有一只是病死的。苍蝇这种强大抗病能力的秘密,一旦解密,它将造福全人类,将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
学者研究,苍蝇的幼虫(蛆虫)富含优质蛋白质,如果清除其致病因素,将来有望成为人类优质蛋白质的一个来源。
苍蝇的飞行速度很慢,但它是超低空飞行的能手,几乎可以贴着地面、水面飞行。苍蝇的特技飞行也是独一无二的,最现代化的飞机也无法与它相比。苍蝇不仅可以垂直起降,在危急时,还可作急转弯特技表演,几乎是180度大转弯,这些给仿生学留下了研究的课题。
为减少蚊虫、臭虱对同学们的危害,东中支河作了重大贡献。
蚊虫这东西,自有人类以来,它就是人类的天敌。吸人血,传播传烈性传染病,应该为四害之首。千百年来,人类同蚊虫作斗争,千方百计要消灭它,可就是消灭不了。万物之灵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仍斗不过这么个小飞虫,它还在全世界吸人血、传播疾病,继续夺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老祖宗留下一个关于蚊虫的谜语:“为了你打我,为了我打你,打死了你,流我的血。”这谜语看似诙谐风趣,其实正反应了人类对这个吸血虫深深的无奈。
吸血的蚊虫都是雌蚊,雄蚊是不吸血的,它与母蚊虫交配,完成了传种接代后,便很快死去。蚊虫有强大的生殖能力,它们虽然都是近亲交配,可它自有生以来吸血的生理功能一点儿也不退化,这是否有悖于生物的遗传现律?望今天的科学家们,弄清蚊虫的基因组合、遗传密码,从而消灭这个害人虫。
学校灭蛟、防蚊只能采取传统方法。那时用锯屑作成的棍状蚊香,是高档消费品,学生买不起。同学们填平了学校四周的水坑,减少了蚊虫的滋生地。
豁口这地方蚊虫又细又多,咬人又痛又痒。入夜,同学们只能用烟熏的土办法驱蚊,东中支河又给同学们帮忙了。东中支河堤岸上长有许多青蒿(我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女科学家屠呦呦,发明的抗瘧青蒿素,就是从青蒿中提取的。), 同学们割倒青蒿晒干,扎成把子,天-黑便点燃青蒿把子,驱蚊效果好极了。
臭虱相对于蚊虫较易消灭,今天这个害人虫已经消灭了,可在当年的县中,却是无法消灭它们的.。
为消灭臭虱,学校和同学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臭虱是昼伏夜出的吸血害虫,学校的木架床、课桌、课凳的缝隙,都是臭虱藏身的地方,大家把它们搬到操场上,在炎夏的烈日下暴晒,再用滾烫的开水泡。
同学们的床垫,席子也是躲藏臭虱的地方,大家将它们铺到东中支河堤的草丛上暴晒,臭虱晒不过,都躲进草丛中。于是这些臭虱都成了蚂蚁的美味佳肴。这时,逶迤的东中支河长堤上面目一新,数不清的床垫、各式各样的席子,栉次鳞比,别有风光。同学们戏称东中支河堤披上了除虱的盛妆。
这样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只能在一段时间里,让同学们免受臭虱吸血之害,但要不了多久,臭虱又会新生,且渐渐多起来。因为躲在寢室壁缝中的臭虱,和到处都有的虱嘴(臭虱受精卵)是种子,它们会繁殖新一代的臭虱,所以学校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灭虱的大行动。
回想我在县中的学生生活,可以说是与东中支河分不开的。如今东中支河在蕲春县治水的伟大工程中消失了,可在我记忆的长河中它是永存的。
2018、7、17、
朱升2018、11、30、
蕲春县朱升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