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大荔·周纪合散文】情系打麦场
情系打麦场
原创/周纪合
大集体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很大的打麦场。
我们生产队的打麦场在村子的西南角,有6亩大小。场的东、北、南三面筑有一人多高的围墙,西面是一个很深很广的大坑,东边盖有三间场房,北边留有进出口。西边的大坑内长满了芦苇,岸边植有榆树、柳树、皂角树。
一声新雷,场边的柳树爆出了嫩芽,妩媚的枝条如姑娘的发辫随风摆动,柳笛声声,唤出桃红李白争相吐艳;串串榆钱儿压弯了树梢,引来一队队村姑攀上枝头采摘,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村庄的上空,她们要给辛勤劳作的父兄蒸榆钱麦饭呢;皂角树、芦苇也青翠欲滴,紫燕穿梭其间,绘画出一帧五彩斑斓的迎春水墨国画。
每到清明前后,人们就开始收拾打麦场,为夏收做准备了。先是把杂草铲除干净,然后套上牲口把场面耙松软,此后每下一场雨就铺上一层麦秸,再用碌碡碾压一遍。几场时雨过后,等到收麦子的时候,场面就平如镜、实如砖了。收获时节是“龙口夺食”,男女老少齐动员,打麦场里人喊马叫,车水马龙,奏响了一曲高亢的丰收交响乐。豌豆、油菜、大麦、小麦,按照成熟节令依次进场,把麦场装扮成金灿灿、香喷喷的世界。“家家打谷趁天晴,”“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人们顶着烈日,摊、碾、打、扬、晒之后,饱满的籽粒把每个人都脸映成了紫铜色,场角竖起了方的、圆的秸秆积,空气中流淌着丰收和快乐的气息。
紧张的夏收结束了,庄稼人苦中作乐,在打麦场搭台唱戏,演员就是本村的老少爷们。忠臣良将、才子佳人、巾帼英雄、孝子贤孙、奸佞歹徒依次登台演出,不说水平高低,图的是个热闹,为的是高台教化,弘扬忠、善、美,鞭笞奸、丑、恶。年成不好时,就请两场木偶或者电影。演戏时,十里八村人都来观看。墙头、麦秸积、树丫上都是半大的小子。
炎热的夏天,大人们一手夹着凉席,一手牵着小儿子到打麦场乘凉。儿童在月光下做游戏,大人们则围在一起抽着旱烟拉家常。美国打越南,北京闹动乱;谁家儿子好,谁家媳妇瞎;谁家猪下崽,谁家猫上树……家长里短、国内国外无所不谈,闲谈中晓得了天下事,明确了是和非。八爷是清末的老学究,曾在朝邑南寨子小学任教,是民国时朝邑县县太爷的坐上宾,他老人家则是把已经进学的娃娃召集在一起,讲“挂角读书”、“囊萤映雪”、“悬梁锥骨”的古经,讲阎敬铭、徐少南的轶闻趣事。雷阵雨过后,土壕里蓄满了水,芦苇摇曳,蝉鸣蛙叫。身上晒得黝黑、一丝不挂的小子们在水中扎猛子、打水仗,爬上树梢捉知了。
秋风吹过,柳叶泛黄,芦花绽放,大豆、谷子、糜子陆续上场,打麦场又回荡起浓郁的香味。
秋粮入库了,打麦场成了大姑娘小媳妇的天下,她们趁着秋月,在打麦场排练起大秧歌、跑竹马、划旱船,欢快的歌声直冲云霄,惊得嫦娥俯身瞰望。
瑞雪降临,打麦场披上了厚厚的雪衣,麦秸积如圣诞老人戴上了一顶雪帽,榆树、柳树、皂角树似一树树琼花怒放,在阳光下闪金闪银。孩子们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丰收的锣鼓震得树上的雪花纷纷散落,大黄狗也欢快地在雪地里打起滚来。
可是自实行责任制后,先是把打麦场一家一户分成绺绺使用,再后来又划批成庄基,打麦场彻底淡出了视线,群众想晒个庄稼都成为问题。二十郎当的人,恐怕都不知道打麦场是什么了!
打麦场,像一把滚烫的烙铁,在我记忆的深处烙下了永远的情结。那丰收的景象、那紧张的劳动场景、那夏夜无拘无束的闲聊、那演戏演电影的热闹场景时常闯入梦境……
作者简介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敬
请
关
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