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人,文科魂,出国苦读到凌晨,回国卷成人下人!

大二前,拍一部院线电影被Jim视为人生的唯一需求。

因此,Jim执迷不悟地读了整整两年Film Studies。但这个专业并不好学:当其他人学Accounting、学Economics、学Engineering学到4.0满绩点的时候,Jim的gpa一度跌到了2.93。

绿的犹如前两天暴跌的基金。

不能免俗的爹妈,一直期望Jim别读这么一个难找工作的没用专业。

最终,没能抵抗爹妈的Jim转读了好就业的Applied Math.

其实,迫于就业压力转专业的文科生,从来都不止Jim一个。

谈到(或被谈到)就业时,每个文科生都曾被如下问题深深cue到:

“工作不太好找吧?”“薪水不是很高吧?”“可惜了,你当年干嘛不像我一样选个CS/EE/Finance这样好就业的专业呢?”

还没等你回答,他们就立刻摆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毕竟,之前的灵魂三问只是小小的暖场项目,接下来那句话才是真正的会心一击:

“我知道了!你家里条件一定很好!文科生嘛,就是不像我们这么看重工资。”

一线城市工资条亲切地告诉你:学文是没有未来的

悲哀的是,他们说的竟然还不无道理,至少关于工资那部分是有道理的:

早在寒暑假实习时,很多文科生就顿悟了什么叫做用爱发电:

管你gpa是3.9还是2.8,管你去的是博物馆还是国会山,那些愿意雇文科生的实习单位往往都相当讲信用,说没有实习工资就是没有实习工资。

不仅你没有,就连带你实习的导师也没有。

国会实习:秀是秀得很,给钱又不肯

对文科生来说,如果能找到一个每天一百块还管午饭的实习,那简直就跟中了大奖一般。

然而,中了大奖的文科生,在求职时就能逆天改命、脱非入欧了吗?

文科生的美国同学们第一个不答应:人家天生拥有母语优势,一个比一个能侃侃而谈。既然能招到他们,企业又为什么要在你身上浪费一个h1b?

找工作时,普且自信的白哥哥白姐姐往往能胜过沉默的实干家

当然,文科生也不会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美国留不下了,回国试试说不定也可以。

而对于回国后的工作,文科生其实也很少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工资低就低点吧,干活累点不算啥,策展、拍卖行、画廊、博物馆这么多,总有一两个愿意收留我这个专业对口的Top 50文科人(吧?)

很遗憾,还真不一定有。

回国后的文科人很快发现,国内那些契合自己专业的市场早都卷成了红的不能再红的红海。

不想变成待业海归废物的话,文科人们似乎只剩下三条路可走:

加入考公大军,读phd读到秃头,或是跑去深圳,当一名小学英语老师。

三条路哪个都不太想选的文科生,怀念起了在美国时,那个读书读到凌晨才睡的自己。

那个读到凌晨才睡的文科生,总保持着那颗学自己所爱的初心。

或许学了CS能帮他们拿到h1b,在湾区做一名高薪码农;或许选了Finance能让他们步入四大,回国后当一位商业巨子。

但,能学自己门门课都感兴趣的Cultural Studies,真的就一定比从事自己根本不爱的工作要差吗?

那个读到凌晨才睡的文科生,也往往比其他人更容易陷入孤独。

当商科生为组一个满意的group,身着高定西装出门四处social时;当CS人为啃下一行晦涩的代码,恨不得和队友每天约一个appointment时。

埋头于图书馆的Art History人猛然发现,自己是本专业唯一一个,可能也是英语最差的一个Asian。在美国人居多的文科专业中,留学生的语言劣势往往凸显地更加明显。

但,就是在图书馆的浩瀚书海中,文科生逐渐发现了自我,也审视着自我所处的那个宇宙。

那个读到凌晨才睡的文科生,相信比起许多人梦寐以求的honor和thesis,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能帮助发现自我价值的东西。

在其他人忙忙碌碌地刷gpa赶due,过着仿佛是摁下了快进键的留学生活时,读Museum and Cultural Heritage的学生可以相对静心地琢磨着自己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塑造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

但,就和其他人常常羡慕文科生能静下心做研究一样,文科生也常常考虑那些自己总被其他人问到的问题。

那个读到凌晨才睡的文科生,选专业的时候不是没想过那些总被其他人cue到的问题。

他们听说过那句“理科学不过同胞,文科聊不过老美”,他们了解过卷成人下人的就业市场,他们有时也禁不住为此感到孤独,陷入自我怀疑。

但,他们读书的时候,是真真正正开心的。

而谁又能断言,学文科的他们,毕业后只能当贫困的艺术家?

那位学了两年Film studies后,被爹妈强迫转去学Applied Math的Jim,认为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了什么,更在于做了什么。

因此,转了专业的他课余时间也从未停止拍片,他拍的两部短片还在美国电影节里拿了奖。

通过拍片,他拿到了自己毕业后第一份大厂offer,但他依然没停止自我探索,没停止拓宽自我的边界。

后来,他成了一个留学大号的运营者,有几十万人阅读着他的文章。

转了专业的Jim发现自己并非只能学math不可,一如找工作的文科生并非注定只能做贫困的艺术家。

难道学了Art history就一定要去研究艺术吗?难道专业是Museum相关就非各大博物馆不去?难道专业是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Studies,就必须得跟中世纪打一辈子交道?

那些文科为我们潜移默化的优秀思维模式,那些文科帮我们培养的独立分析能力和看透事物本质的本领,或许并不一定要非限制于文科领域不可。

运用我们在文科学习时掌握的知识和被塑造的品质,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些可能被忽略的领域做出出众的成绩。

比如,作为一名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文科生,我们在从事需要进行海外交流的公务员岗位时,往往会比没出过国的公务员更具优势;作为一个对西方艺术作品熟稔于心的文科人,我们即使去深圳做一名小学英语老师,也比其他教师多了项传授艺术知识的技能。

我们作为文科生所积淀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即便是在看似专业不对口的国企、事业单位、管委会,也一样能出众,一样有助实现不可替代的自我价值。

这些,未必是比博物馆、画廊和策展要坏的选择。

身为文科生的我们或许很难大富大贵,但也绝不是只能做贫困的艺术家。

我们在用文科知识养活自己的同时,完全可以继续像当年上学时那样观察自我,审视世界,将工作单位视作另一个可以培养持续独特的自己的university。

毕竟,文科人,文科魂。

那些既不自命不凡,也不自我怀疑的,就是独特的文科人上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