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为何葬花又焚诗

1、

突然有点明白了——以前我真没有搞懂——为什么林黛玉临死前一定要把她写的诗都烧掉。

2、

为什么那么难以理解呢?因为太不合常理,太违背“人性”了啊!

任何人,终极的恐惧无非是死,一切的负面情绪,无非是对死的恐惧的变形而已。

而对死最有效的抵抗,除了永生(是不可能的),迷信、觉悟涅槃(看透生死,即无生无死,即了生死)之外,就只有繁衍一途而已。

繁衍,有两个类,除了生殖之外,还有象征意义的繁衍,那就是立德立言立功,换句话说:钱权名利(不要打我哈)。

人人都期望在世间有存在感,存在感无非是活着的感觉。那么,人之将死必定希望自己能够永生,哪怕是象征性的永生,比如繁衍后代,或者自己的“作品”留下来。

林黛玉铁定是没有子孙了,那她为什么还要执意烧掉自己的诗稿呢——这不是“绝后”吗?

是因为她已经成佛,了(悟)生死了吗?

不像。

是因为她迷信,觉得自己即使在这个世界什么也没留下也不要紧,因为自己还会投胎回来的吗?

不像。

那是因为她对这个世界的绝望,以至于什么不想留下,甚至是以烧掉诗稿来象征性地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决绝?

不像。

——她最后一句话是:“宝玉,你好……”,且不说是何种情感,情感肯定是有的,而且很浓烈啊。

那是不是作者不忍心让她留下诗稿呢?

嗯,我觉得这也很有可能。只是——为何不忍,不忍的又是什么?

但,我觉得还不止这个理由,一定还有其他理由,而理由肯定就在文本里,是我没有读出来。

那是什么呢?

3、

我以前想这可能是作者的“刻意设计”——林黛玉就是人间至情的部分,就是一个纯精神的寄托——你看,林黛玉的出现就像一个梦幻,没有具体的形状,她就是一个纯精神的存在啊。

她从哪儿来?

离恨天啊。

为什么要离恨?

是因为对情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你看啊,她早年母亲就去世了,跟父亲在一起,而父亲,你知道那个时代典型的读书人做官,哪里会常在家呢?而且她从小多病多愁,除了情绪(可能情绪也被很深地压抑着),应该还有痛切的身体表达……该有多么渴望亲情啊!

而她投胎而来是为了什么?

还泪啊!

而,她抵抗的是什么?我以前觉得是分离。你看,她在三岁的时候母亲就硬生生地离开了,而父亲在家少在外多。

——这也是那时代儒家的正统思想啊,你看,圣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该公而忘私嘛。

——但是大禹真的忙得过家门进去一下的时间都没有吗?不可能吧,他是为“公”而斩断家庭亲情啊,似乎这两者是对立的,不然何以为圣人?公而忘私嘛。

——所以,我突然又因此理解了为什么林黛玉以后的表现,不太认可那些正统的读书当官之路。

林黛玉自己在《葬花词》里,也唱到:质本洁来还洁去。

是啊,她为还泪而来,所以泪尽而去啊。

这个世界一切是空啊,就像《好了歌》里说的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最终也不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且,有太多的苦和肮脏,对吧?

而如林黛玉、妙玉等,如花美眷,灿烂之后唯有飘零一途啊,与其烂在污泥沟渠里,不如随风飘去,天尽头,何处有芳丘啊?

所以,她对这个污泥浊水的世界,是决绝而去,当然就什么也不想留下了,何况是诗篇,无论多么美的诗篇!

嗯,好像是这样,作者也应该心同此想吧?

想到这些,那时的我还有点自鸣得意,似乎成了作者的知己了!

4、

但是,且慢,真的那么浅吗?

昨天和朋友喝酒,酒有点儿高,乘着月色,我走到了一群画家朋友的工作室喝茶。

席间,说到红楼梦,说到林黛玉,我突然觉得有道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愚钝——我突然觉得一下子打通了,明白了,在那绵密的字里行间以及背后,真是草灰蛇线伏脉千里啊,原来如此啊,原来如此!

顿时,朋友的谈话突然在我耳边变得遥远,小到似乎没有了……

——对,还有情的另一部分,情欲!

这种感觉把我自己也吓了一跳,似乎对如此美丽易碎的林黛玉的侮辱——但是,且慢,我确实有真真地感受到了,犹豫再三,决定还是说出来——其实,这不是对林黛玉的侮辱,可能相反,她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美丽而易碎的生命

——谁规定情欲是邪恶的?情欲难道不是人性中最美的部分之一吗!

书中有个细节,多少次都被我忽略了——连父亲都觉得父女在一起“诸多不便”,我以前以为是工作不便……稍微想下就知道,以林如海的家底官职地位,弄几个人照顾一下黛玉,这有何难,有何不便?

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比如孩子的教育环境之类的……但我想情欲才是其中一个最重要和避不开的问题,所以她才被送到了贾家……

4、

还有……

在贾家,在礼教如此深重的地方,她还和贾宝玉一起偷偷看过《西厢记》。《西厢记》在那时是禁书啊,为什么被禁,情欲是个最重要的因素。

——注意,她跟宝玉看《西厢记》的时候,绝不是她第一次看。

《西厢记》的主要故事是发生在西厢,而且是花园里,注意,东床才是明媒正娶的姑爷;而且,花园是春情萌动的地方;而且,故事里确实是多次发生了性行为……所以,书才被禁啊。

黛玉正值这个怀春的年龄(哪个少女不怀春),且在那个文化环境中私下读过《西厢记》,是多么勇敢甚至“令人羞耻”的行为!而她并不排斥更不反感,这,是不是很不寻常?

但她是绝对不可能跟贾宝玉发生肉体关系的,因为羞耻,也可能曹雪芹根本不忍心这么写,因为她是一个绝对的情的代表,是纯洁无瑕的,“应该”是没有肉欲的部分的呀。

可是她真的完全没有肉欲吗?

我原来以为她要把诗稿烧掉,可能是对世间发出的一个怨恨,就是世间如此无情而肮脏,“我”决绝而去,质本洁来还洁去,也就是仿佛在向大家说:

“我”是干净的,我没有任何的情欲。

5、

对,还有葬花,她为什么要葬花?看起来是因为花是那么美丽的精灵,是绝对纯洁美好的情感的象征,短暂的灿烂,终究逃不过沦落泥沼沟渠的命运,令人怜惜扼腕,却又无奈无力……如何能令敏感细腻多情的她不由地联想到自己?

但是,花可是植物的生殖器呀!

如果仅仅是想表达黛玉有多善良慈悲,那为何不写黛玉对生灵像狗啊猫啊鸡啊鸭啊的受伤死亡有多悲伤?

所以即便是那么美的纯精神的东西,背后隐含的是竟然是这么浓烈的情欲。

如此美丽灿烂,却如此脆弱易逝,见不到“果实”(“花的孩子”的象征),这是多么“习以为常”的普遍的悲剧!

那么,是不是在她潜意识深处,哀叹自己像花一样没有结果就飘落了下来……所以,天尽头何处有芳丘?哪里能安葬“我”的情欲呢?

我进一步想,我原来觉得,为什么她要焚烧诗稿,是因为她对于这个丑陋的世界,这个压抑人性世界的一个咒骂——她不是在诀别而是在绝别。

所以她的死,她的焚烧诗稿,是行为,也是一个象征,一个报复,更是一个宣言。

现在我觉得可能还不止于此,她为什么焚烧诗稿呢?是因为她就算到死,还是在压抑自己的情感她的情欲。

多么沉重。

我想,在赛诗会上,她那么多优美的诗词,一点情欲看不到,是因为:

如果沾染上了情欲,那就不“洁净”了。

但是也不一定,你像她写的:偷得梨蕊三分白,借来梅花一缕魂。高洁之极,却是“偷”是“借”,对应着后面的:“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有绝望的凄美,却隐约还是有“欲”在其中。

而且,往往太过极端的表现,内心却是相反的——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常识。

所以我想,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她应该是写了很多思念和对美好爱情,当然包括情欲,的向往——这并没有什么不堪和肮脏的,这是人性,是美好爱情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而在临死的时候,她还在向礼教妥协,还在向世俗妥协,她害怕被人理解成为一个不干净的姑娘,所以要焚烧掉诗稿。

这是多么深沉的无奈和绝望!

这不是对宝玉的控诉,而是对这个世界的深入骨髓的礼教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的绝望。

6、

在那样的一个夜晚,那是贾宝玉的“好日子”,他娶了薛宝钗。这对林黛玉而言,意味着她在世间唯一的寄托崩塌了。

黛玉唯一的寄托,不是他父亲,而是贾宝玉!

而此刻宝玉却娶别人了。

宝玉为她人夫了,为她人夫又如何不可以是自己的寄托呢?

因为爱情不可以分享。注意,这不是亲情,而是爱情。爱情除了情之外,还有独占性的繁衍权利。

这个希望是断绝了。

而且与这个繁衍相关的情欲的部分也断绝了。

那么,自己诗稿中残留的那一部分,情欲,也应该让它随风而去吧。

这才是她焚诗稿的理由吧。

7、

我想还有一种可能性,或许曹雪芹就是那个宝玉,在他心中不忍不愿把林黛玉的爱情中的情欲部分写出来,所以就“安排”了她焚烧诗稿,不留痕迹,这也是一种慈悲吧。

8、

所以我觉得《红楼梦》啊,其实也是一部“佛经”。虽然一开始就是《好了歌》,到最后“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我认为曹雪芹写到这儿不是时间不够了写不完,不然如何有批历10载?

他是有时间写的,而是他觉得写到“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就结束了——人生最后好像只是一场空。

但是,既然人世间是一场空,那还写这百万言干嘛呢?

我觉得他其实是在写“人间值得”。

为什么人间值得呢?是因为人间有那么多生动美好的至真至纯的情,其中的爱情是最高的价值,美好地在平实甚至混沌的生活中绽放过凋零过。哪怕是求之不得的爱情,也是如此的灿烂、凄婉、深邃而值得铭记。

虽然世事本空,但确实,人间值得。

黛玉焚掉了她的诗稿,人间似乎再无她的痕迹。可是,她却通过至真至纯的爱情、通过曹雪芹的《红楼梦》,细腻而生动却又短暂得令人心痛,留在了多少代人最深最柔软的心底。

还有比这更美更无奈更令人心痛的存在吗?

这难道不是人间最值得的之处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