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奉曹家四位主公,晚年却被司马懿利用,在自责与忧愤中死亡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懿,凭借着自身的心计与能力,和诸葛亮正面对垒,还发动政变,夺走曹魏实权。令人意外的是,司马懿能这么顺利的夺权,竟然是利用这位魏四朝元老,导致对方晚年得知自己葬送曹家江山时,活活气死,这人就是蒋济。

蒋济少时与胡质及朱绩在江淮地区知名,曾任楚国计吏,后转任扬州别驾。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发动第一次合肥之战,当时曹操派张喜领兵救援,但因疫病而误期。等候一个多月后,蒋济假称收到张喜的书信,说张喜快到,并故意让孙权获得书简。孙权中计,于是撤军,成功为合肥解围。

十四年(209年)蒋济为扬州出使到谯县,曹操见蒋济时,向他透露打算迁徙淮南的民众,询问蒋的意见;蒋济虽然认同孙权会乘着曹操在赤壁之战兵力大耗而掳掠淮南的人民及土地,但判断人民会眷恋原居的土地,不会愿意迁徙。一旦下令迁移,会令他们恐惧,不同意徙民。曹操后来仍然下令迁移江淮十多万人,结果导致大半人民如蒋济所料地逃至吴境。后蒋济出使到邺城,曹操因他对徙民的见解而甚为欣赏蒋,任命他为丹阳太守。后又复任扬州别驾,更下令:“季子为臣,吴宜有君。今君还州,吾无忧耳。”当时有平民诬告蒋济策划谋反,但曹操却断定消息是假的,可见曹操对蒋济的信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击败曹仁的部将庞德和前往援救的于禁,并围困襄阳和樊城,一时锐不可挡。曹操见许昌与近荆州,有意让汉献帝由许昌迁都他处。蒋济和司马懿却劝阻,更建议让已对关羽甚不满的孙权袭取荆州,从而解除对襄樊的围困,曹操最后采纳。孙权果然主动请战,命吕蒙袭取荆州,更与魏军徐晃等一同擒杀关羽,成功解襄樊之围。

曹丕称帝时,蒋济出任东中郎将,后入为散骑常侍。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大举攻吴,蒋济与大司马曹仁征伐东吴,进攻濡须口,蒋济领兵攻羡谿用以分散吴军。当时曹仁打算攻取东吴濡须督朱桓兵士与妻儿所在的中州,蒋济认为进攻江中州岛危险,易被敌军击破,提出反对,但曹仁不听,最终果真被击败,及后因有疫病而撤军。曹仁战后旋即逝世,蒋济再任东中郎将,代领曹仁的军队。后来又被征任为尚书。

黄初六年(225年)冬季,曹丕亲自领水陆军队到广陵,临江阅兵,打算进攻东吴。身为扬州人的蒋济认为水道会有阻塞,不利行军,更作《三州论》劝谏,但曹丕不听,最终战船都因河道结冰而不能前进。有人建议在当地屯田,蒋济又以屯田地点靠近淮河和湖泊,当雨季水涨时,容易被东吴军队掠夺屯田物资而反对,曹丕听从,因而撤退。来到精湖,湖水有些干涸,曹丕又将滞留的船队交给蒋济处理,蒋济开凿河道又阻截湖水导流河水,成功将船只导到淮河中。

226年曹丕驾崩后,曹睿即位后,蒋济一样尽心尽力,不但在战场上救下了大司马曹休,还提供了曹睿不少建议,这让蒋济升为关内侯、中护军,239年,曹睿临终前将蒋济升为太尉,希望他可以继续效力于曹芳。

曹芳在位时,身为托孤大臣的大将军曹爽,开始专权,祸乱朝政,蒋济为此感到不满,于是暗中勾结司马懿,但他没想到的是,司马懿真的目的不是帮助蒋济,而是夺取朝堂大权。

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曹爽身入险境仍顽强抵抗,不过因蒋济和曹爽之父曹是旧识,于是他就相劝,放弃抵抗顶多失去官职,还可以享受爵位与富贵,曹爽一听就交出自己的权力,没想到却被司马懿软禁,最后被冠上谋反的罪名惨遭曹爽三族。

蒋济得知消息后,才知道自己被司马懿利用了,内心感到愧疚无比,至此之后他一直活在自责与忧愤中,最后积郁成疾,249年5月18日去世,享年61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