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中医名家善用经方,一剂退热医案

十二生肖属相运

专业播报十二生肖的每日运势、每日宜忌、事业运、财运、生肖运、婚姻运、姓名运、吉凶日子查询、八字测算专业信息,帮助您改善运气,快来订阅吧!
公众号

查看您的生肖运势

名家医案:经方一剂退热

—1—

刘渡舟先生治疗感冒嗜睡医案

▲刘渡舟先生(1917年10月9日-2001年2月3日)为当代伤寒大家,临床善抓主症,善用经方治病。

《伤寒挈要》载:

唐叟,古稀之年,偶患外感,头痛发热,流清涕,周身为之不适。自服银翘解毒丸无效。

诊脉时侧头欲睡,脉不浮而反沉。此少陰之伤寒证。

为疏:附子四钱,炙甘草二钱,麻黄二钱。

服一剂汗出表解,转以保元汤进退获安。

—2—

蒲辅周先生治婴儿腺病毒肺炎医案

▲蒲辅周先生(1888-1975),现代中医学家,伤寒、温病学说熔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

《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载:

初某,男,3个月。1961年2月27日初诊。

主诉:发热4天,咳嗽气促,抽风两次。1961年2月24日住院。

入院后检查:体温39.4℃,脉搏106次/分,发育、营养中等,右肺叩诊稍浊,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罗音及小水泡音,以右肺为著。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2.9×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

胸部透视:右肺上下野斑片状陰影,肺纹理模糊。

诊断:腺病毒肺炎。

入院前,用退热消炎止咳中药罔效,入院后,症见高热无汗,烦躁哭闹,惊惕不安。

先用土霉素、红霉素等西药,并投大剂寒凉撤热之麻杏石甘汤,复进银翘散加味,证势依然,停西药邀蒲辅周会诊。

刻诊:体温40℃,无汗咳喘,膈动足凉,胸腹满,面色青黄,口周色青,唇舌质淡,苔灰白,脉浮滑,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

蒲辅周指出:本为感受风寒,始宜辛温疏解,误用辛凉苦寒,以致表郁邪陷,肺卫不宣。治宜调和营卫,透邪出表。

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桂枝1.5克,厚朴1.5克,前胡1.5克,炙甘草1.5克,白芍1.8克,杏仁10粒,僵蚕3克,生姜2片,大枣2枚。

服1剂微汗出,热渐退,精神佳,膈动、吃奶、口周及指纹青均好转,唯喉间水鸣声,便溏日5次,脉滑不数,舌淡苔秽白。

营卫虽和,肺气仍闭,湿痰阻滞。法当温宣降逆化痰。

处方:射干麻黄汤。

射干1.5克,麻黄1.5克,紫菀1.5克,前胡1.5克,炙甘草1.5克,细辛0.9克,法半夏3克,炒苏子3克,五味子7粒,生姜2片,大枣2枚。

服1剂体温降至36.4℃,精神好转,身潮润,足欠温,腹满减,二便如前,面青白,右肺水泡音较多,左肺较少,脉沉滑,舌淡苔退。

表邪已解,肺胃未和。宜调和肺胃,益气化痰。

治朴姜夏草人参汤加味。

处方:西洋参1.5克,炙甘草1.5克,橘红1.5克,法半夏3克,川厚朴1.1克,生姜2片。

服2剂,咳减至微,呼吸正常,纳增,大便日1~2次,成形,小便多,两肺呼吸音粗,少量干湿罗音,舌正常无苔,脉沉细滑。

续以二陈汤加白前、苏子、枇杷叶、生姜调肺胃,化痰湿。

服2剂后,乳食调养。胸透示右肺片状陰影部分吸收,临床痊愈出院

—3—

胡希恕先生治发热头痛便秘医

▲胡希恕先生(1898-1984)为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其学术思想目前已成经方界的一面旗帜。

《经方传真》载:

刘某,女,27岁,1965年6月4日初诊。

发热头痛一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干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三日未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

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与调胃承气汤。

大黄10克,炙甘草6克,芒硝12克分冲。

上药服一煎,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

—4—

门纯德先生治小儿病毒性肺炎案

▲门纯德先生(1917-1984)为山西著名中医,擅于用陰阳学说来指导临床制方遣药。

《名方广用》载:

王某,女,2岁。患儿高热,咳喘,时而抽搐,已十余日,住某医院诊断为小儿病毒性肺炎。

曾大量用抗生素,并输血输氧,体温一直在39.5℃~41℃,病情危重,邀余会诊。

诊见:患儿高热,面色苍白,面微肿,印堂色青,口唇发绀,神识朦胧,咳喘急促,呼吸困难,身无汗,腹胀大,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指纹青紫。

此为寒邪闭郁于表而发热,寒邪闭肺而咳喘,入里而伤于阳。治以兴阳解表,温经发汗。

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

处方:麻黄3克,细辛1克,附子3克。一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手足转温,头身微汗出,热势退却,体温降至37℃,喘促渐平

此阳气已复,表邪已解,但肺气未复。

再服以生脉散加芦根、黄芪、玉竹一剂,继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一剂,病愈出院

—5—

荒木性次先生感冒高热、

无汗烦躁医案

荒木性次为日本汉方学家。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载:

一妇人因感风寒,发热数日不解,服2~3种西药不效,发热近40℃,头痛如刀割,咽干,欲饮水,苦闷,夜间不寐,时时恶寒,如欲死状,坐卧不安

其主症为不汗出而烦躁,故与大青龙汤。服后大汗出,诸症霍然而愈。

—6—

许叔微治身疼痛发热体重案

▲宋代医家许叔微先生对《伤寒论》研究颇深,对后世藏象学说发展也颇有影响。

《伤寒九十论》载:

毗陵一时官得病,身疼痛发热体重,其脉虚弱。人多作风湿,或作热病,则又疑其脉虚弱,不敢汗也。已数日矣。

予诊视之曰:中暍证也。仲景云:太阳中暍者,身热体疼,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7—

万密斋先生治小儿惊风后热不退医案

▲万密斋先生(1499-1582)又名万全,明代著名医家,在诊治妇儿科疾病方面享有盛誉。

《幼科发挥》(卷二)载:

一儿惊风后热不退,群医有议用小柴胡者,有欲用竹叶汤者,有欲用凉惊丸者。

余曰:大惊之后,脾胃已虚,宜温补之。三药寒凉,不可服也。

乃作理中汤用炒干姜,一剂热除。

—8—

范文甫先生治伤寒发热、

身痛作喘医案 

范文甫先生(1870~1936年)为近代浙江名医,在伤寒温病方面皆有很深造诣。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范文甫专辑》载:

陈师母,发热恶风,身疼腰痛,病从风得。太阳经为寒邪所伤,则经气流行不畅,故骨节疼痛而脉浮紧。

邪束于表则肤实无汗,内壅于肺则喘大作矣。

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服药1剂,汗出热解。 

—9—

丁甘仁先生治喉痧医案

▲丁甘仁先生(1866年2月8日-1926年8月6日)为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擅于经方、时方并用。

《喉痧症治概要·治案十一则》载:

顾左,年三十余岁,在沪南开设水果行。

患喉痧七天,寒热无汗,痧麻布而隐约,咽喉肿痛,牙关拘紧,甚则梦语如谵。

诊其脉郁数不扬,视舌色薄腻而黄。

余曰:此疫邪将欲内陷,失表之症也。急进麻杏石甘汤,得畅汗,痧麻满布,热解神清,咽喉肿红亦退,数日而安。

36节黄帝内经驻颜术,助你逆龄回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