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平的《古学考》和《知圣篇》

廖平,字季平,四川井研人,晚清经学家。一生著述极富,达120余种。经学是在我国历史上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学术。经学的内部有今、古文之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就取得了统治地位。当时独尊的“儒术”,实际上是以董仲舒为代表、以春秋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武帝建元年间立五经博士,后来又成为十四个。西汉末年,古文经学势力抬头。刘歆是一位校阅皇家图书馆藏书的专家,他建议将古文经《左氏春秋》、《毛诗》、《古文尚书》、《逸礼》立于学官,但却遭到今文经学博士们的反对。博士攻击刘歆“颠倒五经”,刘歆则攻击博士“抱残守缺”。后来,刘歆倚仗王莽的势力,在汉平帝时,终于将上述四部“古文经”立为博士,又在王莽的新王朝中复立《周礼》博士。东汉后期,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成为“显学”。清代,经学复兴。先是古文经学复兴,顾炎武、黄宗羲发其端,至乾、嘉时期进入全盛;继而今文经学勃起,以廖平、康有为为代表。

廖平治学有一大特色,就是善变,其学术思想经历了前三变和后三变共六次演变。其第二变主“尊今抑古”说,代表作为《辟刘篇》和《知圣篇》。此二篇著作初稿成于1888年,后几经修订,《辟刘篇》改名为《古学考》刊行,《知圣篇》仍以原名刊行。《辟刘篇》(即《古学考》)和《知圣篇》为廖氏同年所作之姊妹篇。廖平宣称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祖述《辟刘篇》,《孔子改制考》祖述《知圣篇》,学界有激烈者甚至认为康有为“剽窃”廖平的学术成果,从而引发近代学术史上一桩大公案。

对于这桩学术公案,康有为弟子梁启超供认其师受廖平影响为“不可诬”。廖平自己在《经话甲编》中提到此事时说:1890年他和康有为在广州两次会晤,把《知圣篇》交给康有为看,于是康有为转向今文经学。另外,廖平又两次致信康有为争辩此事,不满于康氏的“深自讳避”,且以郭象之谤相讥(郭象注《庄子》,世人以为有窃取向秀旧注之嫌)。

康有为对此事则讳莫如深,“藏喙若噤”(钱穆语),只在《重刻伪经考后序》一文中间接予以否认。康氏“深自讳避”受廖平的影响,遭来众多讥议,因为廖平对康有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认为康有为完全剽窃廖平,却也未为公允。因为康有为在同廖平晤面以前,就已经表现出了转向今文经学的学术倾向。早在1886年,康有为写作《教学通议》,就阐发了“秦焚书而书存”、“刘歆窜润古经”、“孔子托古改制”等思想,这些都是他后来所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的基本观点。

当然,康有为在《教学通议》中所述为后来“二考”所祖的观点只是粗发其端,尚不具体明晰。1890年,康、廖在广州两次会晤,康有为受到廖平的影响,完全转向今文经学。次年,康有为雷厉风行地出版了《新学伪经考》,在思想界引起轰动,而廖平反而落后,其《古学考》直到1897年才刊行。康有为快马加鞭,又于1897年出版《孔子改制考》,而廖平的《知圣篇》却直到1902年才刊行。

廖平《古学考》的主要论点有:第一,西汉无古学,古学始于刘歆,成于东汉。廖平认为,刘歆作伪之后,才有古文经学,后经古文经师提倡,古文经学才逐渐兴盛。第二,古文四经皆为伪经,而且,刘歆及其弟子还改史书、纬书以助古书;第三,刘歆作伪的目的,一为攻击博士,二为迎合王莽私意。

拿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来比较。根据梁启超的说法,《新学伪经考》有五个要点:第一,西汉经学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第二,秦焚书并未厄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第三,孔子时所用的字,即秦汉时的篆书,以文字论,绝无所谓古文、今文的名目。第四,刘歆欲弥缝其作伪之迹,在校书时对一切古书多所羼乱。第五,刘歆作伪的目的,是想湮乱孔子的微言大义,以佐助王莽篡汉。可以看出,康氏《新学伪经考》五个要点中的第一、四、五点与廖平《古学考》相同,而第二、三点则为康氏单独的主张。

再看廖平的《知圣篇》,要点有四:第一,孔子素王受命改制。廖平认为,孔子受命于天,具有帝王之德,但却无其位,因此是有德无位的“素王”。因为是“素王”,改制立法不能见之于实事,只能“存空言于六经”,以微言大义的方式传给后世帝王。第二,六经皆孔子所作。古文经学认为六经只是古代史料,孔子只是一个传述家,廖平则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第三,孔子改制托古。因为孔子只是有德无位的“素王”,如果直言改制,不能取信于人,所以借托古代先王以言改制。第四,孔子改制因革损益。孔子不是凭空改制,而是继承四代,对四代制度有继承也有创造。

再拿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来比较。根据梁启超的总结,《孔子改制考》要点有四:第一,定《春秋》为孔子改制创作之书,文字不过其符号,六经皆然。第二,六经皆孔子所作。第三,孔子改制,恒托于古。第四,先秦诸子皆托古改制,如老子之托黄帝,墨子之托大禹,许行之托神农。可以看出,《孔子改制考》中的第二、三点完全同于《知圣篇》,其他两点则不同。

廖平和康有为的思想路数如出一辙,思想演变也几乎同时发生,但让廖平郁闷的是,康有为动作太快,抢先出版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本著作,并产生了大飓风、火山大喷发一般的社会影响,而廖平的《古学考》(《辟刘篇》)和《知圣篇》却没有这般效果。然而,尽管如此,廖平的《古学考》和《知圣篇》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却是值得肯定的。(陈代湘)

(0)

相关推荐

  • 古代易学、经学、六经、六艺的发展与演变

    比较以上今古文"经"学的差异与侧里,虽可能不够全面,但可知秦火之后,先秦的经典著作多是些残缺晦昧,儿乎都是些小.丨能进行全面恢复性解读的作品.西汉时期的诸懦,尽力搜罗幣理,使其体系 ...

  • 《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十六章:儒家和经学

    汉武帝的时候,还有一件很可以纪念的事,就是儒家的学说,从此盛行,所谓经学在中国学术界上占了重要的地位. 儒家奉孔子为祖师.孔子死后,他们的门弟子虽没有能够尽量传布他学说的重要部分,仅仅注意于繁琐的礼仪 ...

  • 【乾元国学初级讲堂】

    国学概说(一) 国学概说(二) 经部概说(一) 经部概说(二 ) 经部概说(三) 经部概说(四) 国学概说(一) --国学是什么 国学圈的第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国学是什么",当时就有 ...

  • 一场充满戒备的大力支持——张之洞与戊戌变法(一)

    张之洞 张之洞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家庭遭遇过一次意外的不幸.1895年10月,次子仁颋抵达南京,夜半在督署内行走,谁知竟堕入园池,溺水而死.仁颋是张之洞的爱子,去年11月刚刚迎娶吴大澂的女儿,此次专程赶 ...

  • 今古之辨,为经学正本清源

    <左氏>不传<春秋>,不当列于经部,可列于史部(先君子所记)或者子部(刘歆所按).<左氏>或为先秦史家之书,原不主为经发.至于<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 ...

  • 经学的历史起源

    关于经学的起源,"古文派"与"今文派"有着不同的观点,而核心是围绕着孔子与"六经"的关系问题. 今文派认为"六经"皆孔子 ...

  • 学国画必知,10种不同绿色调法,终于不用担心调色了。

    学国画必知,10种不同绿色调法,终于不用担心调色了。

  • 一德:学风水必知!二十四山详解!

    罗盘上只用八干来做方位,然后再分四维. 四维就是八卦中四个斜对角的卦,包括艮.巽.坤.乾. 东北角艮,东南角巽,西南角坤,西北角乾. 为什么把四维放到对应位置表示方位呢? 因为它们代表人物, 巽代表长 ...

  • 古易考原

    古易考原 經名:古易考原.明代梅鷟撰.三卷.底本出處:<萬曆續道藏>. 古易考原卷之上 伏羲卦畫之一 夫子曰:卦之德方以知,知以藏往.又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 ...

  • 钟绍京小楷《灵飞经》标准字帖,学小楷必知!

    钟绍京小楷<灵飞经>标准字帖 钟绍京,字可大(公元659-746),江西兴国县人.系钟繇的第17代世孙.钟繇是楷书体的创立者,钟绍京继承了家学渊源,有著名的<灵飞经小楷字帖>. ...

  • #学考驾照|记录考科目一的历程

    走过人生几十载春秋,从没想过自己要去学考驾照.而当心里有了一点想法后,马上便付诸了行动.先在手机下载了驾考宝典后,然后在每天早晚稍有空闲都把时间用在了刷题上,不时的刷不时的模拟考,直到每次模拟考试均在 ...

  • 一曲古埙曲《知否知否》抒情柔美,越听越有味道

    一曲古埙曲《知否知否》抒情柔美,越听越有味道

  • 【兰溪研学】杭州“知止研学”到我社区学院研学

    杭州"知止研学"到我社区学院研学 5月1日,正是国际劳动节放假,杭州"知止研学"开展"东南邹鲁,闲情偶记"研学活动.他们带着学生何家长一行1 ...

  • 学中医必知的-民间相士秘籍口诀

    艾国医 公众号 一.发 头发稀软黑如绵,少年家中有粮钱,性情品质多高尚,聪明得志父母全. 头发粗硬密又多,个性急燥话不多,父母不全少年苦,一生劳碌受折磨. 头发高上天庭平,父母必定有才能,自己聪明早得 ...

  •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朋友聚会,一个家有中考生的朋友大倒苦水:孩子因为语文成绩低,以5分之差与省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我们诧异:因为知道他一向重视孩子的教育,且不说当初花重金择校,就说2000元/节的一对一作文课就让我们咋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