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敲钟

女科学家敲钟     作者:唐宝民

文革期间,中国科学院的很多科学家都被下放到河南罗山的“五七干校”劳动,其中有一位50多岁的女科学家,因身材娇小、不适合干田里的活,干校就分配她负责敲钟报时。

敲钟的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每隔半小时敲一次钟。这个活看起来轻松容易,其实是很枯燥的一个活,试想:在长达15个小时的时间内,大脑里得一直想着这个事儿,脑袋里的弦儿绷得紧紧的,生怕一时疏忽错过了敲钟时间,精神难免会有些紧张。再说,每天都要不断地重复这个单调的动作,内心难免会产生厌倦感。

但这位女科学家敲钟的态度却非常认真,她一丝不苟地去做这件工作,总是在规定的时间把中敲响,为周围的人们报时。“敲了几个月钟,方圆几十里的老乡就传开了:科学院干校老太太(才50多岁)的钟,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时一样准!每天早6时到晚9时,当中央台整点报时的'嘟’声响起,干校的钟声总是同时敲响,分秒不差。其后几年,中国科学院河南罗山干校的钟声,就成为方圆几十里人们对表的又一标准。”

那么,这位敲钟报时的女科学家是谁呢?她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时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的何泽慧女士。

遭受了那样不公正的待遇、下放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从事劳动,一般人的心态早就失去平衡了,会抱着混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但何泽慧女士却不是这样,即使是面对最不重要的敲钟报时工作,她也认真对待,把钟敲得跟广播电台的报时一样准确。难怪他在学术上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呢!科学研究,需要的不正是这样一丝不苟的精神吗?

文革结束后,何泽慧女士又重新回到中科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清华子弟张克澄经常到她家去串门儿,他在书中写道:“向何老求证敲钟故事,没想到她淡淡地一笑,微微一挥手,说道:'你也听说了?这有什么呀,我们做实验都是按毫秒、微秒级算敲钟是秒级的,再敲不准,我算什么呀?’原来老人家是把敲钟当实验,一丝不苟地履行着科学家的职责哪。”

来源:新浪博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