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伟:荞之歌(诵读/罗 兰)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张士伟  诵读/罗 兰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白居易《村夜》

小引

慕名踏访古村落,

闻香走进了美食“农家乐”。

吃一碗“大荞面饸饹”,

细嚼了两片“苦荞面馍馍”。

喝一碗“酸菜疙瘩汤”,

听了一个关于荞麦的故事传说。

我纪录下来,

变成了一首《荞之歌》。

01

站在古村的山头,

沐浴在秋风里把荞乡的景色读遍。

山民欢呼:“荞花开呐,荞花最好看!”

又是一个荞麦丰收年。

一弯“红粉佳人”的面目,

一弯“火树银花”的雪颜。

大荞花红,苦荞花白,

交叉怒放,红白相间,

灿烂了整个山湾。

荞花不停的摇曳,

红花与白结伴。

白花挽着红花的手臂。

不离不弃,蜂蝶伴舞,

上演着恋人们的浪漫。

大荞麦孕育着甜蜜,

苦荞却含着淡淡的苦涩。

苦苦甜甜,甜中有苦,

品出人生的真滋味。

荞麦演绎的真谛谁能明白?

02

古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荞麦的宝地“水泉湾”。

水泉湾也有过一段艰辛史,

穷山恶水,地处高寒。

五谷不长,缺吃少穿,

衣不遮体,交迫饥寒。

柱着打狗棍,

手里捧着讨饭的碗。

受尽人世的屈辱,

饱尝度日的心酸。

泡在苦水里煎熬,

推着日子熬煎。

方圆乡邻唱民谣,

口口相传数百年:

“水泉湾里富人少,

十户里九家是穷酸。

女子出嫁陪财礼,

英俊的少年光棍汉。”

民谣讲的是实话,

听在耳里心发酸。

崎岖山道弯套弯,

坎坎坷坷行路难。

村民烧香拜山神,

神灵无语呼苍天。

水泉湾呀水泉湾,

何时苦尽等来甜?

03

传说百年以前的水泉湾,

山坡嶺巅被一只山雕霸占。

山雕统治着禽鸟世界,

歁强凌弱,骄悍刁蛮。

从村民碗里夺食,

搅的农家叫苦连天。

一只矫健的雄鹰义愤不平,

展翅巡山抵抗恶雕侵犯人间。

山雕伺机抓走待哺的雏燕,

燕妈妈向雄鹰呼叫求援。

雄鹰应声冲向恶雕,

一阵搏杀让雏燕平安脱险,

回到妈妈身边。

雄鹰返回途中,

却遭遇恶雕的暗算。

利爪如刀破伤了鹰背,

顿时痛彻心扉,

一个跟斗坠落湾头的沙滩。

空中的一幕映入眼帘,

村民们赞美雄鹰的顽强勇敢。

不约而同的拥向沙滩,

投入救援,把爱心奉献。

伤口敷上止疼草药,

用泉水擦洗羽毛上的血斑。

按摩瑟瑟发抖的身驱,

喂它饮水,供它豆米当餐。

村民轮班守护,

整整三天三夜啊,

男女老少都合不拢眼。

雄鹰恢复了无气,

鸣叫着,奏响感恩的心弦。

它舞功翅膀与村民们道别,

绕水泉湾三圈,

抖擞精神飞上了蓝天!

04

岁月循环,

春风送暖。

水泉湾迎来又一个春耕季节。

犁翻浪花,沙土飘散云烟。

忽然间响亮春雷,

雄鹰带领家族在晴空盘旋。

鹰群欢声翱翔,播下麻麻雨滴,

把山湾的田亩排排垅垅撒遍。

山湾人闪烁着惊异的眼睛。

哇!这是神品荞麦啊,

梦想的籽种与瘠簿土地接缘!

荞麦不怕严寒,

不畏雨少干旱。

喜欢人们辛勤的劳作,

不挑环境,随遇而安。

天成的傲骨,

直直的向上,

宁折不弯。

承载着庄稼人的希望,

展示诚实的烂漫。

05

日子一年一年的滚动,

水泉湾的荞麦啊,

花谢了收割,收割了又景簇花浓。

一茬赛一茬的兴旺,

生活越来越幸福甜润。

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山村面貌日日变换美容。

开发荞麦食品,

创出多种花色品种。

受到市场的热捧,

走出国门,溶入异域风情。

奔向小康的路,

无限宽阔,一片光明!

注:作于2018年9月20日;文中插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诵读简介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

作者简介

张士伟,1939年生于甘肃陇南。60年代加入中国作协为会员,曾以鲁婴、峙巍、欣秋等笔名发表小说、散文、戏曲电影剧本,偶写文学评论。中年后专门从事文学艺术理论研究。现已退休在北京养老。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