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中华传统“梦”文化

文∣杜若东

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梦与现实究竟有没有联系,让我们从汉字来探究中华梦文化。

梦,甲骨文和繁体字分别作:

梦是会意兼形声字,整个字是会意一个人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眼睛上是睫毛,并且用手指着眼睛。意思是人睡着后,仍然有所见,会作梦之意。

这个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从夕,瞢(měng)省声,瞢是眼睛模糊不明本身也表义。古人对于人睡着后,仍能言语行动,看到听到的荒诞不经的事,非常困惑,于是就产生了灵魂的观念。并认为梦与现实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在甲骨文中就有商王占梦的卜辞:

到了周代,朝廷设有专门的占梦官,并把梦分为正梦(无所感动,平安自梦)、噩梦(惊愕而梦)、思梦(觉时所思念之而梦)、寐梦(觉时道之而梦)、喜梦(喜悦而梦)、惧梦(恐惧而梦)。

占梦的梦书中,常有反梦的说法,就是说梦中的好坏事物和现实正相反。如梦见屎尿主得财,梦见棺材是升官。

《列子·周穆王篇》记载:尹氏有权有钱,却夜夜梦为仆人,劳作奔走,遭受责打。他手下的一位仆人却夜夜梦为国君看,游宴玩乐,恣情欢谑,醒来后勤苦劳作,晨昏不止。这个故事形象话的阐释了反梦的特点,不过,从深层次上说,可能用意是在揭示贫富之间的差别吧。

对于恶梦,从西周到东汉,都有专门的驱除疫鬼的仪式。

据《后汉书·礼仪书》记载:在腊日的前一天,宫廷里要组织120个童子,他们头裹红巾,穿黑衣,手持鼗鼓,另有一人为方相氏,蒙熊皮,有黄金四目,黑衣红裳,执戈扬盾,还有十二人化妆成制服十种疫鬼(其中就有噩梦)的神兽,手持火把,连唱带跳,将疫鬼驱除出端门,再由侯在宫门外的卫士接过火把,投入洛水之中,仪式结束。而民间对付恶梦的形式是交给神兽名叫伯奇的,他能吃掉恶梦,而道教则采取书写符箓的形式禳除镇服恶梦。

《列子》说:神遇为梦,形接为事。古人也曾脱离占梦的窠臼,对梦的成因从生理、心理做出合理解释。如一代文豪苏轼就认为:心理活动都来源于人的感官,即佛教所称的尘:色声香味触法,念念相因,互相传递,就会以一种奇怪的景象展现出来:如牧羊人梦见自己坐在车上做了贵族王公,可能是牧羊人潜意识里产生从羊跳跃到马、从马到车,然后就成了贵族王公。

明代的王廷相则进一步解释为人睡眠时仍有一种知觉,饥了就梦饱,热了就梦火,另外过去以及白天做过的事,都会成为稀奇古怪的梦境的缘由。南宋诗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此意。《皇帝内经》提出了淫邪发梦的观点,淫邪之气侵入人体,影响了正常脏器功能的失调,就会引起不同的梦境。

北宋科学家沈括有本笔记体学术著作《梦溪笔谈》,得名就与梦有关。沈括曾梦中来到一个小山,溪水环绕其下,景色优美,醒来后就记住了这个梦,晚年时到了润州,得到一块地,竟和梦中的山水非常相似,他就在此定居,并把该地命名为梦溪园。

冰人指媒人,也与做梦有关。

说是晋代令狐策梦见立在冰上与冰下的人说话。醒来让占梦大师索紞(dǎn)占梦。索紞认为《诗经·邶风·匏有苦瓜》中说: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意思是男子娶妻,要在仲春二月,冰未融化,农事未起之时。并认为南为阳,女为阴,这是你要替南方作媒人的征兆。后来,果然敦煌太守田豹请令狐策为儿子做媒。

东汉时的温寿梦见自己的父亲托梦给他,久在外地思念故乡,当时父亲战死。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旁给他赐了一块坟茔。温寿把做梦的事告诉光武帝,自己辞官扶柩回乡,将灵柩迁回祁县老家。可见,古人对于梦是非常看重的。

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非常知名。他曾夜宿吴兴城西孤山,梦见神人送给他一支五色笔,自此文思绝妙。

而到了晚年,才思衰退。梦到有一名叫郭璞的男子让江淹归还那支笔,江淹就将此笔给了那人。因此就有了江郎才尽这个典故。

我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有许多有关梦的神奇记录,兹录其中两则以飨读友。春秋是晋国有位大夫名叫魏颗,他的父亲是魏武子。魏武子有位宠妾,他告诉魏颗死后要将那名爱妾改嫁。

后来魏武子病种弥留之际,又改了遗嘱,又要那爱妾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认为病重时说得话糊涂不清,要按清醒时的遗嘱来办。就把父亲的那个小妾改嫁了。后来,秦晋两国交战,魏颗看到有为老人编草为绳挡住了秦将力士杜回的去路,杜回被绊倒,作了魏颗的俘虏。因此,魏颗立了战功。当夜,魏颗梦到结草绊倒杜回的那个老人,他自称是魏颗改嫁的那个他父亲的爱妾的父亲,并说你救了我女儿一命,没把她殉葬,我特意来报答你。后来,结草就成为报恩的通称。

另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在城濮之战前,

晋文公梦见楚成王伏在自己身上用牙啃自己的脑子,醒来后很害怕,觉得这是个凶兆,非常担忧。结果大臣子犯解梦说,这梦是吉兆,您脸朝上,是我们得天。楚王伏在您身上,象征他服罪,牙齿是刚物,脑子是柔物,柔能克刚。晋文公这才转忧为喜,有了必胜的信心。

咱们再来看两个关于梦的文学作品。郑国有人在野外砍柴,遇到了一头受惊的鹿。他打死了这头鹿,然后把这鹿藏了起来,并用一些枲(xǐ)麻叶盖住。但当他回头在找这头鹿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他就认为自己作了一个打鹿的梦,顺嘴告诉了一个人。那人听说后照他说得地方去找,结果真找到了那头鹿。那人就把鹿背回家,对妻子说:“一个打柴的梦见自己得了头真鹿,不知藏哪儿了。如今被我得了,那简直是真梦。”那人的妻子说:“恐怕你是梦见打柴人得了鹿吧。那有什么打柴人?你真得得了鹿,就是真梦了。”那人说:“反正我得了鹿就好,管他是他的梦,还是我的梦!”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蕉鹿自欺。这个故事出自《列子·周穆王·卷三》。

南柯一梦是说,有个叫淳于棼的人,酒醉后被朋友扶到家里休息,他就做起了梦。梦中他被人接进槐安国——宅南古槐下的一个洞,后他官拜南柯太守,与金枝公主生下五男二女,后檀萝国入侵,淳于棼屡战屡败,公主不幸病故。他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家,失去了国君的信任。国王准他回家探亲。他回到家中。忽然醒来,见仆人正在打扫院落,朋友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映照在墙上。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黄粱一梦(又称一枕黄粱)的故事,与南柯一梦情节大致相仿。说是一个落地失意的卢生在邯郸旅社住宿,道士吕翁给他了一个瓷枕,他枕着这个瓷枕睡着后就做起了梦。差不多与淳于棼有相同的经历。只是醒来后,看到客店主人蒸的黄米饭还在锅里没有蒸熟。

战国时有辞赋家宋玉,可能是屈原的学生,学习过屈原的辞赋。是侍奉楚襄王的文臣。一次,宋玉陪襄王到高唐游玩,襄王让他写一篇关于高唐的辞赋。襄王看到山上有云雾不停变幻,就问宋玉那是什么。宋玉回答说,这叫朝云。

当年先王(楚怀王)曾到这里游玩,梦见一个美丽的女子,愿意侍寝。说自己是巫山之女。此女又名瑶姬,是炎帝的小女儿。分别之时,那女子说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出没在阳台之下。楚王醒来后,特地为这个女子立了《朝云》庙。后来云雨就指男女欢爱。

梦的虚幻让人十分诧异,令人深思。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说: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席枕,失向来之烟霞。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冰冷正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自然会形成及时行乐的思想:时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文人的失意常通过梦境来表达,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又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佛教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庄子在《齐物论》中把做梦比喻称人生,把梦醒比喻为看透人生。最终庄子把自己物化为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物我同化,生死轮回,如此死生何异?这真是一种奇伟瑰丽的美学思想。

(0)

相关推荐

  • 黄帝占梦得名臣 | 梦境与现实

    在目前高度发达的时代,梦境依然是我们人类的未知领域.而"梦"则跟我们的华夏文明一样,历史悠久. 相传黄帝轩辕氏著有一部<占梦经>.汉魏时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g ...

  • 【何言欢语】(1482)复:为啥总是做恶梦

    前天,我的"何言欢语"说了一位来访者,说她自己总是做很多很多的恶梦,不是被人追杀,就是悬崖坠落,或者梦到过世的亲友,醒来就吓得不行的事情,我请师友们给她一些建议,现归纳如下-- - ...

  • 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

    龙虎山道教 今天 若数遇恶梦者,一曰魄祆,二曰心试,三日尸贼,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以左手捻人中二七过,啄齿二七通,而微祝曰: 大洞真玄,张炼三魂,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心节度,速启太 ...

  • 中华传统香文化:养礼、养心、养生

    中华传统香文化博大精深.从最初燃香祭祀和驱瘟避疫起,在5000年的香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养礼.养心.养生这三大用香体系.到了近现代,因思想领域的巨大变革,养礼.养心的香文化受到极大的颠覆,驱瘟避疫的 ...

  • 【剪纸】中华传统福文化“剪纸福”

    来源:曹文峰剪纸艺术: "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也折射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及价值观.所谓& ...

  •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活化石”--沙县小吃

                    据说"兰州拉面"50米内都会埋伏着一家"沙县小吃",这两个中国扩张迅猛的餐饮品牌,源自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与福建沙县.青海化隆人在 ...

  •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 ...

  • 中华传统知识文化的瑰宝都在这儿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古老的典籍更是数不胜数,它们是我国灿烂文明的瑰宝,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至今留有深深地烙印.在如今这个普遍与经典疏离的时代,大家基本上都不 ...

  • 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在党史的学习过程中,顺带着读了一些有意思的书,得到了一些感悟: 比较<共产党宣言>和<礼记 大同篇>,似乎感觉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在中国为民众接受.扎根并取得成 ...

  • 200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附出处)值得珍藏

    200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附出处)值得珍藏

  • (35)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支柱

    核心提示 "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支柱.以太极图为标志的阴 ...

  • 正本清源,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属文人型的,还是属于大众型的.可以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属于文人型的,比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属于大众型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