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月经总是来5天左右?

导读:今天学习夏桂成先生从女性月经的七期分期,以及3、5、7和2、4、6的数律规律来阐述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状态;结合该理论,可以解决诸多临床问题,值得细读一番。

女性自青春期开始,到更年期为止,生殖系统呈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性周期。

性周期最明显的标志为月经,月经的周期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所以又称之为月经周期节律。月经与生殖节律紧密相关,一般在13-15岁来潮。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现在,由于生活状况的改善,营养的加强,有的女性初潮年龄提早到11岁,极少数人因体质较差,先天不足,也可推迟到18岁。

初潮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肾气初盛,天癸初至,冲任尚有所不足,月经可能失调,如无明显症状者,可不予治疗。

月经延续到48岁至55岁时绝止,称之为绝经期或更年期。更年期时,由于肾气衰,天癸竭,冲任亦衰退,故月经失调,此时,如无明显症状,亦可不予治疗。

月经周期一般为1个月,即28-32天。由于每个女子的月经周期并不完全一致,故凡在23-40天之间来潮1次,且无任何不适者,可不做病症论。

还有极少数生理异常,2个月行经1次,且有一定规律者,称为并月;3个月行经1次,且有一定规律者,称为居经、按季;每年1次,且有一定规律者,称为避年;终身不行经,但能受孕,称为暗经。对此虽有论述,但因例数太少,无法深入研究。

每次行经的持续时间,称为经期。根据我们的临床统计,经期5天者占多数,7天者次之,3天者占少数,4天或者6天的更少。

每次月经的排泄量一般在30-100ml,有的可能较多,有的可能较少,可按行经时的一贯排泄量衡量之。

月经的经色先淡后红,再转淡。月经的质地黏稠而不凝,一般无血块。在行经期出现轻度的腰酸、小腹胀以及经前期出现轻度的胸闷、烦躁、乳房乳头胀痛等现象,均不作病症论。

月经周期,前人亦有经前、经期、经后三个时期的分类。明清时期,虽然有人提出“凡经一月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此生化之机,乃的候也”,但未提出分期。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5版《中医妇科学》教材由夏桂成提出“经间期出血”,因而将月经周期划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即排卵期)、经前期四期。

由于临床上经前后期(相当于基础体温高温相6-7天后,经前6-7天时)常出现胸闷烦躁、乳房乳头胀疼、夜寐差等反应,所以有五期分类,即把经前期分为经前前半期和经前后半期。

随着实践的深入,经后期亦分为初、中、末三个时期,因此提出七期分类,即行经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期(排卵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

一、行经期生理

月经的来潮表示本次月经的结束,新的周期的开始,反映出新旧交替,经血排出与重阳必阴的转化。

一、经血排出

月经来潮时,阴道排出血性分泌物,初时较少,色淡红,质地较稀,抑或有黏腻状。中期经色转红,经量增多,质地稍黏,是月经排泄的高峰时期。所谓排经者,即指此期而言。末期经量又转少,经色转淡红,质地又转稀。

一般来说,行经初期短,中期稍长,末期较长。

实际上,行经末期一面在排泄月经,祛除陈旧性的瘀浊,另一方面已开始生新,为新周期服务。

由于女性的个体差异,一般存在着7、5、3奇数律的差别。根据临床统计,5数律者占多数,故按5、7、3的顺序叙述之。

5数律者,是指每次行经期均是5天,有规律性。初期1天,中期1-1.5天,末期2.5到3天。行经初期是排泄经血的发动时期,行经中期是排泄经血的高峰时期,行经末期是排泄与生新的交替时期。

7数律者,是指行经期均是7天,亦有规律性。初期1天或1.5天,中期2天或2.5天,末期4天或3天。排经的顺序与5数律数同。

3数律者,是指每次行经期均是3天,很有规律。初期0.5天或1天,中期1天,末期1.5天或1天,排经顺序亦与5数律数同。

还有少数5数与7数交替,或3数与5数交替者,其行经初期与中期介于5数律与7数律之间,且有一定的波动性,大多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二、重阳转阴

月经之所以来潮,固然依靠子宫冲任的气血活动排出经血,更在于重阳必阴的转化。重阳者必须转化,不转化则重阳的生理极限无法纠正,其结果将形成病变。

转化者,在于纠正重阳的不平衡状态,是基础体温从高温相迅速下降的过程,气血活动表现为排出月经。

经血下泄后,经前期所出现的胸闷、烦躁、乳房或乳头胀或痛等阳热现象均告缓解或消失,亦足以证明重阳必阴的转化。

根据临床观察,地处亚热带的中国女性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重阳的转化可能有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是重阳水平高,阴的基础亦好,转化迅速而顺利,BBT高温相迅速下降到原低温相水平,而且在整个行经期均处于正常的低水平,不受外界或内在因素的干扰,是一种重阳必阴的健康转化;

其二是重阳水平有所不足,或者阴的基础稍差,必阴的转化有所不利,BBT高温相下降稍缓慢,排经略有不畅,无明显反应,不作病症论;

其三是重阳水平有所不足,或阴的基础稍差,或因内外因素的干扰,必阴的转化亦有所不利,BBT高温相下降后又有所上升,排经亦不畅,一般亦无明显反应,亦不作病症论。

三、几点说明

在行经期的生理特点中,尚有几点需加以说明。

其一是排经(除旧)务尽。

行经期主要是旧周期的结束,因此,凡旧周期所遗漏下的一切陈旧性物质又须“完全干净,全部彻底”地加以排除。留得一份瘀浊,将影响一份生新。

其二是水血之争。

关于行经期所排下的经血,在中医妇科发展史上曾有着很大的争论。我们认为月经所排出的物质有多种成分,包括血、水(液体)、少量内膜组织及其他物质。

其三,行经期基础体温的快速下降,以及小腹轻微胀痛、胸闷烦躁、乳房乳头胀痛迅即消失等,均可以说明阳升阴降的运动形式,但降者并非绝对之降,乃降中有升,以降为主。如出现绝对之降,有降无升,则月经排泄过多。

二、经后初期生理

行经期结束至经间(排卵)期,称为经后期。一般来说,经后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根据阴阳运动形式特点、有无带下及带下的变化,可分为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二个时期。

经后初期在经后期中稍长,无带下,阴长运动处于静止状态,实际是排经后的恢复时期。

根据临床观察,由于女性的生殖周期不同,经后初期“7、5、3”奇数律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7数律者,一般经后初期有6天,即2个3天,甚则可延长到9天;5数律者,一般有5天;3数律者,一般有4天,甚则5天,最少者3天。

至于少数不规律交替者,如5数与7数交替,3数与5数交替,可按其较多数律为主者推算,即以5数律出现为多者,仍以5数律推算之。

极少数4数或6数者,可以接近的数律推算之。如4数律者以5数律推算,6数律者以7数律推算之。

或者就以带下为标准,如无带下出现,均可从经后初期论治,但有部分女性,其带下分泌需要通过阴道检查始能明确。

经后初期阴血有所不足。血海空虚,癸水之阴处于低水平,阴长运动相对静止。

这里血海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血海之血,二是阴长之水。

因月经来潮,血海空虚,子宫内膜脱落,所以必须生新。由于天癸之阴水的水平很低,血海空虚者滋长缓慢,甚则有所静止,所以在前人的一些著作中,曾有把经后喻作产后者,亦说明排经与分娩性质虽不同,但有相似之处,故以恢复为前提。

该时期虽有阴长运动,但非常缓慢。

三、经后中期生理

经后中期介于经后初期与经后末期之间,为经后卵泡发育的重要时期,与经后末期紧密相连,主要的标志是带下,色白质稀。

一般来说,这一时期较经后初期稍短,较经后末期稍长。根据临床观察,由于个体差异,经后中期的奇数律亦有差别。

一般3数律者为3-4天,5数律者为2-3天,7数律者为2-2.5天。至于3数律与5数律交替者,应以为主的数律推算之,5数律与7数律交替者亦同上。

当然,有少数人在时间变化上可能有所延长或缩短。

总之,经后中期有了白带,在一定时数内应该进入经后末期,而随着阴长运动的进展,这一时期阴长水平已达到中等度,并逐步明显起来。

阴长者,是指天癸阴水滋长也。癸水溶入血分,到达血海及与肾有关的卵巢,最主要的目的是滋养卵子,促进卵子发育。

经后中期已有带下,卵子发育渐趋明显。涵养血海,促进血海充盈,即子宫内膜的增长,是经后中期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促进水湿津液的增加,润泽生殖道,营养生殖器官,维护性功能,且有助于经间排卵期的卵泡活动和受孕。

经后中期阴长水平已达中等程度,故出现带下,其运动形式降中有升,以降为主。降则升,升则降,波浪式向前推进,但降多于升。

降则偏于静,偏于缓慢,所以经后的阴长运动远较经前期阳长运动为迟缓,也是经后期阴长运动的形式特点。

阳消是为了阴长,阴长必须阳消,此乃阴阳互根的关系。阳消在经后初期不明显,但到了经后中期就较为明显。随着阴长水平不断提高,阳消亦必随之加快加深,是以在阴长的同时不能忽略阳消的存在。

四、经后末期生理

经后末期与经后中期紧密相连,且为时甚短,与经间排卵期也有着紧密关联,其主要的标志是带下的分泌数量增多,质地上亦显得稍黏稠,甚则有少量锦丝状带下。

此时,其阴长水平已达高或中高度。

经后末期在整个经后期中为时最短。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经后末期一般为1-2天,少数人亦可达到2.5天,甚或3天。

由于“7、5、3”奇数律的个体差别,3数律者经后末期可达到2.5天甚或3天,5数律者经后末期一般在2-2.5天,7数律者经后末期一般在1天或1.5天。

总之,这一时期短暂,亦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即突然带下减少,返回经后中期,甚至经后初期、经后末期缩短,即带下增多1天,甚则半天后即见较多的锦丝状带下,迅速进入经间排卵期。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有极少数人经后初期、中期均很短,即经净后3-5天内带下突然增多,并出现锦丝状带下,迅速进入经间排卵期;

亦有少数经后中末期延长者,带下虽较多,质地稍黏,但无锦丝状带下,需延后1周或1-2次倒退后才趋正常。凡无明显的症状者,均可不作疾病论。

这一时期的阴长阳消形式显然与经后中期不同。

阴长运动的特点在于以降为主,降中有升,其运动显然较经后中期明显、快速。此期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静降动升几乎相等,推动阴长运动进入经间排卵期。

阴长运动进入到后半期,阳消越发重要。近高水平的阴必须有充足的阳,因而阴长阳消,消中有长,甚则一面在消,以保证近高水平的阴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大量补充,形成了消长并存的局面。

这就是经后末期阳消的错杂变化。

(0)

相关推荐

  • 王东红:女性生理节律的中医认识与调控(上)

    作者简介 王东红,女,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肖承悰教授学术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 ...

  • 中医妇科 | 行经期生理与病理

    月经的来潮表示本次月经的结束,新的周期的开始,反映出新旧交替,经血排出与重阳必阴的转化,因而这一时期的病理特点在于排经失调和重阳必阴失常两方面. 行经期生理 一.经血排出 月经来潮时,阴道排出血性分泌 ...

  • 张大夫 | 月经不调这么做,养气血、排淤积

    我碰到许多这样的患者:她们对「大姨妈」的了解远远不够,甚至心大到没有在意过它的来去. 有常常推迟十来天的,有一个月来两次的,有三天速战速决的,有拖拖拉拉八九天的-- 例子不在少数,而我希望对她们说一句 ...

  • 月经不调。眼圈越来越黑

    不用中药治病,永远不知道它的神奇. 有个妇女月经不调.眼圈越来越黑.多年后如墨汁涂过一样.这样的患者人群里很常见.找我后我开了人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红花,赤芍,防风,薄荷,柴胡,枳壳,桔梗,, ...

  • 月经调理实用方法二:经期中1、材料:肉桂...

    月经调理实用方法二:经期中 1.材料:肉桂.吴茱萸.小茴香.研末用白酒炒热敷于肚脐部,冷了在炒在敷.连敷3天,下次月经前在敷3天.(也可煎水泡脚) 2.红枣.桂圆.生姜煮水10分钟打入鸡蛋煮熟 加入红 ...

  • 月经不正常,竟然和脾虚、肾虚、肝郁有关

    本刊记者 / 张旭 采访专家 / 孔桂茹 青海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 月经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这种出血是子宫内膜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从增生到分泌的变化结果.每月一次,信而有期,所以被称为 ...

  • 一张“解气”的方子!化解一来月经就头痛,说给天下女子【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妇科学>.<实用中医月经病学> 你好 ...

  • 杏林早报 | 月经量越少,女人越容易衰老!入夏后,这3件事千万别做

    紫禁花园 李志辉 - 紫禁花园 打开音乐,开启早报唠嗑的一天~ 01 敲黑板划重点 每个女性朋友,都应该清楚了解月经来的时间.结束时间,量.色.质分别如何. 也应叮嘱自己的孩子,认真观察每次的月经情况 ...

  • 月经不来,闭经

    ​大陵,还巢,归来,配中极 大陵就扎右侧

  • 各种月经问题,如何选穴如何艾灸?

    本  期  导  读 方法用对了,月经问题并不难! 女性有妇科问题,常常反映在月经上. 健康女性来月经,周期会固定为4周.每月经期第一天,到下个月经期第一天间隔28天(一说21~35天正常),而且经前 ...

  • 医学随笔(17)中医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作者:于一 男为阳,故藏精而不泄:女为阴,故月事以时下.正常的月经对维持女性健康尤为重要. 目前中医界大都认为月经不调主要和肝.脾有关,此种观点虽不为错,但岂不知月经不调更多的是和肾有关,调理月经必须 ...

  • 月经问题灸腹,妇科问题灸臀,面部问题灸手!你知道为什么吗?

    <黄帝内经>说:"诸病于内,必形于外".就是说,如果人体脏腑有病,必然会在外表显现出来.可是,一般人没有医学知识,或者不知道身体的变化意味着什么,那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教 ...

  • 何复东治疗月经不调

    第六节 何复东治疗月经不调 用药规律分析为了更好地学习何老治疗月经不调的经验以及用药特点,传承何老的临床经验.思辨特点.学术思想,本节用周铭心教授创立的方剂计量学研究的方法,全方位研究分析何老治疗月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