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群‖韩寒和别人的故事

韩寒的故事

2000年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高中退学的韩寒社会公认的“坏学生”(是除了写作外其他都不及格的差生)。同期上节目的好学生黄思路,在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名列“榜首”,入选中华少年榜。同时期的好学生名单中还有刘亦婷、马楠。这些好学生的共同点是考试成绩非常优异,长大报效祖国的口号喊得特别响,成为同时代人的学习楷模,许许多多的家长为这样的好学生没有成为自己的孩子而深深遗憾,纷纷查询并仿照这些好学生的父母的育儿经验,盼望有一天自己的儿女由丑小鸭变成梦想中的白天鹅。社会各界更是为有黄思路这样的“好学生”做为全中国青少年一代的榜样而兴奋,主流媒体也为自己找到了这样的典型代表而欣慰,各界人士更是把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寄托在这些“好学生”身上,深信他们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精英。

令国人啼笑皆非的是,十年后,当年备受国人赞赏、寄托了无限期望的优秀学生黄思路、刘亦婷、马楠们从名牌大学毕业后,把自己当年立下的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纷纷拿到了他国绿卡,嫁给了外国老公,心甘情愿的为异国他乡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成为自己新的国和家的服务者,从自己的娘家赚取利润。而那个当年被国人所公认的坏学生韩寒,十年来双脚坚实地踏在自己的国土上,他不顾及社会主流媒体对自己加上的“坏学生”的恶名,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用冷静的目光观察和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用笔书写和传播社会公德,写出了一部部畅销海内外的不不朽之作,成为中国当代“80”后最有影响力的人。

我的学生小王的故事

盛夏的一天晚上,我在丹江河岸彩虹桥边纳凉,昔日的学生小王走到我的身边,热情的和我交谈起来。

小王师范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特岗教师,在一所小学教书。他向我述说起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我工作的一第学年就被家长评价为师德不及格。”小王诙谐地说。小王说,学期末学校对教师师德进行考评,其中有一项是家长评价,学校邀请了附近一些家长给教师打分。小王的分数是51分,不及格!小王对此十分不理解。自己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经常和学生交流学习上的问题,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到底自己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学生家长?后来,学校的李老师向他吐露了真情:小王在和家长交流时,直接反馈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十分反感。李老师向小王传授真经:一般情况下远离家长,当家长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时,就说:“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就是特别懒,不爱学习。要是稍微学习的话,考试分数一定是全校最好的。”小王将信将疑的试了几次,果然管用,家长高兴的走了。

听了小王的话,我以为小王不懂,就以老师的身份开导他。我说, “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它的背后是一个谎言,而且是一个弥天大谎。事实上,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继续说,首先,每一个人都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这是人类优秀教育文化积淀的精髓,是人类优秀教育文化的客观铁律,也是学校优秀教育文化的客观铁律。优秀学生的优异学习成绩是靠勤奋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点点滴滴逐步积累起来的,不是靠聪明天赋轻轻松松等来的。因此,“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是教师对家长,对学生的一种忽悠,违背了每一个人都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这一人类优秀教育文化的客观铁律。

看着小王在认真听,我接着说,其次,每一个孩子都是具体生动,鲜活,有自己独特个性特长,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句话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把它用在每个孩子身上,违背了因材施教这一人类优秀教育文化的铁律。

我继续说,第三,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深入正确了解的基础之上。班主任(教师)只有深入观察,经常谈心,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掌握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短板,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不同学生个体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达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不断进步的教育教学目的。“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掩盖了教师不愿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知之甚少,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实质。

就在我说的口干舌燥,稍作休息的间隙里,小王礼貌地打断了我的话:“老师,您说的话我都懂,但都不管用。今天的家长,不想和老师交流,不愿听老师说真话。一些家长听话只听前半截子话,后半截子话就进不了耳朵。”

小王接着说,现在的老师那个敢批评学生?在学生面前把话说的稍微重一些,学生就回家向家长告老师的黑状。家长就利用市长热线这把尚方宝剑,市上调查组一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用一个莫非有的结论搪塞,给当事老师身上洒满尿腥臭味。

站在一旁的我,内心产生一种不安。觉得自己今天又犯了自以为是,开言动语,都在教训别人的瞎瞎毛病。

刘老师的故事

刘老师因在高三年级组长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被学校领导推荐,教育局批准到一所九年制学校当副校长,主持工作。谁知刚干了一学期,他就坚决要求,从领导岗位上撤退下来,回到原来学校继续教书,当班主任。

那天晚自习前跟班结束后,我和刘老师一起在操场散步。我疑惑的向刘老师询问不当副校长的因由,刘老师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我像听天方夜谭一样,简直难以置信。

“你不知道,现在基层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不好当。”刘老师一开口就这样说。刘老师说他上任后的第一天早上,就被一位学生家长噎住了。刘老师到学生灶和老师们一起给学生打饭,想体验一下学校生活,一眼就瞅见一位学生手拿一个雪白的蒸馍,只咬了一口就丢到了泔水桶里,老师递给的饭碗只吃了几口就倒掉了。刘老师非常恼火,就把那个学生叫到自己面前,意味深长的批评教育起来。刘老师说:“孩子,难道你就不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你应该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家庭兴旺发达的法宝。要是你爸你妈知道你这样糟踏粮食,一定会用耳巴子扇你不可。”不到十分钟时间,这位学生的家长不请自到,根本就没把面前这位新来的副校长放在眼里,当着孩子的面就大声说:“做的啥号饭,我娃就是不想吃,不爱吃。”在这样的家长和孩子面前,刘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无话可说。

“最头疼的是应付没完没了的各种各样检查验收。”刘老师接着说。刘老师说,基层学校校长和老师头上不知有多少层天,那个来了都得罪不起,今天发文件,明天来检查验收,这样资料,那样材料都得动手捏,忙的顾不上吃饭 ,没时间睡觉和休息,累的直不起腰,有些老师年纪轻轻地就永远地倒下了。

“最要命的是考试分数排名一票否决制,末尾淘汰制。”刘老师继续说。刘老师说,县上每学期都要组织统考,这是正常的,无可厚非。但现在的统考,已经远离了检测教学质量现状,督促校长和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初衷,演化为用考试分数排名评价校长和教师的唯一手段和依据。

刘老师说,统考分数排名一票否决制,末尾淘汰制,只看终极结果,不论学校地域、生源、师资水平差别,一刀切的对校长和教师进行评价,作为校长工作业绩和职务晋升的依据,作为教师工作业绩和升职晋级的条件。那些在薄弱学校工作的校长和老师,即使再努力,一辈子都不得翻身。

刘老师说,统考分数排名一票否决制,末尾淘汰制使得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只剩下统考科目,其他科目被挂在了墙上,成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的存格。

刘老师说,统考分数排名一票否决制,末尾淘汰制,使得校长和老师把自己的目光由关注教学过程简化为向学生要分数,学生的学习已经不是为了未来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考试分数的目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成了大量重复的作业演练,熟能生巧的教育名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可惜的是,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被没完没了的重复作业所淹没。孩子们从早上到晚间十一二点都在做做不完的作业。孩子们不明白,学习的尽头到底在哪里?

刘老师说,统考分数排名一票否决制,末尾淘汰制,使校长和老师向学生大量重复作业要分数成为中小学的教学新常态。为了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家长不惜花费重金将孩子送到托班、课外辅导班(主要是帮助孩子做作业)。托班、课外辅导班这一新的产业链使我国社会公民教育投资占居民家庭支出的一半以上,许多人深感现在养不起孩子了。国家用免除学杂费减轻公民教育负担的政策来发展教育,但今天的家长教育投资不降反而成倍飙升。

刘老师回到教学岗位后,安心教书,潜心学习和研究。我发在校园网上的每一篇文章,他都认真阅读。每天打开电脑,先到教育在线阅读我的文字;经常到我的办公桌上,找寻我新发表稿件的样刊报,为的是先睹为快。

那天,刘老师把他写的一篇作品,放在了我的电脑桌面上,请我帮忙修改并发表,我反复修改后,写了一封推荐信,发到《教育导报》编辑部的邮箱里,很快从电子版上获得了作品已经发表的消息。当时,刘老师高兴得手舞足蹈。

刘老师从第一篇处女作发表以后,一发不可收。一年时间,就在教育书刊报发表作品二十多篇。刘老师的名字和学校的名字一起,走向省内外学校和教师之中。后经学校推荐,刘老师参加了西北五省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荣登高中语文组榜首,为学校赢得荣誉,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实力。

韩寒的故事发生在昨天,小王和刘老师的故事发生在今天。明天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因我不在其中,故不敢妄加猜测,以免因胡言妄语,闹出类似社会主流媒体当年给韩寒加上“还学生”恶名,作为反面教材的笑话。

作者简介:张富群,陕西丹凤人,高级数学教师,商洛市高中数学教学名师。爱好阅读,喜欢用文字让自己的思想飞向远方。在教育教学书刊报发表作品数百篇。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平台往期作品阅读:

张富群‖东山情

张富群‖钥匙

张富群‖马彦翀先生一家与陕西省丹凤中学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富群‖教师生命之歌(外一首)

张富群‖我的老婆叫云霞

张富群‖人在旅途

(0)

相关推荐

  • 教育的N种姿态 |读书征文选登之71

    教育的N种姿态 --读<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有感 诗经云:"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学生的成长路上,我们播撒了很多,同样也收获很多. -- 题记 经友人推荐,华应龙 ...

  • 行走在有光的路上

    _ 行走在有光的路上 王燕 德州市德城区特殊教育中心 _ _ _ _ _ 有人说:特殊教育教师就是一群高级保姆,而我就从事着这样的一份职业--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中小学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有着很多的 ...

  • 数学好不好谁说都是天赋,后天这两点没做好,想高分也难

    身为父母孩子小的时候,会担心孩子是否成长的好,会不会因为小病痛耽误其成长.所以在衣食住行上家长们也是操碎了心,虽说带孩子辛苦多半父母都抱着孩子长大后就好了,自己就可以有专属的生活,可是最后发现孩子长大 ...

  • 遇到不讲理的家长教师变怂,遇到讲理的家长教师刁难,值得深思

    和一位家长交流之中,发现他对孩子的教师有诸多看法.这位家长是这样认为的:越是胡搅蛮缠不讲理的家长老师越是能耐心对待(感觉教师秒怂),越是客客气气的非常讲理的家长老师越是找茬(故意刁难)!这是叫做欺软怕 ...

  • 那个睁不开眼的小女孩……【王鹏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可是在世俗的眼里,教出成绩才是老师的能耐和作用,只要教出好成绩,足以遮百丑.至于学生的心理,品行,可视可无视.甚至有些老师也疏忽学生的心理,常常不顾及差生. 曾经,我也这样过 ...

  • 作为教师,我能拯救她们吗?

    枣庄职业学院王 伟 2013年我带了一个特殊的中专班,学生年龄从13岁至31岁,跨度达18岁.虽然只带了不到一年,但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其中有些故事超出了我的认知范畴.如,接这个班级以后,我平生第一 ...

  • 张富群‖马彦翀先生一家与陕西省丹凤中学鲜为人知的故事

    编者按:马彦翀先生(1886-1964),陕西省商州龙驹寨人.先生于1912年任北洋政府国会众议院议员,后任众议院全院委员长(众议院选举期间主持选举事宜,而议长.副议长选举会议期间坐议员席位),193 ...

  • 张富群:我与仙人掌的故事

    我与仙人掌的故事从七年以前说起.七年以前的以前,我的右脚小拇指头疼痛难忍,开始以为是鞋面太窄,把脚磨的疼痛,换了一双又一双新鞋都无济于事.各种药膏都用了,只管几天,流起害水又疼起来了.走不了几步就难受 ...

  • 张富群:我与《教师博览》的故事

    1998年初春的一天,我在学校教师阅览室翻阅资料时,一本<教师博览>杂志映入我的眼帘,仅仅只是随手翻了几页,我的内心就被她的精彩与博大迷恋住了.从那时起,<教师博览>成了我精神 ...

  • 张富群:我与罗增儒教授的故事

    1996年4月的一天,因我在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刊物<数学学习指导(高中版)>上发表了数篇文章的缘故,作为对我的鼓励,<数学学习指导>编辑部向我赠送了一本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的 ...

  • 张富仓‖说说大哥张富群的那些事

     原标题:大哥张富群平凡的人生足迹 编者按:张富群,陕西丹凤人.陕西师大数学系毕业,高级数学教师,已从丹凤中学退休.一生桃李满天下,在新浪博客发了1000余篇学术文字. 打开张富群新浪博客,阅读大哥张 ...

  • 张富仓:丹凤教师张富群入选大型记录文献《军旗颂》唯一封面人物

    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七十周年之际,由中国国防文化研究分会为编委会,中国科学技术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纪实文献<军旗颂>--共和国七十华诞大阅兵风采巡礼已经于2019年12月正式出版,20 ...

  • 张富群‖幸福的人

    2018年2月11日,我接到一个电话:"张老师,您好!我是2008届高三一班学生彭明,毕业十年了,我们很想您,准备在正月初三举办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邀请您参加,到时候我来接您."一 ...

  • 张富群‖三封短信,三封殊荣

    2010年8月18日,<中国教师报>首任总编辑刘堂江先生在他即将退休离任的最后一期报纸上,发表了<感恩无尽--与亲爱的读者.作者朋友道别>一文.文中热情洋溢的写到:" ...

  • 张富群‖写给家长和孩子们的几句话

    面对当前社会频繁发生的青少年学生自杀和精神异常现象,作为数十年教龄的班主任和教师,我的心中万分焦急和不安.想不出制止的应急办法,只能从源头上探寻遏制的必要条件. 一:写给家长的几句话 百事孝为先.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