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常语谈何易

赵金光

格律诗走入清代,出现一些求奇、求生、求涩的诗人。他们主张:“避俗就奇,避熟就生,避速求涩”。同光年间,一部分人倡导“幽峭”,另一些人则主张“生涩”。幽峭,即隐僻峻峭。生涩,则干枯涩滞。

格律诗的审美指向,要求意境美,情感美,同时要求语言美,目读有视觉美的感觉,听起来有听觉美的印象。

险奥僻涩,聱牙钩棘,读起来晦涩难懂,听起来诘屈磝碻,何美之有?

诗的语言美,奇语也好,常语也好,首先总是应该让人能听懂才好。对于奇语常语,清代语言学家刘熙载在古典美学经典著作《艺概》中说过一段话,颇受人重视:“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重关,一谓重深的关塞,二是佛教语指悟道的难关。“常语难”既是作诗之重关,要以常语入诗,必得冲破重关。

张船山论诗绝句之五云:“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纯始自然。”意思很明白,敢以常语入诗不是一件易事啊!百炼功纯才可化常为奇,得自然之美。

来读“李杜诗篇万古传”的李杜名篇,我们发现这些名篇多用常语。李太白代表作的《将进酒》,开篇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组常语长句,驾天风海雨呼啸而来,唤起人生苦短的悲叹。接着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价值宣言,道诗人之自信。“千金散尽还复来,”何必吝啬金子呢,来痛饮高歌吧!结尾又是一句明白如话的常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以震动古今的气势,一泻心底的郁怒情绪。

诗圣杜甫,经典名篇“三吏”、“三别”,全用常语唱故事。晚年寄寓成都,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脍炙人口。也全用常语,写狂风猛雨袭击时自身受到的痛苦,表现的是“天下寒士”茅屋俱破的忧民情感。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

元微之有《得乐天书》:“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四行诗里,画出了“妻惊女哭”的场景,描绘了“问何如”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了“寻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动,“应是江州司马书”的猜想,诗人的万端感慨,凝注在“先有泪”三字中,再不多说。全诗以素描塑造形象,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一个被贬通州(四川达县)的人,又因一场大病差一点死去的人,心情已经糟到极点,凄凄惶惶中得到老友的一封信,一家人凄凄惶惶对待这封信,这局面,让元微之一首常语小诗,道尽凄楚,让人千古嚼来,还感慨万端。

(原载2020年《中华诗词》第10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