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日常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敞开
有段时间没有在这片小天地耕作了。都快荒芜了,日常书写,还是不能断的,文字有一种力量,可以从侧面呈现出很多真实的东西,可能是在自己略显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里容易忽略的东西。
最近多了一个小爱好,那就是篆刻。说起篆刻,我原本是敬而远之的,前段时间写一些篆书,就想着试试吧,翻出几年前买过的一把刻刀,当时是用来刻木头的,还不知道是用来篆刻的,买了几块不到两元一块的练习刻石,于是乎,就玩起来了。
第一个小练习是刻——“两刃”。
取意林谷芳老师的“两刃相交,无可闪躲”。这是禅的勇猛精进与行一直心。借着这两个字的力量,想到就去做。于是乎,行动在前,理论在后,就这样玩起来了。
这是一个感字。“感”,兴发感动之感,感受之感,感觉之感。总之是一种身体的工夫。传统文化的学习,一定要落实在身心上,修身为本。这也是我这几年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点感受。篆刻,可以把自己觉得最珍贵的东西刻下来,这就是篆刻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这是“知几”,觉察事物、身心的几微变化,征兆。这是修学的工夫。这段时间和柯老师学习书法,主要就是在笔画上下功夫,如何下功夫?就是对笔尖几微的觉知。这就是身心与艺术的相感。
陆陆续续刻了十来个,在上周的少儿国学课上,也带了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了篆刻文化,亲子一起刻章。知识当下性地落实在实践上,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最近在书法的练习上,也下了一点工夫。自我感觉是有一些进步,在执笔上,悬腕悬肘基本上能自如了,还有就是笔与笔的关系,大体上有一些连贯性了。做的不好的地方还是有些急,还没有很好地沉下心写好每一笔。
我们现在的国学课堂,正在学诗经,把唐调吟诵也融入到教学中,效果还不错。上上周用大鼓演绎了战歌《无衣》,效果也挺不错的。诗歌的学习,和乐结合在一起,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乎,我还是把笛子捡了起来,时常吹一吹,目的是对乐理找到那种熟悉感,不至于在门外学习吟诵。
南山守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