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我心中的好课有4个标准
我们都是教师,都希望把课讲好,把工作做好。张子锷先生讲,上好每一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要毕生追求的理想和完成的使命。
我想利用今天的机会,从个人观点出发,谈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我知道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阅读了许多有关课堂评价的文章,也分析过许多课堂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量表。不论拿着哪一张量表来听课,我都觉得很难按照量表上的指标给课逐项打分。没有一堂课能与量表上的指标完全对应。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老师讲的少的课是好课,讲的多的是不是好课?学生练的多的是好课,练的少的是不是好课?课堂提问多的是好课,提问少的是不是好课?有讨论的课是好课,没有讨论的课是不是好课?没有简单的答案。但课堂教学的确是可以评价的。既然可以评价,就一定有标准。我想,也许评价标准更应当是原则性的,而不必过于具体、细化和量化。半个世纪以前,俞汝霖先生提出的“北京四中十大教学原则”就是很好的课堂评价标准。
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评教,还把一些学生的评教作文印给大家,而且尽量每个老师都选出一篇。凭听课印象,我能感觉出评教得分高的老师的讲课确有一些共性。如果你把学生写这些老师的作文拿来读读,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简单说,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全面关心他们成长的老师。除知识和方法外,学生从这些老师那里还能学到生活的智慧、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感受到人格的魅力。还有不少作文描写是师生相处的生活细节。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学生一定是从中受益的,才会留存在记忆中,写进到作文里。这些细节可能会影响他或她的一生。所以我认为,学校教育就是师生相处的一段生活,教育就存在于生活细节之中。
从听课和评教中总结好课的共性,我可以概括为“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有知识、有方法的课就算是好课了;如果有生活,那就更好了;如果讲课能上升到精神层面,那就更不一般了。不要认为这遥不可及。
知识不是讲的越多就越好,要讲的精准、精炼、精彩。少则得,多则惑。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取决于你对规律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讲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陈述,不是课本搬家,更不是讲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学生不欢迎,这样的教师也没有存在的价值。有知识还不是好课的唯一指标。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是好课的重要特征。
四中老师不缺少让学生得高分的绝招,教点儿绝招学生会很佩服你。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层的东西,是道,而非术。方法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可以说思想是可以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触类旁通的方法,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普遍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艺。这与教师的学养有关,与教师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有关。我建议老师尤其是理科老师要读一些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经典著作。
人类创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和有意义,而不是为了考试和个人发展。仅仅把学知识与考试挂钩是一种价值迷失。所以我们在讲课时,除了要关注考试外,还要广泛联系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和人类职业活动,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我不赞成老师总把考试重点挂在嘴边,尤其是在非毕业年级,这样会使学生学习倒胃口,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价值引领而非考试导向的知识教育,会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热情。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知识在改变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欲望和冲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价值引导的教学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
四中的教育理念是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其中有一句话,以境界提升境界。一节好课展现的不仅是教师的口才和处理教材的技巧,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几天前我听一节起始课。教师在自我介绍时谈到自己爱读书、爱自由、爱校园、爱上课、爱山水、爱旅游……不爱成为焦点,不爱每三年的离别,等等。他的自我介绍几次被学生的掌声打断。我感到学生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敬佩。境界反映了教育者对待生活、社会和世界的态度,反映了教育者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精神,体现了教育者对理想与崇高的追求。一个好的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赋予了教育者的态度、精神、生命与价值观的课堂,是充满了热情、激动、憧憬、情感激荡和心灵互动的课堂,是将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我希望在北京四中能有更多的这样的课堂。
我们都希望把课上好,都希望获得成功和幸福。这里,我想读一段刘葵老师在今天上午讲的话——能为美景凝神落泪,能知道这世界上每个人都特别有意思,从而拥有对大千世界的温情与好奇,能拥有安身立命、强国安邦的一技之长,在内心深处怀抱不放求真求善的渴望,这便是教育的成功。……能在学生们的青春记忆中存留对成长的包容与尊重、关爱与美好,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仁一起老去、能看着孩子们不断成长而心安理得地老去,也是一种幸福。
作者 |刘长铭(北京四中校长)
来源 |刘长铭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