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捏捏”

喜欢和潼潼一起玩儿,最开始的靠近是因为他像我的龚宝贝,连发脾气的神情都很相似。但后面的相处,让我越发喜欢这个小孩儿,喜欢他看着我笑的样子,喜欢他大声回答“哎”的样子,喜欢他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等着我追他的样子……
他让我有感动。
那天早上阳光活动的时候,嘟嘟又来靠近他了,嘟嘟的动作可能不是那么的温柔,潼潼有些抗拒。他把头扎到了我的怀里。坦白讲,那一刻,我有点害怕——害怕他会咬我。当时的感受很真实,如果咬到我的胳膊,我觉得还可以接受,但如果在我胸口咬一口,得疼死。于是我试着把他推开。他开始发脾气了,眼睛瞪得特别大,同时发出“嗯嗯”的声音,嘴也咧开。我开始拍他的后背。他又抱着我,我握住他的手,使劲儿地捏着。
每次在他发脾气,我给他拍后背的时候,我都在想:这是不是强化了他的行为?但如果我不拍拍他,他可能会出现抓人、咬人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会让大家害怕靠近他。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会让他表达:“拍拍。”他对这句表达的建立很好。
这次我选择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完成任务,然后得到我的奖励——捏手。
“来,踢个球。”
他很乖,踢了一个球,我给他捏了捏手。
再踢一个球,再捏捏手。
踢球结束后,他主动把手放到我的手上,使劲儿捏了一下。我知道他想让我捏手。于是我趁机对他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你说,捏捏手。”
“捏捏手。”他说的很慢,即使这个需求很急。
我就捏捏他的手。
捏几下就停了。
他就再说,我就再捏。
回去的路上,我们俩的手始终攥在一起,只要他说,我就给他捏,他不说,我的手就不动。
回到班里,他的嘴里还在说。
我就坐在他的前面,继续这样的操作。
我想要加一点别的内容。
“舒服吗?”
“舒服。”
“老师帮你捏捏手了,你要说谢谢。”
他重复了我的话。
我们又这样重复了几次,但他明显对这个礼貌用语的理解和掌握还不牢固,我也担心他会混淆。这种混淆就出现在信号宝宝和周周的身上。
我分面包给大家,让孩子们表达:“我要吃面包。”我就会拿出面包来,然后放到他们的手上,等着他们说谢谢,再把面包给他们。清晰的程序,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当我这样操作之后,信号宝宝再想吃面包的时候,他的表达不是“我要吃面包”,而是“谢谢”。周周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他说:“我要吃锅巴。”说的很好了,我就加上了礼貌用语的练习。“老师给你好吃的,你要说谢谢。”周周就说谢谢。他下次想吃的时候,不再说“我要吃锅巴了”,而是“谢谢”。原本是想交给他们更多的内容,但在孩子们眼里,他得到食物和他说的话的联系建立的太好了,而并不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他们拿到食物之前说的是谢谢,所以在他们看来,我要说“谢谢”才能得到食物。对于信号宝宝,我当时及时停止了再说谢谢的行为,对于周周也是,我想要等他们的认知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添加新的内容。
与潼潼当下的互动让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潼潼很容易发脾气,不仅咬别人,还咬自己。但他其实是一个很乖的小朋友。我拍了很多他的照片,但是不能发出来,只能自己慢慢欣赏。我拿给其他人看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可爱,看不出异常,那种笑也很暖,俨然一个帅气的小模特。
但他特别“懒”,我估计三个动作连在一起的行为他就不做了,再让他做他就发脾气了。
他很喜欢别人拍拍他的后背,按压他的头,这次又发现了他还喜欢别人捏捏他的手。这种需求是合理,不合理的是他的表达方式。如果每次都用发脾气来表达,那我们给他拍后背,按压头,捏捏手的行为就强化了他发脾气的行为。如果他能够在有这种需求的时候主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别人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他表达的能力会有所提升,他发脾气的行为就会减少。
于是我就等他说。
他趴在桌子上,我不捏他的手的时候,他就说“捏捏”。我站累了,搬来了旁边的椅子。就在我把椅子挪到他面前的时候,我想我错失了一个教育机会——应该发出指令让潼潼搬椅子。他能等10个数,他能踢个球,我想他也能完成一件需要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完成的任务。但我当时错失了这个机会。
我们俩面对面地坐着,他说,我就捏捏手,他不说,我就不动。
他从开始的“捏捏”到“老师捏捏”,我觉得特别好。
上课时间快到了。
“再捏10下,我要走了。”我捏了10下。他拽住我的手,要发脾气的模样,嘴里说着:“老师捏捏。”
“好,再捏10下。”
“老师捏捏。”他又表达了,我不忍心拒绝他。
“最后10下了,我真的要走了。”我又捏了10下。
就在我起身准备走的时候,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马老师捏捏。”
我很高兴,甚至是激动,他从说“捏捏”到“老师捏捏”再到“马老师捏捏”,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说“捏捏”的时候是建立了行为和结果的联系。在说“老师捏捏”的时候是他的交流对象固定在了老师身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是有交流对象的表达!在说“马老师捏捏”的时候,他记住了我,他表达的准确说明他提取信息的准确。而对于我,他能不在我的“引诱”(每次让他叫我的时候,都是我做一个口型,他看到口型说“马老师哎”),但这一次,没有“马老师哎”,也不再是眼神的对视,也不是“啵”的声音(他的口型变化不是特别大,我就会和他做亲别人的动作,这样可以做出u的口型,有一次我们一起走,他就发出了“啵”的声音,我知道他在让我和他交流,我也学他发出同样的声音),而是真正的交流,即使这个交流是出于满足他自己的需求,但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是世界第一要务吗?这是他们的需求,也是我们与他们之间建立关系的着眼点。
我又给他捏了10下,如果时间允许,我想我还会再捏更多次,直到他的这个表达稳定为止。
他让我有思考。
那天,下午的阳光活动,我和潼潼站在栏杆那里,我叫他:“潼潼。”每次他都会回答“哎”,但那一次没有,我做出了口型提示,他回答了。但“啊”的一下,转向了旁边的高老师,眼睛瞪得特别大,啊啊的叫,一副凶凶的样子。还好高老师反应快,宋老师也赶紧拉住了他,他没有爆发出来。
这个行为引发了我的思考:他想要干什么?
如果想要通过“袭击”他人宣泄自己的情绪,他直接对着我就可以了,为什么转向其他老师?之前的一天,临近放学,他发脾气了,要咬我,我拽住他的胳膊,等他合上嘴的时候,又拍他的胳膊,他没有得逞。我在想是不是他知道在我这里可能不能得逞,然后不会“袭击”我。又或是,他在“袭击”别人的时候,想看的是别人害怕的表情?如果和他预想的不一样的话,他就真的张开嘴咬了?都说自闭症孩子会对熟悉的人下手,难道我每天和他笑,跟着他一起玩,和他说话,他和我还不熟悉?哈哈,想法有些千奇百怪。
我喜欢这种思考,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很有意思,语言表达不了的,就通过行为窥探他们的内心。
愿了解他们之后,更懂他们,更能在点滴中抓住教育的机会。
特教老师应该有爱,爱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因为爱,所以想要靠近。
但不应该仅是爱。
没有爱,我们可能连靠近的想法都没有,更没有教育的信心了。
靠近了,一定要为这份“靠近”获得一点什么,我想那就是孩子的进步。
(0)

相关推荐

  • 拾遗记丨02.神奇的一掌

    拾遗记丨02.神奇的一掌 我急于见侯道长,不仅仅是学虎步,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思. 我后背夹脊靠上的位置,有一个"疼痛点",已经有两三年,搞得我痛苦不堪.说是"疼痛点&quo ...

  • 手摸不到后背,这样拉伸试试看。#拉伸

    手摸不到后背,这样拉伸试试看。#拉伸

  • 简老师|《我爱你中国》记住口型「竖开」,气势磅礴!

    简老师|《我爱你中国》记住口型「竖开」,气势磅礴!

  • 宣宾老师的捏脊法示范视频

    本文说明文字由编者所加. 捏脊法历史悠久,早在东晋葛洪的书里就有记载.第一种方法,我们以前的文章里介绍过(可点击浏览:捏脊法视频).今天宣宾老师视频示范的是另一种方法. 怎么操作呢?宣宾老师说:&qu ...

  • 祛病强身|宣宾老师示范捏脊法

    大拇指抵脊,食,中二指抵脊柱两边,往上抓捏.隔衣捏.这样捏的是夹脊和脊椎.每天洗澡,睡前,或起床时捏几遍就行,很方便. 大拇指抵脊,食,中二指抵脊柱两边,往上抓捏.隔衣捏.这样捏的是夹脊和脊椎.每天洗 ...

  • 马 萌:捏泥的人

    捏泥的人  --致少陵埙舍田懿 马 萌 听 埙 风吹过少陵原,会迂回三圈 黄土已沉积千年,吹过 玄奘塔,也绕梁三日 梵音袅袅不断 月色有声,浅染丹青 清风有声,似水流华 泥土有声,天地有声 在张口闭口 ...

  • 捏捏这儿,就知道你是气虚,还是气堵

    有对神奇配穴--四关穴,是"气"的四个关卡.可以用它消气.通淤堵.也可以补气,填充能量. 把它们打通,身体的不畅之气也就好打通了. 刚跟人吵完架.生大气,郁闷.压力大时,或仅仅周末 ...

  • 全网那些练武奇才翻车现场,非要给我演示一下,马老师表示不服

    全网那些练武奇才翻车现场,非要给我演示一下,马老师表示不服

  • 别不信!捏捏手就能让你变得更漂亮

    相信这句话:"天下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看了这篇文章就知道了,哪怕我们每天只用些零散的时候捏捏手,都会让自己漂亮起来呢,只是有一点,必须得坚持!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注于 ...

  • 【马老师聊教育】2:关于美的教育

    文/马路 在此之前,我谈了怎样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使孩子从小养成爱父母.爱老师.爱学习.爱劳动的习惯.现在我再来谈谈怎样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 所谓美的教育,也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常言道:爱美之 ...

  • 捏捏手指,预防7大疾病!

    我们在人生中会遇到很多不愉快.想不通的事,既然想不通就不要花时间去想,继续过好现在的生活,说不定偶然的某一天会有不期而遇的结果.继续思考毫无结果的事情只能是给自己徒增烦恼,最后还惹得一身病痛.当你放开 ...

  •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看马老师用线条勾勒山峰二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看马老师用线条勾勒山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