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学校治理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包括教育思想、体系、制度、价值观、方式方法等方面达到更高水平。而建设良好的学校治理体系需要一定强度的治理能力。这就需要从校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来探究其能力的提高对学校治理体系的正向影响。学校的基本人员构成是离不开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者的。一个良好的体系维持需要的就是学校人员对本职的追求。校长要思考的是如何领导、管理内部学校人员和如何融合、应对外部社会发展以达到学校应有的教育质量和品牌建设。教师思考的是关于如何教育学生和教研科研的实施;学生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学习成绩以及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知识。那么他们所思考的事物就需要他们自身提高相应的能力来完成其对本质的追求。
第一、校长
校长首先要有的能力是法治能力和德治能力。光有法治能力,治校就显得死板僵硬,不通人性;光有德治能力,治校就变得松散,没有原则。所以两方面能力结合看待去应用才会使规则规范又贴合人意。法治在于善用法律法规,从工作当中要将法律作为前提保障。法律是公众所认可的社会规则。所以校长就必须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是为了应对相关管理或教学人员可能出现的滥用职权现象、体罚,引导获利等行为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生破坏规则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教育和规劝,避免走上歪途。德治在于思想的统一和行为的自觉规范。校长可以活用校园文化,将正向文化内容配合课内课外活动去开展。从而让学生和教师避免违反法律和校规。德治的目的是在提高学校人员素质的基础上还要让其明白可做和不可做的分别,使得心中的红线标准不断提高,向着道德的至高点奔进。其次校长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这种能力越强,面对庞杂混乱的信息就越能有效的梳理。大到学校与社会、家庭、国家等配合,小到一场仅有几名管理教师的讨论会议,这些都需要校长的协调能力。这种能力如果缺失或不完善,那么学校的治理体系的混乱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校长的协调能力总的来说就是将每一件事的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缕清,关键在于将其转化和利用。最后是校长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热门词语,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也离不开这一点。倘若治理学校中将一种制度贯彻下去,而没有调整和改变,那么必将会被创新的力量所抛弃。前进的火车滚滚向前,智慧的应用和发现靠创新来推动,所以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对的情况及时调动人员改动策略才是治理有效的保障。任其一味的发展这种消极的无为而治是没有理想的结果的。校长将目光汇聚在校务管理、后勤服务、学生指导、教师发展、课程教学这几方面,将其创新融合与创新分散,既要整齐划一,又要特点鲜明。把握整体与部分的隐秘联系,才能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激发起更大的影响力。
第二、教师
教师无论怎么谈,都离不开最基础的育人、教学和研究这三方面。育人能力的提升是为了将学生引入正道,让其成为能适应于社会或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才;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为了学生能领悟到所学知识,让其在所处学校、所处年级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能熟练应用和理解,从而从容应对考试和考试之外的生活;研究能力的提升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追求有关,每一次教研和科研成果的出现,都是对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肯定。首先,教师要有的是育人能力。目前学校发展所需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是以学生成绩为前提而言的。但抛开应试教育不谈,放在素质教育的环境里,教师需要在教课中展现其育人能力,这意味着育人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了。即使是课程量较少的科任教师也应该承担起建班育人这个重任。这就需要各个教师之间的育人思想和谐统一,如此,在课堂上传达的道德、行为理念等才不会和其他教师产生冲突。大的框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发展极需要教师去引导、启发和鼓励,但切忌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武断的施加给学生。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好坏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所以除了将自身的教学缺点通过微格教学等方式来检测改正,还需要将教学的优点发挥出来。但这些也只是自身的完善,前进不停的教师还需借鉴其他名师的教学风格,吸收其优点,融合于自身。虽然以学生的成绩来检验其教学水平是否有所提升这一点被很多人所诟病,但是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是区分开来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最直接有效的不是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和策略,反而通过试卷来直观评判还较为合理。这就如同大数据的呈现一样,冰冷冷的数据展示反而反映的是最真实的情况。最后是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就是一个不断巩固和创新的过程。研究理论可以为创新教学奠定基础,研究应用可以为教学理论提高依据。所以研究能力的提升不仅服务于教学能力,还可以服务于育人能力。
第三、学生
学生要看其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完成本职的保障也是有效适应学校的基础;自我发展能力是学生自身感性方面的把握。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达到和超过符合其年龄标准的程度。当今教育的三种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和探究。但是都做到了不意味着其学习能力就健全。这里还有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前提。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学习才会是一个有效率的过程。但从其纵向去看,可能有主观学习欲望的学生还处于低级阶段。以自主学习为例,确实学生可以做到自觉学习,但是学习的时间长度、认知的选择加工程度、注意程度、记忆选择性接收程度等是要进行关注的。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元认知策略,对其本身学习方式的精细分配要再梳理和确认。其次,自我发展能力是多方面而言的。学生本身的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产生的不良因素除了教师的因材施教外,还需要自己的反思和改变。将自身的感情因素在学习阶段的影响尽可能调节至最低就是其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个人品德方面,这需要学生在教师德育后进行自我体验、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然后根据自身品德修养,从而进行自我反馈和自我完善。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德育思想后利用学习迁移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才能保证自我不断发展。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请在右下角给我们点一下“赞”和“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来源:采辞教育科技研究院。编辑:王老师。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