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诗话.诗词例解
近来重新读贺知章的诗,感觉收获颇多。主要是看到了他对细节的描写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例如:《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把二月春风形象地比作裁衣的剪刀,剪出了万千条嫩枝细叶。这一细节写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形神兼备,意境倍增。诗人抓取事物特征的能力,令人佩服。他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写的是他少小离家,八十多岁才回到故乡会稽(今天的浙江绍兴)后感慨的。头发白了,乡音未改,这种细节抓住了久离家乡的人的特征,生动而真切。“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仅写出了儿童天真的神态、口吻,还幽默的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既陌生又亲切的复杂心理和具体感受。这种细节描写,比单纯的干白叙述,以文入诗,就要生动形象的多,同时还可以说出复杂的情愫。因此,抒情、叙事、写景、状物,都是离不开这种细节描写的。
再如:李珣的词:“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竟折团荷遮晚照。”同伴们挤在一起嬉笑、折下荷叶遮挡阳光的两个细节,就把姑娘们轻松的、无忧无虑的、你推我拥的神情、声貌、动作,生动的描写了出来。
例如:浅墨书心的如梦令:
暮霭风销花树,娇女檀郎执步。嗔语问卿卿,记否旧时情苦?难负,难负,重把冰心倾诉。
暮霭点明时间。风销花树是一处风景的细节。娇女檀郎执步是人物的细节。嗔语是语言的细节,没有前面的这些细节刻画,后面的抒情就没有了根,无法落到实地了。
例如:傲雪七绝·中秋思
一江逝水自流东,遥望家乡明月升。何处筝声弹怨曲?相思欲寄雁无踪。
逝水东流,明月初升,都是大场景,筝声是细节,雁无踪是自己的发现,是托情于物借用的物像。没有后面的细节刻画,前两句的广角镜头就漫无目的,就显得散。只有后面的情语附着于筝声、雁影才有了韵味。弹怨曲,还是直白了。隐藏起情绪会更好。比如:改为弹夜曲。让读者去联想,余韵就加深了,是不是更加耐品了呢?
诗词要利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来反映生活,但也要有独到、有感染力的、有概括力的艺术细节。艺术细节是从生活中提炼、升华的,是典型化了的。艺术细节的优胜,不在乎量,而在于质。下面用两首诗来对比说明一下量和质的关系。
初唐著名诗人王绩的《在京丝故园见乡人问》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王绩由隋入唐,大业(605-618)间举孝廉高第,授秘书正字。武德(618-626)初,待诏门下省,百无聊赖,或问:'待诏何乐?'他说:'俸禄太少,又很寂寞,但日有美酒三千,还是可以留恋的。'这种孤寂苦闷,无所事事的生活环境,常常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这样,一旦遇上可以诉说衷肠的乡人,那久已蓄积的感情,就犹如开闸的蓄水,一发而不可收,要得到尽情的宣泄。这首诗就是诗人旅居京华,待诏门下省时,遇乡人朱仲晦所作(《全唐诗》卷三十八载朱仲晦《答王无功问故园》诗)。
诗写得颇有意境,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带到诗人寓居的他乡京城里。这儿房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以致诗人在外旅居多年,到老了仍没有想回故乡,然而'乐不思蜀'只是表面的意思,继续读下去就可以发现'故乡'始终魂牵梦绕在诗人心中。诗人忽然在自己门前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乡人,久别重逢,彼此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情不自禁地紧握着对方的手。接着客人被热情地请进了屋子,贤淑的主妇迅速准备好了洗尘的酒肴。座中,主客相谈十分亲热融洽。主人一个劲地询问着故乡的事。他首先问起亲朋好友,连他们的孩子都仔仔细细地询问到了。接下去,到诗人开始询问自己的宗族的近况。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他的二哥是《古镜记》的作者,此外还有弟兄四人。王通死于大业年末,他的儿子王福畤(王勃之父)、王福郊以及其他子侄在王绩作这首诗时,大都在故乡,因此王诗说'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接着,诗人一连提了许多问题,问到旧居、栽树、建房、种竹、植梅、渠水、石苔、园果、林花等等。而这一连串的提问,在表现了诗人关心故乡亲人的的迫切心情的同时,在人们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自然风景和社会生活图画。最后,诗人以叮嘱故人回答不要有顾虑和表示自己将告老回乡作结,娓娓动听,余韵无穷。王绩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他的不少诗作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的不满,但也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的思想。读罢这首诗,使人感到王绩一生虽有逃避醉乡的一面,但他又并非真如他所说的'长昏饮',而是也有清醒和热爱生活的一面的。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提问用于诗文中的很多,诸子散文、史传文学以及诗歌都有,如《天问》一口气提了一百几十个问题,《诗经》的《行露》十五句中连用九个问句,根据诗歌内容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问答的形式,可以使作品显得不板滞。
下面再看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首五言绝句,篇幅只有王绩诗的六分之一。这首诗的内容、形式,与王绩诗十分相像,好像是从王绩诗取出来的一部分。
王维诗是写在王绩之后,明显是受到了王绩的影响。如同是删节而来的。王维这首诗千百年以来似乎比王绩的名气更大、赞誉更多。后来居上的原因,是比王绩的诗更加精炼、更加集中、更加典型。
王绩用了很多细节来表现他的怀乡情愫:问朋旧、问童孩,问自己家的弟侄,问新树、柳行、茅斋,问竹、梅,问渠中水、石上苔。问了十来样的东西。可谓细节多多。而王维只写了二十个字,只用了一个艺术细节。可见典型性的细节的重要性。比如《琵琶行》中“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细节描写就把欲见人、犹羞见人的妇女神态,写的惟妙惟肖了。
王维诗写的精炼,只问了一个寒梅开花未的细节,而思乡之情尽出。王维在诸多思乡的细节中选择了这么一个细节,既新鲜又有表现力。
两首诗王绩的细节分散,冲淡了感情的抒发;王维诗细节浓缩,极具典型性。可见,细节也要注意量与质的关系。
二、语言的作用
一种文学有一种文学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在于它有明确的文辞美,有音韵的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有极强的凝练美。如果舍弃了诗歌的这些特点,诗歌的语言就不是诗的语言了。
《你是我心中的一朵莲》将离
你是我无心采下的一朵莲
种在恒河上河水悠悠
爱抚你如雾般的裙裳
夜风泠泠
轻吻你朝露样的脸庞
五千六百世的沧桑
未曾消减你遗世的清光
五千六百世的凝望
我眷恋的始终是你掌心里
那缕带着苦味的香
收在香囊里
放在蒲团旁
藏在袈裟下
刻在禅杖上
五千六百世的陪伴
根,早已深深扎在心上
五千六百世的积淀
花,业已开满心房
你说这一世
会带我去你开花的河岸上
你说要用花瓣蘸了恒河之水
涤净我所有的伤
………………
这首诗富有意境,情感饱满。语言富有诗意,读起来连贯流畅;意象选择,立意都是无可挑剔的。哪个少女不怀春?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爱情的扑朔迷离让少女充满了伤感。用花瓣蘸水洗涤伤痕很有想象力。如雾的裙裳,轻吻脸庞的细节刻画,使诗的意境更加清晰眀透。但是,读起来总是感觉有些艰涩,不足在哪里呢?唯一感觉有缺欠的就是诗的语言脱离了年轻人的特点,缺少了点自己的风格。诗歌也要富有生活气息,生动的意象,诗歌应该散发生活土壤的清香气味,不要过度模仿古人,从而埋没了自己的个性特点。
比如,
“收在香囊里
放在蒲团旁
藏在袈裟下
刻在禅杖上”
这几句就脱离了作者生活的实际。不是作者的生活,而是读书感知的了。
当然大家会说,诗歌离不开想象啊!但是想像也要符合生活的源。诗歌语言要注意向古典诗词、民歌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学习大诗人的凝练、富有表现力、优美生动的文字。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可以偏废。网络里的现代诗最大的弊端就是有假话、空话;形式上还过于散文化。甚至有些诗句当做散文的句子都不够凝练优美,何况是写诗了呢?!我这样说,是说的一些不足的现象,不是针对将离个人而言的。还请大家不要误会。
收在香囊里,锁入密码箱;发到微博中,上传到邮箱……这样改一下是不是就更加现实化了呢?
诗要有语言美,也就是形式的美。黑格尔说:“美的要素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就是内容;一种是外在的,就是内容借以表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容的美,很容易理解,而对于形式的美,却容易被人忽视。诗情画意是美的同义词,诗歌没有故事情节,但却不能没有细节。靠什么来抓住读者呢?只能靠美,思想感情之外,还要形式的美。诗是语言艺术,诗的形式美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语言的音乐性——抑扬顿挫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自然,明快抒情等;语言的色彩——画面的明丽,境界的传神,生活色调的对比;语言的组合——多样中的统一,组合中的均匀、对称;语言的创造——机智聪睿的哲理性,鲜明独到的特征性,抓住事物本质和美感的警句,创造性的形象比喻……都是诗歌语言美的范畴。古典诗词之所以吸引人,语言美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有一些古典诗词因为语言美而流传下来了。例如:杜甫《江南风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唐诗佳作。我们试着翻译一下:在岐王家里常见到你,在崔涤的客厅里多次听说过你,春末夏初的湘江边上,我又一次看到了你。大家看看这还算是诗吗?现在的群友喜欢写诗词,喜欢写现代诗。这是好事情。但是,只顾热情,不注意诗歌的艺术规律,不进行诗歌语言的锤炼和美,语言过于散、粗、平,这样的诗很容易被淹没。诗歌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应该是统一的。这是一首靠语言美而流传下来的例子。
六十年代陆棨的《巴山春雨》
进巴山,逢春雨,
迭迭苍山烟雾里,
烟蒙蒙,雾迷迷,
分不出晨午早晚,
南北东西……
风从哪方吹来?
吹得桐花满地;
雨自何时落起?
漫了小河山溪。
溪河蜿蜒千百里,
千百里巴山
一处处锄光犁影,
一声声山歌牧笛!
………………
这首诗很像一幅水彩画,写的细腻、十分形象。语言是做了很多功夫的。对称,均匀,和谐,自然,节奏感强。这样来锤炼诗的语言值得学习。当然,此诗的美,只是诗的美之中的一种。苏轼、辛弃疾的气魄与陶潜、王维的田园美,都是美的,他们都找到了表达美的形式。陆棨(音岂)找到了表达春雨中山景的语言美,因此这首诗就有了生命力。
三、诗的修改
【情】梦苑秋实
梦想中的你
扬帆远去
没有回头
没有迟疑
遥望你的背影
泪已湿透衣襟
我深深知道
这情没有结局
难忘柳下依依
伞下驻足小溪
留下只有蜿蜒回忆
站在这里久久不愿离去
你的影子已镶嵌眼里
泪水也无法冲移
风吹弯了月儿
星星陪我站立
悄悄告诉你
劝我收起惋惜
微笑放弃
不能留住梦里
忘记你的欢颜笑语
让思念洒向海里
让海风送你
去美丽的岛屿
让我们隔海追忆
用一生写不完的情谊
【情】月满西山改
梦中的你,扬帆远去
没有回头,没有迟疑
望着渐渐消失的背影
泪水打湿了待嫁的新衣
无法预料初见的结局
柳下烟升,云中落雨
脑海里,沉不下去的是
已经失了色彩的回忆
一个人的风景,或许
总是显得有些凄迷
就像是风吹弯了西方的月
星星却在东方窃窃私语
当海风再次刮起
我想我的心
不会再泛起涟漪——
隔着海继续泛滥
余生流也流不完的
泪——滴——
(1)诗句精炼一下;(2)格式布局变化一下;(3)音节抑扬顿挫一下;(4)意象鲜明一下;(4)情感跌拓起伏一下。(5)意象丰富一下。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作了如上的修改。当然,并不是说我改的就是好的,我只是想说明要进行修改和努力提高的方向。
当然,给别人修改诗词,实际上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很难改好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修养是不同的,改的结果容易变味,原作者基本是不会满意的。比如,期刊征稿时,编委就很难去改,改了,原作者基本都是不会满意的。所以,杂志选稿都是事先声明编者有改稿权,否则,勿投。我也不提倡编者随意改动原作的。今天只是举例说明一些诗词的事情,没有不尊重所选上述几位原作者的意思,还请几位见谅、包容,西山先此谢过!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定法,各有千秋。但是,写诗的基本原则还是要加以重视的。朦胧诗,让人费解,所以,有其弊端;而老干体,又过于直白,缺乏诗意,也有不足。因此,诗还是以意境为主,立意是首要的,其次,是语言和技巧,表现手法的运用。
四、诗的意境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强调过:“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书)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意与境浑然融为一体是最好的;其次是或以意取胜,或以境取胜。这里的意指的是主观意蕴,也就是指道德、哲学层面,能够通过诗词作品反映作者的思想境界。而境则是指的客观境况,也就是艺术技巧层面,能够反映出诗词的艺术境界。
诗的意境
意境是指诗人在形象塑造中所描绘出来的、包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的生活画面;或者说是由情意和景色融合升华而形成的气场,就是一种艺术氛围。
意境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的结合,这就要求诗词创作既要有鲜明的画面、丰富的想象,又要有深刻的寄寓、充沛的感情,既有画意,又有诗情,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审美目的。
生活是五光十色的,人生是不拘一格的,所以表现意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以写景为主的,感情寓于境中的。
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的全部是生活画面,也就是境。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感情,需要读者自己去感悟和体会。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表面看也是景为主,似乎没有主观色彩的。但是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热爱,对自己漂泊异乡的感叹,深深的蕴含其中了。
(2)、以主观情思描写为主,情中有景。
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写的都是自己的心理活动,一连串的动词,把我们带入了诗人欣喜如狂的意境之中。
(3)、情与景并列的。
例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先写景,后写情。
不管是哪种,都是写出了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五、诗的境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到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鹊踏枝》),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宋朝柳咏的《蝶恋花》),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
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做学问也用得上陶渊明的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
看看王国维的原话:——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秦观【踏沙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①”,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②”,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注释:
①宋祁【玉楼春】(春景):'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楫。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②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①”,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②”?“宝帘闲挂小银钩③”,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④”也。
注释:
①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②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一:'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③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④秦观【踏沙行】见三注。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①”,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②、夏英公之《喜迁莺》③,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注释:
①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③夏竦【喜迁莺令】:'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①”,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②”,差近之耳。
注释:
①张惠言《词选序》:'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
②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
[十二]“画屏金鹧鸪①”,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②”,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③”,殆近之欤。
注释:
①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②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③冯延巳【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①”,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注释:
①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①,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③”,《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注释:
①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②后主【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③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由此可以看出,境界与意境不同。
境界是诗词在审美上所达到的高度,就是诗的内在美(道德、哲学层面)和艺术美(艺术技巧层面)融合或者是物我融合、情景交融所达到的高度。实际就是诗词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境界。
意境,仅仅是一种外露的氛围,而境界则是无处不在,是深藏于作品之中的个人的精神境界,袒露着作者的性情世界与内心独白。其实,境界就是作者胸中善(道德)真(科学哲学)美(艺术)发含量在诗词中的反映。所以,从意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到诗的境界和作者境界的高下。
诗词的境界包含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
6、如何提升诗词的境界呢?
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也是提升素质。心不正品不洁!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决定了诗词的境界。
方法一、换角度。学习古人的诗词,不妨换个角度,推陈出新。
方法二、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注重细节的描写,意象要具有典型性。
方法三、逆向思维,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敞开自己的灵魂,敢于写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感悟。
方法四、及时扑捉住灵感,莫使之溜之大吉。重视积累,善于捕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