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久兴||散文:忆起儿时黄豆香

忆起儿时黄豆香

文/郭久兴
我出生在赣中西北边陲的一个山区小乡,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物产富饶,特别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每年到了夏收季节,放眼望去只见阡陌交错的田野稻浪翻滚,田塍豆(又称六月黄)的叶子泛着金色,颗粒壮实的黄豆荚挣脱枝叶的遮挡露出笑脸与稻浪融为一体,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呈现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未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前,农民靠挣工分过日子。生产队除了分给农民稻谷,农户还可分到一定数量的黄豆。像我们这个9口之家,有一年风调雨顺分得黄豆100来斤。 
黄豆家族有很多品种,但生活在我们这里的农民仅以早、中、晚熟加以区分。一般来说,六月黄成熟期短颗粒偏小但收获早,而七、八月黄属于晚熟品种,苗壮粒粗却易受气候多变的影响导致产量不够稳定。几类品种各有千秋,农民想要哪种就播哪种。
黄豆收获的场景最为热闹。趁早稻尚未开镰,村里的男女老幼便挑着畚箕或手拿木棍、绳索、镰刀等工具来到田塅里,将田塍上已经成熟的黄豆梗砍倒或连根拔起,然后一捆捆的挑到屋场里进行分类,把干瘪和生有虫眼的采摘下来分给大伙剥了当菜吃,成色好颗粒饱满的则用绳子捆扎起来高高挂起,等到自然干燥再取下来敲打,豆梗拿去家里当柴烧,黄豆收起来用于做菜、发豆芽、磨豆腐、制辣酱等。其实黄豆最初是绿颜色的,剥开后呈扁平状,只有等到干燥了豆粒浓缩为圆球型,才是真正的黄豆。
记得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年冬天我带着火笼走进教室,身上兜一把黄豆。时近中午因饥饿难忍我把豆子放到火笼里烤熟,准备充饥。而就在此时,科任老师像是闻到一股香味自言自语道:“奇怪,一定是有人在煨豆子。”说罢来到我课桌边顺手抓起我手里的火笼,眼睛圆睁想一鞭子朝我打来。可不知咋的,就在教鞭即将落下的那个瞬间,老师顿生怜悯之心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真的饿了?我只好实话实说:“家里粮食紧,饭没吃饱才这样做。”尽管老师已表露出原谅我的意思,但从此往后我再也不敢带黄豆去学校了。
不几天这事被传到我母亲耳朵里,本以为她会骂我一顿,哪知道母亲只是善意的警告我一句:“火笼煨黄豆很危险,万一爆裂炸伤眼睛咋办?最饥饿也别这样。”
次日吃早餐时,母亲改变了口气说:“饭吃饱,节省粮食是大人的事。你只管用心读书。”
年少时我并不明白黄豆有哪些营养成分,只知道此物好吃,很香甜的味道。特别是刚采摘下来的新鲜黄豆荚,剥去外壳壮嘟嘟的,绿得发亮晶莹剔透。母亲用柴火烧好一锅热水,然后将豆子倒入水中,用锅铲轻轻搅拌,等豆子基本熟透再用铁勺一把一把的捞起来放在簸箕里滤干。接着母亲开始下一道程序,将滤干水分的黄豆装进盆子,放入食盐、胡椒、八角粉等调味品,端起盆子一上一下的反复抖动,再用锅铲把豆子抹平,一切停当似乎就完事了。
我好奇地问母亲:“这豆子可以吃了么?”
母亲答:“现在还不好吃,只有等到调味品全部渗入豆子里面味道才香呢!”
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醒来正赶上大晴天。母亲拿出一个竹编篮盘将豆子倒入其中,用筷子扒匀放置在太阳底下暴晒。一连两天豆子由深绿变成浅黄色,表皮出现许多皱褶,拈一粒放进嘴里,只需慢慢咀嚼,那种又香又脆的味道便在口腔里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我想,吃黄豆莫非也有讲究 ?难怪母亲不让我随便品尝。
母亲对这种经过加工的黄豆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青皮豆或称毛豆角。不仅能当零食,还可用来做菜肴,待客人。
母亲没多少文化但心灵手巧,尤其对黄豆的加工技术颇有研究。除了会做青皮豆(毛角豆),她还会用黄豆发豆芽,做豆腐,制辣酱豆等。母亲用黄豆培育的豆芽豆瓣嫩绿,美味可口;用石磨挑井水加工的豆腐清爽滑嫩,白如凝脂。制作辣酱豆更是母亲的拿手好戏,只见她将黄豆精心筛选一遍,清除杂质用清水浸泡发胀蒸熟至糊状,接着将豆料倒在席上与面粉相混拌匀,凭经验控制室温每天翻动一次任其发酵。约3至5天等豆料长出深黄色的有益菌即放到室外暴晒,然后放入瓦钵内加食盐、生姜、八角、桂皮、辣椒等翻拌均匀,间隔一天搅动一次。如此这般晒至干燥,清香扑鼻的辣酱豆就可以收起储存了。
爷爷在世时我年纪尚小。只听姐说过,有一回爷爷突发失血性休克及缺血性脑病,表现为四肢疲乏,腿部抽筋、麻木并伴有消化道出血。母亲打听到黄豆炖猪蹄可治此病,于是在手中缺钱的情况下仍想办法买来2只猪蹄。她把猪蹄洗净,加入黄豆、姜葱、冰糖等配调料,分两次用柴火炖得烂熟。自从吃了这黄豆炖猪蹄,爷爷的病情果然明显好转,不仅停止了抽筋饭量也增加了。老人逢人便夸我母亲心肠好,有孝心。幸亏这么一个好方子,想不到猪蹄加黄豆也能治病。
离开家乡到城里生活一晃数十多年,儿时的往事已经忘却不少,唯独这小小的黄豆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每当看到市场上餐馆里那名目繁多的黄豆制品,豆腐、豆腐干、腐竹、豆渣、青皮豆、黄豆芽、豆饼、豆浆、豆奶、豆辣酱、辣酱豆等等,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想起母亲曾亲手加工制作的毛豆角、霉豆腐、辣酱豆;怀念起母亲疼爱子女、孝敬老人、治家有方的优良品德,眼前浮现出母亲辛勤忙碌、不知疲倦的身影。母亲虽然已经离世,但庆幸的是她那套黄豆加工手艺并未失传,尤其是辣酱豆的制作方法。她教会了我妻子如何掌握其中要领,有哪些秘诀?怎样才能确保辣酱豆色香味俱佳等等。妻如法炮制,辣酱豆品味质量丝毫不逊色于母亲,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趋势。此项目若能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妻当属最具资格传承人之一。
最近我从一份权威资料中了解到,黄豆的营养价值极高,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有人甚至把黄豆比作“植物肉”和“绿色的乳牛”。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一斤黄豆相当于二斤多瘦猪肉,或三斤鸡蛋,或十二斤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也在豆类中占居首位,出油率达20%。此外,黄豆含有维生素A、B、D、E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且易被人体吸收,对缺铁性贫血及大脑神经十分有利。黄豆加工后的各种豆制品,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多种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氨基酸,胆固醇含量中豆腐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5%。黄豆及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已成为风靡世界的健康食品。
然而我又从另外一条渠道获悉,在我们这个盛产黄豆的山区大县,从事黄豆深加工的企业却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是民间家庭作坊式的小打小闹。超市、餐桌上见到的黄豆系列制品主要来自省内外的其他一些地方或从国外引进,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存在不小的差距。有鉴于此,我倒是真的希望尽快将黄豆加工制作传统技艺列入国家非遗申报项目加以保护,发扬光大并很好的传承下去,让黄豆的清香飘得更远,香飘四方,飘向海内外。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市万载县文广新局
(0)

相关推荐

  • 朱良启丨关于黄豆的美好回忆(随笔)

    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常常接受父母以某种食物作为奖励,又或者曾在逆境中被某种食物所安慰,那么这种口味或许会成为他的一生所爱.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喜欢吃豆制品食物了. 我出生在上世纪 ...

  • 这几颗便宜豆子,竟是夏季良药!

    一直有种感觉 就是吃的东西 人造的 不如自然的 比如说这冷饮吧 各种添加剂防腐剂不说 本身寒凉过头 天热最容易伤脾胃 在中医眼里 饮食不注意 伤了脾胃 脾胃虚寒的 人群太多了 但是这天越来越热 冷饮确 ...

  • 李延奎丨磨豆腐

    "又是豆腐!"儿子嘟囔着,悻悻地坐下,无精打采地拿起了筷子. 常言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几天,因为牙疼我拔了颗蛀牙,母亲一边责怪我不爱惜身体,说牙不能拔,一边把豆腐变着花 ...

  • 故乡酱香-郑州日报数字报

    ♣ 王永清 俗话说"穷人一缸酱,富人一本账".记得小时候物质条件贫乏,每年一入伏,家家户户都要晒上一坛酱,以备蔬菜接不上季节.酱是贫穷岁月里少不了的"口粮". ...

  • 郭久兴/散文:侥幸之幸

    侥 幸 之 幸 文/郭久兴 人不可抱侥幸心理,而侥幸之事却时有发生.侥幸乃幸运的近义词,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取得成功或免去灾害和不幸. 生活中有侥幸之事发生并非侥幸心理所致,当属侥幸之幸,理应坦然面对, ...

  • 郭久兴/散文:亲历田园生活

    亲历田园生活 图文/郭久兴 田园生活是一个特殊和美好的字眼.回眸历史长河,多少文人雅士远离现实烦扰,寄情美妙自然:向往田园生活,回归平淡人生.最典型的要数田园诗人陶渊明,41岁出任彭泽县令仅为官81天 ...

  • 郭久兴// 散文||大头

    ● ○ ●  大 头  ● ○ ● 文/郭久兴 认识大头有些年载了,早几天又看见他领着一帮弟兄在一小区里转悠.我问他这次揽的啥活?他笑笑:"跟以前一样呗,搬沙子水泥上楼,房东马上到.&quo ...

  • 王景辉/最快 最多 最巧 ——写在郭久兴同志文集《心路》出版之际

    最快·最多·最巧 --写在郭久兴同志文集<心路>出版之际 文/王景辉 从三十五年前开始,我与郭久兴同志曾在一个"战壕"里并肩"战斗"过多年.当年我们 ...

  • 郭久兴/随笔:海南印象

    海 南 印 象 文/郭久兴 早有计划去海南旅游,今年初夏终于成行. 启程之前,老伴就做足准备.先是拉我去义乌小商品市场买了一个拉杆式大提包和一个她自己专用的女式挎包,回到家里便忙着收掇起来,衣物.食品 ...

  • 郭久兴/随笔:佛跳墙

    佛 跳 墙 文/郭久兴 我居住的县城有条食品街,上百家店铺八成以上经营全国各地美食.快餐.小吃.杂烩.蒸菜等项目.店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火宫殿.席满全.梦里香.虾友圈.鸭子面.食粉铺.汤包馆--,文字 ...

  • 郭久兴/随笔:又闻村头“砰砰”声

    又闻村头"砰砰"声 文/郭久兴 随着春节临近,我与老伴约定等腊八节一过就回乡下老家过年.乡下的老房子拆旧建新以后并不比城里差,四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孩子们也巴不得这一天早日到来. ...

  • 郭久兴/随笔:捕鼠记

    捕鼠记 文/郭久兴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是一句人人熟知的谚语,但老鼠能否打着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亲历. 老鼠这种小动物除可以用来做医学试验或尚可食其鼠肉,实在说不出它对人类有多少益 ...

  • 郭久兴|| 趣说中秋风俗

    趣说中秋风俗 文/郭久兴  中秋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目.每逢中秋佳节,家人团聚,饮酒赏月,分食月饼,同享天伦之乐.除此之外,我国各地还保留着许多不同的中秋风俗,说来真是奇妙而有趣. 在江西万载县城乡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