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数字湖北”啥模样?凤凰网湖北

原标题:到2025年,“数字湖北”啥模样?

6G网络、类脑计算、“智慧大脑”遥控种田、政务数据“一网统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吴芸 肖竞佳

在智能工厂内,柔性生产线可实现多类产品“混产”;在广袤农田,数字大棚里的自动化浇灌机集施肥、浇水于一体;轻点鼠标,远程办公、问诊等线上服务新模式蓬勃兴起。当前,行走荆楚大地,数字浪潮扑面而来,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如何进一步推进数字湖北建设?10月28日,省发改委对《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数字湖北建设的意见》进行解读。

搭建数字经济“摩天大楼”

前瞻部署6G等前沿技术产业

《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光芯屏端网”世界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3万亿元,涌现一批世界级的数字经济企业与数字产品品牌。

抢得先机,就能赢得未来。在新兴前沿数字产业发展先导区,《意见》超前部署。我省将围绕算力、算法、数据、安全等数字技术新赛道,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卫星导航、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前瞻部署6G、量子信息、类脑计算、微纳电子、未来网络等前沿技术产业。到2025年,基本形成前沿创新、应用融合、新兴领域拓展等数字产业发展路径。

以数字化转型塑造“智造大省”新优势。到2025年,培育形成10个新智造企业集群,创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以上,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家以上。

以数字化升级开辟“服务高地”新跑道。到2025年,打造若干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成全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高地。

“智慧农业”将得到更多应用。什么时候浇水、哪块地需要施肥……这些原本靠人力靠经验的事儿,今后都由“智慧大脑”来解决。到2025年,我省将打造10个智慧农业试点县和100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我省还将立起数字企业矩阵。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力争推动6万家中小企业上云,培育150家上云标杆企业,全省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达到1400家。

描绘美好数字社会新图景

智慧教育康养文旅提升幸福感

有温度的数字,将更深入融入教育、康养、交通、文旅、社保等领域,创造出更多“聪明又好用”的应用场景。

利用5G高带宽、低延时的特点,通过全息与虚拟技术的叠加,教师可实时“输送”到远端,以1:1等身4K画质出现在千里之外的课堂上。这样的智慧教育,将越来越多。《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10个智慧教育示范区、100个智慧校园示范校。

智慧康养也将更普惠便捷。我省将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构建覆盖诊前、诊中和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到2025年,培育2-3家互联网养老平台运营示范试点企业和一批示范街道(乡镇)、示范基地,打造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省。

双面环绕柔性屏卷轴上,川流不息的长江与奔涌澎湃的黄河完美展现。正在武汉筹备的文旅博览会“大美中国”综合馆预展现场,向人们展示出智慧文旅新场景。

我省将加强超高清视频、5G、VR/AR/MR等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领域渗透,发展线上展示与线下实体体验相结合的文旅服务新模式。到2025年,建设一批数字文旅产业示范企业、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科技文化融合特色产业园。

数字政府再“升级”

经济发展态势将实现“一图展示”

数字湖北建设,还将显著提升全省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水平、宏观调控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我省将构建全省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等数字化分析系统,编制省经济发展数字地图,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应用及经济发展态势“一图展示”。加大政务数据、重要公共服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统筹力度,在社会态势感知、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领域全面开展示范应用,实现政务数据“一屏全览”。

政务服务方面,“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模式也将进一步“上新”。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我省将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系统性重塑,促进线上线下政府和社会服务各类渠道深度融合。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省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省、市、县“一网统管”全覆盖,实现“一网统管”全域数据100%汇聚。将“一网协同”建设工作成效纳入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到2025年,实现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建成省市县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等。

省发改委介绍,为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我省将出台多项保障措施。

我省已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湖北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治理等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此外,还将依法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对数字技术产品首购首用。发挥各级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统筹整合参股母子基金资源,优化基金投向,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应用示范建设。完善数字领域重大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配置和保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