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思想
说到养生必须要讲一下2500年前的一本书即《黄帝内经》。这是我国最早的养生学和医学巨著,在黄帝内经中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天地感而万物化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黄帝内经和易经,道德经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奇书。
黄帝内经提出了养生的五大基本原则:一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治未病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的防重于治的养生思想。二,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三,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5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5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由此构成整个世界的发展变化。四,动静结合的恒动观。养身在动,养心要静,在养生中要动静结合,才能达到效果,我们现在片面的强调运动,而忽视了安静。五,养生方法中的辩证法。强调养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和联系优点和缺点的问题。中医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西医的兴起也就是最近200年的事儿。中医是治人之道,而不是治病之道。也就是把人当作一个整体,人为本病为表。对待疾病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善待,引导教化他们,而不是杀死或消灭他们。包括癌细胞都是人体自然保护机能,适应环境自我牺牲的结果。环境变了,癌细胞也可以变为好细胞。中医治病也就是不断调和阴阳和气血的过程。中医治病讲究标本兼治。而西医治病大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里长瘤子就把哪里割掉,哪里不通就把哪里割掉,或者打个支架,不找长瘤子的原因。举个例子说明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为什么有的木头长木耳有的不长,这就是环境问题,要不让木头长木耳,就要想法改变放木头的环境,如果只是把木耳割掉,不改变环境,不久还会重新长出木耳。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是改变我们身体环境,产生疾病的根源。我们说健康就是身体的一项机能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因此养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调整机体状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