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谁人不爱苏东坡!

苏东坡是文化的标杆,他不凡不幸,他超然物外,在江苏多地任职,他不仅政绩显赫,而且把诗文词书画,转化为无景不诗,无诗不妙,人们又把他的诗文衍化为景观,其诗文又成了景观的点睛之魂,最后又把江苏作为他的归属,为江苏大地增色添彩。

山水情,化感伤为欣喜

如苏东坡遗存遍布扬州、徐州、常州、无锡,人们都在挖掘其精神内涵,扬州的竹西寺则是表现他面对政敌的“平地无声其波澜”,以其睿智巧妙解脱。元丰八年(1085)五月,回宜兴途中经过扬州,写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诗中表示的是极平常的愉悦心情,并无深文大义,但监察御史却捕风捉影地弹劾,说是神宗刚死,东坡幸灾乐祸,弄得东坡哭笑不得,但鉴于六年前“乌台诗案”的教训,只得违心辩解说:“是岁三月六日闻先帝遗诏,举哀挂服了当,迤逦往常州。至五月夜,因往扬州竹西寺,见百姓父老十数人道旁语笑,一人以手加额云:'见说好个少年官家’,臣实喜闻百姓讴歌吾君之子,出于至诚。又是时臣初得请归耕常州,盖将老焉。而淮浙间所在丰熟,因作诗云云。”将自我寻常愉悦硬强扯至为新皇而喜,为国昌而乐,这才免了灾祸。

竹西寺

怀师情,效师忧国忧民

欧苏的情谊非同一般。嘉祐二年(1057)四月,苏轼与苏辙参加殿试时,主试即为欧阳修。苏轼的考卷《刑赏忠厚之至论》文中谈及国家行政求简求宽的原则。欧阳修见到这篇光彩夺目的文章,爱不释手,连呼:“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卷子揭晓后,才知道是苏轼所写,十分赞赏,预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由于欧公的推重,苏轼文名大噪,誉满京师。

庆历四年, “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遭贬外调,欧阳修写信给谏官高若讷,斥责他不救范仲淹的行为,被贬为夷陵令,其后韩琦、范仲淹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又疏言可惜,再贬至滁州,庆历八年迁至扬州。

左:苏轼 右:欧阳修

苏轼对老师的不公无力改变,他只有不辜负老师的希望。在政坛上,虽然由于政敌的排挤,未能执掌到朝政大权,多在地方任职,但在他管辖的范围内,却是兴利除弊,廉洁奉公,惠声遐迩。在文坛上,他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巨擘,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书法绘画艺术方面也是名家。苏轼对老师极其尊重。现存平山堂众多刻石中,有一方苏轼的《西江月》。这是他第三次登临此堂。

平山堂

熙宁四年(1071),他任杭州通判,曾绕道颖州谒见欧公,宴饮于颖州西湖,“偈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谁知竟成永诀。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移至密州,元丰二年(1079)由徐州徙湖州路过扬州时作《西江月·平山堂》。虽遭贬徙任,但扬州知州鲜于侁设宴于平山堂。作者酒酣思师,即席赋此词。据其友人释德洪和张嘉父说,其时“名士堵立,看其落笔置笔,目送万里。殆欲仙去尔”。其实观者哪知苏轼此时心情,因老师已仙逝,而他曾受教欧公门下16年,恩师当年曾寄予厚望云:“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而今已成过去,当然感慨万端,十年间都曾途径扬州,每次来必到平山堂凭吊欧公。所以他在诗中饱溢感情:

护生情,悉心提携贤才

欧公揽贤荐才的品德亦为苏轼所承继,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之所以被世人所重,与苏轼的悉心提携密不可分。苏轼曾在《答李昭玘书》中说:“如黄庭坚鲁真,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来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也。”可见是他最先发现了秦观。

秦观

苏轼曾对秦观说:“文章之任,亦在名世之士相与主盟,则其道不坠。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辈出,要使一时之文有所宗主,昔欧阳文忠常以是任付与某,故不敢不勉。异时文章盟主,贵在诸君,亦如文忠之付授也。”他不是把秦观等作为一般学生,而是作为第三代文坛盟主培养的。

他引导秦少游不要吟风弄月,而应以诗赋关注国计民生,并为其创设平台。《黄楼赋》是苏轼有意让秦少游崭露头角。《宋史·苏轼传》云:“……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栾城集·苏轼墓志》亦云:“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高大的堤城筑好之后,又在上面建了一座十丈高的楼台,名曰“黄楼”,秦观的赋就是为此楼落成庆典而写的。秦观的诗“敲点匀净”,常常落于纤巧,然而这篇赋却一点女郎之气也没有。体现了秦观早年盛气好奇,喜读兵家书,有治国定邦的抱负;性豪俊慷慨,倜傥不群的特点。下笔即有鲸吞虎啸之势。所以苏轼盛赞鼓励,认为自己这样的大手笔道不出的“万景”,被秦观的雄辞妙语写出来了,且具有“雨雹散雷推”那样雄浑奇特的风格。惊叹其为“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十字壮语,奠定了秦观经世致用的基础。

高邮文游台

百姓情,敢于得罪权贵

苏轼在扬州任上仅半年光景,时间虽短,但他努力革新鼎故,做了几件深得人心的好事。他深入民间,“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见老百姓皆为“积欠”(每年所欠官税)所困,虽是麦收,农民怕官府催还而不敢返乡。苏轼叹道:“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于是上任后在照例要写的谢表中直言不讳地说:“江淮之间,久罹水旱之苦;邻封二浙,饥疫相熏;积欠十年,丰凶皆病。”以后又一再上书请免积欠,以求“使欠困之民,稍知一饱之乐”,终于获准。消息传来,苏轼在诗中以“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之句,表示自己宽慰之情。

为百姓,他敢于向权贵斗争。元祐年间,朝廷贡花,贡茶之风盛行,当时的名臣丁谓、蔡襄等人,权力灸手可热,他们以圣上之名,向各地强征茶、花,造成百姓的巨大灾难。苏东坡到扬州做太守前是蔡京任扬州太守,他见扬州芍药好,就效仿洛阳牡丹万花会,搞芍药万花会,后来蔡京虽走,但仍要扬州每年向京城贡花。苏东坡到任后,不顾臣僚的警示,直接宣布罢去官办万花会,让老百姓自由赏花,东坡也与百姓同乐,共赏芍药,在他的《浣溪沙·扬州赏芍药樱桃》中写道:

扬州芍药

(0)

相关推荐

  • 廉洁文化中国行 | 不一样的“扬州梦”

    南朝的一篇笔记小说里,记载了一个故事:一群浑汉聚在一起做白日梦,第一个人说想做扬州刺史,第二个人说想发大财,第三个人说想骑鹤成仙,第四个人哈哈一笑,念了一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

  • 【觅苏记】扬州石塔寺:禁花论饭(上)

    元祐七年二月.三月间,苏轼接到朝廷命令,调他以龙图阁学士充淮南东路兵马钤辖知扬州军州事.此时东坡仍在颍州太守任上,他到此任刚半年的时间,治理颍州西湖的工程还未完工. 在此前的一段时间,东坡一直想找机会 ...

  • (908)[转载]苏东坡:劳动是修行,悠闲是境界,人间有味是清欢

    原文地址:苏东坡:劳动是修行,悠闲是境界,人间有味是清欢作者:忘忧sfm - 劳动是修行 -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qu ...

  • (9788)苏东坡:劳动是修行,悠闲是境界,人间有味是清欢

    (2021-05-06 20:36:36) - 劳动是修行 -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意思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 ...

  •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

    题记: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一篇作品能流传千古,深受人们的喜爱与传诵,肯定是写出了人类所共有的情感.这种情感穿越时空,打动着现代人的心.这种作品必然是带着人类的哲理的思考:这种思考已经上升 ...

  • 世间再无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

    时值早春,苏轼游山,以清茶野餐."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声慨叹,道出了苏东坡的人生底色. 如此随遇而安,并非偶然,这与他超尘脱俗的人生悟性分不开. 清欢,是随遇而安 载着苏轼的那一叶 ...

  • 苏轼曾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一首宋词道尽人生哲理

    才子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同时也是书法家,在诗词文章上造诣很高,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每每读起苏轼,总能感受到他一词一句之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这里我们来细细品读他的一首词,词的名称是&l ...

  • 人间有味是清欢:绝美诗词,句句心动

    主播 | 上岚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在李白笔下,这次送别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景象. ...

  • 人间有味是清欢:岁月长,衣衫薄

    我看过春花秋月,赏过夏风冬雪.也曾一个人穿过漆黑的夜,走过泥泞的街,渡过湍急的河流. 终于懂得了行走于茫茫人海中,难免遭受挫折:历经千帆后,更渴望生命波澜不惊的安稳状态. 在风雨兼程的路上,愿我们以一 ...

  • 八首生活诗词:桃花流水心自闲,人间有味是清欢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魏晋诗人陶渊明的一首著名的田园诗作.在车马喧嚣间 ...

  • 全球炼化行业百年发展史,历尽多少沧桑事,人间有味是清欢

    据最新消息,2019年12月9日前后,浙石化PE.PP装置试车成功,本月底及2020年1月初有望实现全产业链一次性正式开车.浙石化的开工,代表着中国炼化行业正式进入了规模化格局,掀开了中国炼化行业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