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我们需要做什么?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

早上打开微信,朋友圈里各种关于残疾人的政策、福利的消息。

让人不禁感叹这是一个美好而善意的社会。

去年,我写了一篇《国际残障者日,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多》,今年我想写一写在这一年里我遇到的那些残疾人朋友,他们给我的感动,以及给我的思考。

轶琳姐,一个听障妈妈,一个残疾人工作者。

作为一个妈妈,她对孩子是满满的爱,这从她的演讲稿里可以看出来。

作为一个职场人,她热爱自己的工作,这从与她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

作为一个听障人士,她的积极、热情、乐观,感染着每一个人。

她永远是微笑的样子,和她说话的时候,她会微笑地看着你的嘴。

那是汇报演讲前的晚上,我们两个住在一起,她洗漱完毕之后,我们两个聊着天,她很认真地看着我,我说到兴奋的时候手舞足蹈,头也会偶尔偏向别处,她会把我叫回来,然后让我对着她说,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她没有戴助听器。以前听说过一些听障人士有读唇语的能力,但是不知道原来是这么不可思议,刚才我完全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放慢我的说话速度。突然有种愧疚感。他凭着我嘴巴动的状态基本能够判断我说了什么,我不知道这背后她付出了多少艰辛训练,但是我觉得她今天的成绩告诉我们这一切都值得!

一次我们一起吃饭,她妈妈也在,坐在我们两个中间,阿姨总是喜欢在我们之间翻译一下,轶琳姐说,妈,您不要说了,如果我有什么听不清楚的地方,我会问莎莎的,我们之间没关系的。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听障人士的时候,请不要吝啬自己的目光和笑容面对他们,即使他们打着手语,即使他们戴着助听器,但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在通过我们的嘴判断我们在说什么。

轶琳姐身上有股力量,我想只有在那种力量的支撑下,才会有现在的成绩吧,它叫——顽强!轶琳姐身上还有一种气质,我想她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掌声与尊重,就是因为这种气质,它叫——自信!

嘉嘉,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她的世界里有蓝天白云,也有五颜六色的鲜花,也有每一个人脸上的微笑。可是二十六岁那年一切带着颜色的事物仿佛戛然而止,剩下的是一块幕布,廖老师我们好奇地问她,眼前是不是黑色的?她说,不是黑色的,是灰色的。我们让她通过我们的声音判断一下我们各自的性格,她说廖老师应该很瘦,因为说话铿锵有力;她说我应该很有耐心,因为我说话温柔。原来,我们都无法选择命运给你关上的那扇门,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如何对待,如何寻找另一扇窗。

嘉嘉用自己的积极乐观找到了答案。

那天之所以安排我们两个一起,是因为想要我适时提供帮助。可是,很多时候,我几乎忘了,我旁边这个和我们一起谈笑风生的姑娘需要我的帮助。

嘉嘉喜欢旅行,前两天看到她的朋友圈,她在日本的街头。

嗯,这个姑娘的生活远比她能看到的丰富多彩。

家骥哥,第一次听他演讲,如果他不说,我根本没看出来他是一个视障人士。听他讲述自己坐公交车的经历,我看不到舞台上他的面部表情,但是通过他的声音能够感受到他的神采奕奕。

和他一起乘坐地铁,有好几次,我都想和旁边坐着的人说能不能给他让个位子,但是我没有说,我害怕自己的好意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伤害,因为或许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站着也是一种平等与尊重。

他说他骑小黄车到地铁站,我觉得不可思议,结结巴巴说出自己的好奇,他说他会骑车,那一刻,突然觉得有种励志叫王家骥!

他们勇于尝试各种事物,甚至比我们这些明眼人做的还好!

姚老师是一个肢体残疾者,她坐在轮椅上,是我能够看到的她的状态。她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是我能够听到的她的幸福。

虽然我学了特教、做了特教很多年,但是有时候我依旧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如何伸出援手,而是不知道何时伸出援手。

我们一起出去演讲,她坐在轮椅上,站起来的时候需要拄拐。我们一起去卫生间,我突然有种使命感,可是她根本不需要我的帮助。

她不仅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且尽己所能的帮助别人。餐桌上,她一直照顾着我,让我吃这吃那,让我觉得特别温暖。视频介绍里,她有很多荣誉称号,但是她从不彰显,她在默默地帮助别人,因为她说她知道有很多人也在默默地帮助她。

说起残疾人,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需要帮助。可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残疾人,他们生活的积极乐观,而且凭借着这种积极乐观,他们战胜了很多困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是根据他们自身的需要,不是我们盲目地彰显爱心!

现在的我,也没有找到答案——何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如果可以,我想用实际行动去探索,寻找这个答案。

轶琳姐的演讲稿里有这样一句话——盲人叔叔可以炒股,肢残姐姐可以借助假肢跳舞,就连听障的妈妈也可以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演讲。她说得有多激昂,我的心就有多震撼!是啊,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视力障碍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扫除障碍,融入到社会;肢体残疾者可以借助科技辅具融入到社会;听力障碍者可以借助助听器,听到声音,发出声音,融入到社会。

可是,每次听到她讲这些的时候,我有感动,也有遗憾:他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我们的那些智力障碍的孩子,那些自闭症的孩子呢?纵使科技再发达,经济水平再提升,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吗?

满老师在台上,他是一个肢体障碍者,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荣誉,他在讲述着自己的励志故事。每次情绪激昂时,台下都是阵阵掌声。

如果,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站在台上,我们是否能够容忍他的吞吞吐吐?

如果,一个自闭症孩子站在台上,我们是否能够耐心地聆听他的“胡言乱语”?

今天早上看到微信公众号自闭症互助圈上的一篇文章,发生在北京,宣武医院,王建丽老师和他儿子的遭遇。小冯让一个正在公放动画片的小女孩戴上耳机,结果引来小女孩家长的谩骂,污言秽语,字字锥心。文章里王老师提到每次都会教导儿子遵守社会规则,小冯不仅自己做到,也要求别人做到。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导孩子的行为,每一个行为都是社会准则,可是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准则是每个人都能够遵守吗?想起了和一个朋友曾经讨论过,为什么我们要让自闭症孩子适应我们普通人存在的社会,这个社会真的健全吗?我反而喜欢他们的世界里的纯粹、一板一眼、爱憎分明!

真正阻碍这些孩子融入社会的或许并不是科技辅具的缺少,而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现在动辄就提到献爱心,献爱心,而一提到献爱心就很容易想到残疾人这一群体,可是我们的爱心献对了吗?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对于向轶琳姐他们这样可以自食其力的人,我觉得爱心并不是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而是尊重他们,尊重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存在于这个社会里,不歧视;尊重他们通过努力为自己获得的一切荣誉,不怜悯。

对于智力障碍、自闭症人士,我觉得爱心是理解他们,接纳他们,然后才是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才是真正地关爱他们。

“让这些孩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很难,不仅是因为他们不好教,不仅是因为他们很难学,而是我们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完全准备好真正地理解他们,接纳他们。但是正因为难,我们的坚持才有意义!正因为难,任何小的突破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大的成就!正因为难,我们才在努力地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