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这3本书,写尽了亲情的温暖
本期书单主题:亲情
说到有关母亲和亲情的文学作品,就不能不提到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
龙应台的笔触温暖细腻,在散文集《目送》中,她以一个母亲和女儿的温柔耐心和作家特有的温暖细腻的情感,写了父亲去世、母亲衰老、儿子远行等亲情中的伤别离,读来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哀婉,嗟叹不已。
初读《目送》,是在大一暑假军训上无聊的军事理论课上。炎热的夏季,枯燥的军训生活,在阅读一本好书的过程中,慢慢地不止觉得它难捱。
准确地说,《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她写失败和脆弱,写离别与失落,写尽了缠绵不舍和茫然虚无,深邃,忧伤,美丽。在完成人生中一次次不可避免的告别之后,龙应台终于明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或许只有在我们必须经历这些离别之后,才真正懂得亲情的全部含义。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在语文教材里读过高尔基的《童年》节选文章。
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并不像我们大多数的那样,充满了快乐的回忆,而是交织着他自己的沉痛往事。
主人公阿廖沙跟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但在那个家里,弥漫着残暴和仇恨,他的外祖父贪婪吝啬、专横残暴,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幼小的阿廖沙在这里过早尝尽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尽管如此,阿廖沙也幸运地遇到了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使阿廖沙不被黑暗污浊的环境吞噬,反而始终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勇敢的人。
我相信,高尔基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内心一定充满了痛苦。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所谓的家庭和亲情,也并不一定总是温暖和谐;但我们仍要感激,所经历的磨难和遇到的贵人,最终都会成为宝贵的财富。
杨绛和钱钟书一生相濡以沫、勤奋著书立说的感情故事让我们感动。一段好的感情和婚姻,可以不用轰轰烈烈、浪漫无比,只要彼此温暖、彼此鼓励,一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够了。
《我们仨》写的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杨绛92岁时写了这本书,那个时候,她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已经先后离她而去,全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一家三口共同走过的一段悲怆而温暖的旅程,充满了一个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
家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这是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所体悟到的真理。