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李世民做皇帝和别人不一样,他有胜利“洁癖”,公认的胜利标准对他来说不算,他给自己定了更高的标准,他要觉得自己赢了才是赢,不然就是输了。

渭水之盟,突厥趁着李唐权力交接时期一路南下跑到长安城下,对这个刚刚换了皇帝的政权一顿威胁。当时的长安人心不稳,突厥颉利可汗是个聪明人,有中兴东突厥的智慧,武德七年,李世民面对入侵的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二人,使用了离间计,化解了一难,而武德九年,颉利可汗正是趁着李渊父子互相提防之际,想给予唐朝重创。

此时颉利可汗携带了十几万兵马南下,尉迟敬德阻挡了一部分兵马,但还是让颉利可汗跑到了长安城下,不得不说,武德九年的这次入侵,其实算是中原王朝自古以来鲜有的“险局”,一旦攻城,唐长安将威严扫地,李世民与李渊父子是守国门还是退让都是两说。

李世民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依旧用了在武德七年那一招:攻心计。

武德四年起,颉利可汗把自己的爪牙布满了中原当时的群雄身上,当时那些能打的刘武周、刘黑闼等人其实都是靠着颉利可汗的支持与唐朝做对,所以李世民一次次粉碎隋末割据势力,也等于在一次次打赢东突厥,从李世民弱冠的柏壁之战起,东突厥知道大唐皇帝李渊有个很可怕的儿子,所以一直与唐朝虚伪地和平相处,其实颉利可汗最怕的就是李世民。

武德七年,亲自下场打着光复“大隋”旗号的颉利可汗和唐朝打得互有来回,与李大恩、李神符等人交战颇多,但这一年,李世民就带着李元吉在豳(bin)州等着颉利可汗,他们最终在此地相遇。

其实这场打斗,李世民的兵马是劣势的,但是李世民熟悉游牧民族的强者逻辑,他提出要率领一百兵马与颉利可汗单挑,这就是三国时期常见的“点将”,而颉利可汗对壮年的李世民非常忌惮。而李世民后来又趁机挑拨颉利可汗与他的侄子突利可汗的关系,导致二人心不能统一,最终化解东突厥这次的搅局,大唐和突厥又再次和平。

回到武德九年,这次李世民的身份有所改变,但是也很尴尬,因为他在皇位还不稳的时候,背对着长安城,面对着突厥大军。

李世民率领着房玄龄、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到渭水一端,仅是六人,而且还有一半都是文官,李世民唱的这一计正是空城计。

其实在李世民出城之前,颉利可汗就派了一个使者来探一探李世民的虚实,深知游牧狡猾的李世民把使者绑了起来,气冲冲地跑到了渭水面前指责颉利可汗,颉利可汗再次被李世民吓到了,因为尉迟恭的确在泾阳击败了他的军队,俘虏了他的将领,而且大军开回了李世民的背后,虽然人数还是不及突厥之多,但也为这个空城计添了足够的底气。

看到时机成熟,深知不可能立马开战的李世民给了大棒也要给萝卜,于是又和颉利可汗讲感情,要给颉利可汗赏赐,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说白点,就是在暗示颉利可汗,我李世民不想打,我的皇位还没坐稳,给你一点钱,你走吧,让我把这皇位坐稳。

对于颉利可汗来讲,他形成的错觉正是以为李世民因为刚刚登基而不愿意开战,而不是压根就打不过才不开战。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处,他给了颉利可汗威胁底气和方向,让颉利可汗认为自己为了稳固皇位而不敢动干戈,而事实果真如此,颉利可汗表示同意,但是狮子大开口,要了很多珠宝黄金,李世民都一一同意了。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其实渭水之盟李世民到底付出了什么,史书上几乎没有具体的记载,可是后来颉利可汗给了三千匹马,一万头羊,根据以往对于隋朝的进贡比例来看,李世民可以说算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消灾,就是因为被人逼到了家门口勒索,从十八岁就所向无敌的李世民觉得奇耻大辱,因为颉利可汗拿走的钱,都是当时大唐的老底。

渭水之盟中,李世民斩杀了一头白马,以示盟约。

实际上,李世民最爱的就是白马,当年看上了一匹白马,还让秦琼跑去为他擒回。杀了一头白马,在李世民看来,这面子给足了,戏做足了,但梁子也结大。还是那个原因,在李世民眼中看来,别人认为的标准,在他看来不是。别人以盟约劝退突厥,或许还会成为大功一件,可是李世民把这件事当成耻辱,后来灭了东突厥也还经常说,这件事在李世民心里留下的阴影是很大的。

于是从贞观元年起,李世民就在等机会。

突厥的内讧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李世民需要的就是此消彼长的进步和退步。当时的突厥不谓不强,杨坚所扶持的突厥的崛起,后来让他自己都觉得无法控制,而隋文帝、隋炀帝乃至于唐太宗,他们对突厥常用都是“离间计”,强大的突厥因为不能团结,导致一次次错失了颠覆中原的机会。

贞观三年,知道突厥自己内部已经达到了瓦解的程度的李世民派李靖北上,帮东突厥的灭亡一个大忙。李靖之所以在这一战中封神,首先是因为当年隋末群雄,几乎都是依靠着突厥,自古以来,鲜有汉人依附匈奴的世道。其次,李靖的战斗判断十分敏捷,对颉利可汗的诈降将计就计,带着数千骑兵每次都敏锐地打到突厥的七寸,联系几个月的征伐,把突厥给打灭了。

靖将兵逼夜而发,勣勒兵继进。靖军既至,贼营大溃,颉利与万余人欲走渡碛。勣屯军于碛口,颉利至,不得渡碛,其大酋长率其部落并降于勣,虏五万余口而还。

颉利可汗大势已去,他也知道自己被李世民抓住了内部动乱的机会,和李世民不同的是,他曾两次中了李世民的离间计,而渭水之盟,本质也是颉利可汗想要趁着李渊父子的矛盾正盛所进行的一次突袭,可惜颉利可汗胆子不够大,不敢赌,又要提防着侄子,错过了时机。

灭了东突厥,对于李世民来讲,当年的渭水之盟的耻辱才算过去了,实际上李世民灭了东突厥,对于整个时代历史而言,是一次打断匈奴迅速发展的重要事件节点,绝不仅仅是复仇如此简单,当年如果没有李世民横空出世,东突厥想北魏一样入主中原几乎是大概率事件。

后来李世民安排颉利可汗到宫中跳舞,与颉利可汗一起的游牧首领、酋长可不少,就连李渊自己都在感叹,这么多少数民族都臣服于大唐,而且凶狠的他们愿意在这里献媚起舞,这可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情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