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家教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家风家训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家庭也能被不思进取的子孙后代败得一贫如洗,出身寒门最后却功成名就彪炳史册的人物也数不胜数。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教导后世训诫子孙让他们成材从来不需要大筐金银,只需要理念正确的家风。“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之所以存在,无外乎时移世易,艰苦奋斗的作风已经被骄奢淫逸取代,不求上进自然一无所成。
无数家业缔造者或是先祖留下谆谆教诲或者万贯家财的目的无外乎是希望家族兴旺,子孙无忧。但真的都能保证家业永固吗?
天安门广场前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雕刻着近百年来戍守家国的革命烈士。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斯人已远,但公者千古,言犹在耳,人民从来未曾忘记为中华民族毁家纾难舍身为国的英雄。浮雕之上,“虎门销烟”一组,拉开了近代中国风雨飘摇的序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懂得的气节,说出这句话的林则徐心中也装怀着天下苍生。
19世纪的大幕拉开,近代中国血泪百年,他也曾力挽狂澜于万一,却未曾想过天命已定,时代洪流面前大厦将倾,仅凭一人之力又如何能偷天换日?可即便如此,林则徐依旧成为了那个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里,御敌护国的脊梁。
林则徐,字元抚,乾隆五十年,即公元1785年,降生于福建福州。嘉庆九年参加乡试中举,十六年赴京赶考得中,被选为庶吉士,自此开启了官宦之途,官至一品。
1839年6月,广东虎门滩人头攒动,无数民众汇集于此,见证了振奋人心的一刻——道光帝委派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指挥销毁鸦片烟,害人不浅的D品倾倒入海的一刻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1837到1839年,林则徐共收缴查获鸦片两百多万斤。这一举措大快人心,百姓交口称赞。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朽木将倾,已经不是修剪枝叶能挽救得了的事情了。纵然林则徐将鸦片悉数销毁,但国人精神上的D品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戒掉的。
此次销烟撼动了列强在华利益,帝国寻机挑起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自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是中国人看得到的历史。
如果深究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的命运,就会发现在时代的大悲剧之下,个人也不过是岁月洪流的一朵浪花,如何站立潮头又如何被席卷至深渊,已经不是个人奋斗所能改变的了。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作为惹恼了西方列强的“罪魁祸首”,林则徐受到了惩罚。他被发派至开封修复黄河堤岸,后来召令下发,林则徐流放至新疆伊犁。
“人事如棋混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谢恩之后,林则徐拖着多病的身躯前往伊犁充军。即便如此,被革职动身之前,他仍没忘记上书道光帝,要求继续禁烟,加强海防。
但拳拳之心爱国之志全被道光帝视作“荒唐”,直至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他终于从戴罪戍边的罪人变成征讨逆贼的将领,再一次为朝廷效力的时刻却不堪老迈病痛,行至中途溘然长逝……
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囿于“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直到国家与个人都遭遇了惨败,他才终于明白,自己的朝廷和国家已经生病,而且病得太久……
可即便如此,他在生前最后一道上书中仍惦记着“上负圣恩委任,只期图报于来生。”
意识到与列强诸国的差距之后,还能坚定地推行禁烟联军,加强海防。但奈道光皇帝已然不再听信与他,导致林则徐自禁烟之后,“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
听到林则徐逝世的噩耗,咸丰皇帝悲痛不已,为他执笔写下挽联:
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君国。
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
无论何种文化背景下,死亡的语义都不等于结束。生命的延续是直到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遗忘为止。所谓“私者一时,公者千古”,林则徐注定要被中华民族铭记。或许他并未考虑个人得失,子孙后代也只是他眼中天下苍生的其中之一,他只知道为家国天下付出一切……
林则徐共育有四双儿女,其中一双儿女早夭,其余的孩子皆有所成。嫡子林汝舟目睹父亲一生波澜坎坷,深知宦海莫测,加之时局危急,自道光十八年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之后,未曾升任他职。
直至父亲林则徐去世,林汝舟升任侍讲。嫡子深刻领会到父亲的艰难,潜心治学之外,不言政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林汝舟就此没落,相反,激流勇退亦能有所成就,只是他的人生辉煌时刻不在朝堂之上而已。
林汝舟一族多潜心治学,不问政治。但林则徐的另外两个儿子林聪彝、林拱枢两族则在政治领域大放异彩,时至今日,林家后人也有担任法官,外交官,继承先人遗志,继续发光发热,为国家奉献青春……
作为世家大族,林则徐的家庭已经称得上各中典范。不止先族美名流传青史,后代子孙也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相比之下,无数钟鸣鼎食之家未经几代就衰败落魄的也不在少数。但凡家风严正,对后世子孙有所约束,也不至于落到繁华尽褪的境地。
《好了歌注》中开头就写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时移世易物是人非,若要繁华永固几乎是痴心妄想,但却依然有名门望族延续百年而愈发繁盛,除去不可抗拒的大环境因素,他们的良好家风与严格家教,才是长盛不衰的秘诀。
为官清廉为人素朴的林则徐从来没有设想过要为子孙后代留多少钱财。心怀天下的人又怎么只会拘泥于这些鸡零狗碎,林则徐看得极为透彻: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如果后世子孙像他一样清廉刚正,拥有匡世之才,钱财不仅无足轻重,反而有可能会对他们的心智,德行造成侵蚀。如果后世子孙比不上他,庸碌无为甚至骄奢淫逸,拥有这么多钱财只会使其更加好逸恶劳,金钱反而成为增加他们过错的理由。
拥有如此眼光与思想的林则徐,他的后代也未曾让他失望。人间已换,此刻已然不是过去被列强瓜分欺凌的清王朝,炮火中家破人亡任人宰割的艰难岁月已经过去,帝王宫阙也已经变成了人民的财产静静伫立在北京以供观瞻。
四海沉浮起落已定,江山如旧豪情未歇,中国以一颗沧桑又年轻的心,正在一点点试图描画最繁荣强盛的面貌,若先贤有知,想来也会释然,他的后世子孙,也像他一样,怀揣着整个天下,无论为谁,天下苍生永远以拥有这样的英雄为幸。
教育子孙,不止有严厉劝诫,还有殷切叮嘱。林则徐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思虑周全地为后人写下“十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言辞殷切,无一不是担忧挂念。
身为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典型仕人,林则徐以天下为己任,“平天下”是他的执念,无论成功与否,都已经为之奋斗了一生。
烽火连天时他未曾畏惧,洋人恫吓没有摧折他的心志,边关艰苦没有消磨他的忠诚,伊犁戍边时,开垦荒地修筑水利,被革职流放也不忘自己许下的,为国为民的诺言。哪怕年迈苍老,朝廷需要他“镇压反贼”,他也没有丝毫迟疑,起身披挂上马就奔赴了战场。
“修身齐家”却是他立身的根基。将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一字一句写下来,躬身垂范,他用一生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真谛,也用他点滴清正廉洁的言行把这些美好品格践行于世,春风化雨,他值得被永远铭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