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舅舅的礼物——纪念西安和平解放七十周年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平 子
苗生瑞老人是我夫君的舅舅,原西安电信局主任工程师,1915年1月25日出生于华县钟鸣鼎食之家,他父亲早期留学日本学医,是陕西第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的名医,所以姐妹三人均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舅舅在大学期间,正值中华民族面临新的危机,卢沟桥事变爆发,大片土地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平津地区的一些著名高校为了躲避这场战争,在长沙和西安分别成立西南和西北临时大学,1937年9月,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迁至西安。1937年底,日寇逼近潼关,飞机频频轰炸西安,教育部令所有师生前往陕南,这些三十年代的佼佼学子和国内知名教授,背负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步行250多公里,过渭河、越秦岭、度柴关,历时两个多月终于到达汉中,舅舅的求学之路,是在日寇的飞机大炮下走出来的,他们不忘国耻,抽暇汲取科学文化知识,也正因为战乱,为新中国造就一批科技人才。
1942年,舅舅大学毕业后便进入西安电讯台工作,很快成为电台的技术骨干和台账,当时的电信电台属于军事机密,由国民党胡宗南部派专人保护,后经国民党政府安排,舅妈带着幼小的儿子由陕西华县迁至和平巷五号,随着人口增多又迁至梁府街12号,对门便是著名的杨虎城公馆,两家曾是多年的邻居。舅舅穷其一生,致力于陕西电台和电信事业的蓬勃发展,当时西安刚刚解放不久,电台资金紧张,没有资金购买进口的电器设备和材料,是舅舅自掏腰包,为国家买来钻研技术。解放初期,在西华门筹建西北第一座电报电信大楼,舅舅是总工程师兼专家组组长,由苏联进口的大钟表,便是舅舅领导安装在报话大楼上,成为陕西省象征性的建筑代表之一,这项工程繁琐、复杂,正是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为西安人民一天二十四小时报时,三十年没有出现差错,这种大公无私、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最后竟成为美国潜伏特务的罪证之一,七十年代收紧令人发指的屈辱,以致六个儿女的学习和生活都遇到挫折和磨难。
舅舅是一个有进取心的科学家,早在六十年代初,他拟定提出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电信总机数字化的管理”,并把这个伟大的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建成中国第一个数字化电信分局——纺织城洪庆分局,这是对人力、机械化管理电信的重大突破和贡献,不仅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科技发明,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改革,可惜这项伟大的发明,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的开始,由于舅舅出生不好,他所发明和创造的先进技术,被批成走白专道路的典型,致使中国电信技术领先世界之林的机遇倒退几十年。
舅舅不是伪造的英雄,从平反以后到去世,1999年5月,在纪念西安和平解放50周年的日子里,《西安晚报》《华商报》《中国共产党西安历史》等报纸书刊杂志均真实地介绍了舅舅的生平事迹,舅舅的精神之所以难得,是他在国难当头之际,放弃出国深造,抛弃个人利益,自觉担负起保护和振兴陕西电信的责任,1948年秋,为了做好解放西安的准备工作,西安市工委通过关系,收集到国民党西北地区的中统、军统特务名单,和布置在西安的电台密码,在中共中央和西安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一大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机智勇敢的战斗在隐蔽的战线上,在配合党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就有舅舅的功劳。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益逼近西安,胡宗南准备把大型工厂和大专院校迁到陕南和四川,来不及搬迁的工厂企业一律炸毁,此时西安电信局局长、副局长先后借故逃往汉中,时任电讯台台长的舅舅,听从共产党的领导,对电话交换室、载波室、发讯台、机务站等等重要部门派专人进行保护,5月19日夜晚,国民党军经携带手榴弹闯入电信局,准备实施破坏,舅舅和工人纠察队设法与其周旋,阻止他们的行动,保全了电讯机器设备,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电信局,舅舅和工人们忘记三天三夜保护设备的疲劳,连夜加班安装好发讯台开始工作,5月21日,电报电话已是畅通无阻,舅舅和同事们把电信设备一颗螺丝钉都不少的交给党和人民。
舅舅是一个无名英雄,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回首他这一生走过的路程,我看到每一步都和大钟表一样铿锵有力,敲击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余音袅袅。舅舅去世以后,大钟表屡屡出现问题,偌大的陕西电信局竟无一人摆弄得了,不是走走停停,就是不会再唱《东方红》,在国外这种品牌的大钟表,至少可以用五百年以上,在西安却因为舅舅的去世,早早结束它的生命,虽然大钟表已被拆除,我还是忘不掉过去的音乐,过去的时间和一位过去的老人。舅舅!想到您去世,将剥夺大钟表的生命,我就感到心痛,但我为了小时候那个熟悉的音乐,已经努力拉长我对您的思念!那钟声是您涓涓不息的爱国之情,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礼物。
(注:文中插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平子,实名张慧平,汉族,1956年4月生,中共党员,从1980年起,在《陕西工人报》《陕西建筑报》《华商报》多次发表通讯报道和散文。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