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眼中的一代宗师——南怀瑾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19篇原创内容,2021年第16篇。
本篇的主题是南怀瑾之子南一鹏所著《父亲南怀瑾》。这是一本700页的巨著,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传奇人生。
南怀瑾,(1918-2012)。我对他的认识是,以佛学入门的禅宗大德,完全打通儒、释、道三家的传统文化集大成者。
百度百科里的介绍是: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中国正统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
我第一次知道大师,还是刚大学毕业的2004年。那时买来了复旦出版社的一套著作。其中《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历史的经验》这几本,读过不下于五遍。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比现在更愚钝,但仍深受震撼。
2018年开启跨学科终身学习之路后,目前的学习是阶段性回避国学的。主要以商业为中心,拓展到管理学、心理学、物理学和生物学。在读书中,竟然再次与南怀瑾大师不期而遇:
学习型组织的开创者、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自称南怀瑾弟子。他的那本《第五项修炼》是十分难读的好书。去年第一遍读完,自觉只理解了最多60%。
我很好奇彼得·圣吉从南怀瑾大师那里学到了什么。于是搜索到了南怀瑾三子南一鹏这本著作。拿到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敢于翻开品读。
去年公众号生日会,我追寻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的脚步,涉足了《当下的力量》,前几天又读完作者第二本著作《新世界》。临在当下的力量,让我鼓起勇气捧起记录南怀瑾一生的厚重之作。
700页,整整花了四天时间才读完。这本书完整记录和还原了大师的生平:一代宗师的人生轨迹,注定是与众不同的。
南怀瑾的父亲是遗腹子,幼时练武、少年经商。先娶赵氏,几年病逝,后娶赵氏的妹妹,也就是南怀瑾的母亲。南怀瑾是独子,出生时父亲已过三十。大师幼年与绝大多数人不同之处在于,吃母乳吃到七岁。从身心灵角度来说,童年满满的母爱,绝对不会是一个缺爱的人。
南怀瑾上过私塾,打下了四书五经的基础。十一岁时,上了现代教育的小学,直接读六年级。后来家中经历海盗抢劫,无力供养中学,自主读书、习武。1934年17岁第一次结婚,夫人王翠凤。
193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浙江省国术馆毕业。在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情况下,执意去四川寻访剑侠大侠。
1939年曾在大凉山创办“大小凉山垦殖公司”,自任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1941年在成都中央军校任政治指导员。在此期间,结识贾亦斌。
后拜师袁焕仙。袁焕仙曾帮助过朱德,解放后朱德对他非常照顾。
1949年,南怀瑾赴台。随后再婚。
在台几十年时间,早期经商血本无归。后开课讲学,逐步声名鹊起。蒋介石曾经听过他的课。蒋经国曾经拜访过他。
1985年离台赴美三年。事实上是为了躲避蒋经国的猜忌。
1988年回到香港。
在港期间,居中谋划推动缓和两岸关系。因对李登辉有影响力,接触贾亦斌、杨斯德、许鸣真乃至汪道涵,与李登辉特使多次在香港会谈。
投资在大陆修建金温铁路,后创办太湖大学堂。
2012年于苏州离世,时任总理温家宝发来唁电。
南怀瑾的一生经历,是不可复制的。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认同,就我自己而言,也并没有完全认同。我的不认同,仅在于有些时候略显故弄玄虚。南怀瑾著作中神秘气息始终浓重。南一鹏的书中陈述自然也是如此,因为他从小耳濡目染,他对很多事情的记忆来自父亲。比如,书中记录南怀瑾很少以睡眠的方式休息。读书整夜至天明,然后打坐到午时。
但这并不妨碍南怀瑾称得上一代宗师。
我觉得大师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年轻时就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么,用一生的时间来践行。
如果没有年轻时独闯四川的勇气,后续的一切都不可能。
如果1949年不是坚决赴台,国学大师的追求在那之后几十年的大陆,不仅毫无用处、甚至会蒙受灾难。
如果不在1985年果断离台,很可能深陷政治风暴。
能够成为大师,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常人绝不敢选择的选项。
读这本书的意外收获在于禅。本体世界、与源头合一、至一生命,其实都是禅的范围。
日本二战后为了挽回战败影响,在国际上推崇铃木大拙。铃木大拙也使得禅在美国有深远的影响,乔布斯就是被深刻影响和改变的人之一。其实禅宗的源头在中国。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每个人找到活成唯一的那条路,都可以成为大师。
世间只曾有一个南怀瑾,也并不曾有许多个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